历史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3千字
字数
2022-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近代冀中定县小农经济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小农经济不仅关系农家的生活,也影响着中国的命运。在近代中国大变局之下,小农经济既面临困境,也艰难地延续,并有现代变化的迹象。
本书以冀中定县为中心,探讨了1849—1936年间定县的人地比例、土地分配、家庭规模、农业生产、租佃关系、雇佣关系、家庭手工业、集市贸易、农民借贷、赋税负担、农家消费以及乡建实验等12个问题,由此呈现了小农经济的结构、运作形态及其变迁,揭示了经济运行与农民生存之动力机制。
其中,传统和现代、本土和域外的交织是近代小农经济演变的基本动力和基本线索,以传统和本土的连续性为主、现代和域外的零星影响为辅,共同维护了传统小农经营模式的延续和渐变,小农经济在遭受苦难中仍有“底色”般顽强的生命力。
但也不能不说,当时,在冀中定县这片古老的平原土地上改革乃至革命的力量已开始孕育,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巨变的前景。
目录
- 版权信息
- 表格目录
- 第一章 问题意识与区域路径
- 第二章 基本史料:以定县社会调查为核心
- 第三章 人地比例尚未构成对小农的沉重压力
- 第四章 以自耕农、中农为主的地权分配
- 第五章 五口之家及其社会经济成因
- 第六章 小农业经营的高效用与低效率
- 第七章 “纯粹”与“非纯粹”的租佃关系
- 第八章 长短工结合的雇佣关系
- 第九章 家庭手工业的存续及其动力
- 第十章 集市的数量、结构与农产品交易
- 第十一章 农民借贷的传统方式与现代迹象
- 第十二章 商税制及征收漏洞
- 第十三章 收入微增与结构性贫困
- 第十四章 定县乡建实验与“化农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