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金融历史学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塞巴斯蒂安·马拉比全新力作。

内容简介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风险投资一直是神话般的存在,掌握着改变风向和创造巨额财富的密码。本书可以帮助你打开风险投资神话般的外壳,如穿越时间的虫洞般,窥见其中关于人性、时代、财富甚至资本善恶的秘密。它将硅谷传奇企业与人物的故事与对风投行业发展脉络的洞见交织起来,首度权威揭秘硅谷指数级技术革命背后的千亿资本运作实情。

它揭示了驱动风投行业、整个硅谷乃至整个世界的基本原理——指数法则。风投的最大秘密是最佳投资所创回报等于或超过基金其他部分的收益总和。成功虽是罕见的,但成功所带来的影响力却是变革性的。也正因如此,风险投资家总是有着异乎常人的洞察力和直觉,有着对于风险的偏好和对失败的宽容,他们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敢于大举押注。对于他们而言,那些看似疯狂的梦想,越是大胆、越是看起来不可能,就越有价值。

风险投资不只是一个生意,也是一种能带来社会进步的方法、思维方式和哲学,通过大胆支持勇敢的创新者来更好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欲望,甚至可以说,风险投资本身就是巨大的创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各方赞誉
  • 推荐序 从风险投资的历史看其未来
  • 译者序 寻找非理性时代的理性答案
  • 中文版序 风险投资的力量,未来还看中国
  • 引言 来一场九死一生的登月式冒险
  • 梦想越大胆、越不可能,才越好
  • 这是由指数法则统治的领域
  • 风险投资的唯一目的是赢得头奖
  • 风险投资人如何思考,又为何如此重要
  • 第1章 “八叛将”集体出走,一场革命正在酝酿中
  • 创造力和商业野心合于一体
  • 有天赋的人急需得到解放
  • 各显神通,“冒险投资”领域开启早期实验
  • 是行业的开拓者,也是失败的实践者
  • 解放资本推动仙童半导体成立
  • 第2章 颠覆股权秩序,新的风险投资文化蔚然成风
  • 至少增长10倍,只投野心勃勃的初创企业
  • 具有管理魔力的企业家不会失败
  • 股权即正义
  • 英特尔诞生,特权掌握在创始人手中
  • 第3章 亲自消除“白热化风险”,实干主义投资风格占据主导
  • “野性创始人”呼唤新型投资人
  • 让投资标的变得风险可控,才拿自己的钱去冒险
  • 一家无人问津的公司赢得胜利
  • 以创业者的方式亲自塑造创新
  • 从内部孵化真正的创意
  • 一个更惊人的项目在曲折中诞生
  • 第4章 听到关于苹果的风声了吗?现在正是投资的时机
  • 最出色的风险投资人也会犯下代价高昂的错误
  • 硅谷的第一位天使投资人出现
  • 人们窃窃私语:苹果将是赢家
  • 是什么成就了它的巨大成功
  • 第5章 西海岸投资风格斩获的近40倍回报
  • 谁是你认为最优秀的人
  • 在风险投资人占主导的游戏中打败他们
  • 横跨东西海岸的融资风波
  • 有些秘密分享出来才更有价值
  • 在激烈斗争中爆炸式增长
  • 它不仅是一家成功的公司,还是整个行业的主宰者
  • 第6章 狂妄的雄心与有准备的头脑
  • “即兴投资人”带来灾难性失败
  • 不打无准备之仗
  • 指数法则不可阻挡
  • 超越华丽的“信息高速公路”
  • 创造100倍市盈率奇迹
  • 第7章 迄今为止最大的风险投资本垒打
  • 他们告诉投资人,雅虎是免费的
  • 如果你不接受这1亿美元,我将投向你的对手
  • 发起投资闪电战,在数字时代点石成金
  • 竞争者出现,风险投资理念回溯本源
  • 从eBay获取10亿美元回报
  • 第8章 他们的公司叫作谷歌
  • “让我先给你们开张支票吧”
  • “即使投错19家,只要第20家是雅虎,就没关系”
  • 保持强势,主动追逐两大资本猎物
  • 拒绝外部首席执行官,打破奎茂公式
  • 创造三个不可能
  • 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下大肆扩张的互联网公司
  • 第9章 反传统的风险投资模式不断涌现
  • “你不应该投资我的十大理由”
  • 风险投资市场暗流涌动
  • Paypal与X.com开启血腥斗争
  • 不干涉、高风险、极度反传统,蒂尔效应愈演愈烈
  • 开辟风险投资空白地带
  • 第10章 到中国去,在那里掀起资本新浪潮
  • 史上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与最差的退出时机
  • “这样他就没时间去见其他投资人了”
  • “除非你要成立南鹏投资基金,否则没理由说不”
  • 一场可称壮观的合并,造就了一家比Paypal大10倍的公司
  • 第11章 Facebook搅动投资风云
  • 风险投资行业在苦苦挣扎
  • Facebook爆炸式流行
  • 专家型投资人躬身入局
  • “古老的魔法”不再重演
  • 第12章 成长股权兴起,“全球套利”时代来临
  • 他愿意冒数亿美元的风险,放弃对公司的任何话语权
  • “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数字市场”
  • 成长型投资蓬勃发展
  • “我们的口号是‘由企业家帮助企业家’”
  • 第13章 是什么让红杉资本不断取得成功
  • 红杉资本成功公式的理性与柔软
  • 让今天的明星企业家去寻找下一个
  • 入股条纹支付,开始主导风险投资行业
  • 拯救在亚洲的实验性投注
  • 成长型投资策略大获成功
  • 向对冲基金领域进军
  • 第14章 当音乐停止时,硅谷面临一场洗牌
  • 血液诊疗和泽尼菲特陷入泥潭
  • WeWork在资本哄抬中恶性膨胀
  • 孙正义挥斥近千亿资本“捕猎”独角兽
  • 基准资本领投优步的A轮融资
  • 后期投资人在独角兽牌局中肆意妄为
  • 独角兽的公司治理彻底崩溃
  • 卡兰尼克被驱逐,优步得到挽救
  • 科技界渴望迎来转机
  • 结语 风险投资,国家力量经久不衰的支柱
  • 风险投资人的贡献不容低估
  • 风险投资是推动进步的力量,而非引发倒退的元凶
  • 致谢
  • 译者后记
  • 参考书目
  • 附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7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for 中国创业者:近年国内创投圈真实现状(不涉及本书剧透)

    看完了哈~作者的几本书都起到了一个作用 —— 祛魅,把跨度几十年的事情给你讲明白,同时还兼顾了可读性。这本也不例外,相信读过后就不会问出类似问题了:一点儿风险都不想 / 敢承担,那还叫什么 VC 啊?如果你是创业者,读完这本书,想按图索骥其实也挺难的。书中所描述的,跟国内情况不太一样。一来,美元基金近年不活跃,而人民币基金的投资逻辑,很有中国特色;二来,如同资本市场一样,中国的创投圈也是多层次的,足能让作者再写出这么一本来。在某个论坛 / 峰会的自由交流时间,你往往能收到不少名片、微信好友邀请,包括但不限于 XX 资本、XX 基金的投研 / 风控 / IR 总监、执行事务合伙人…… 除了热情洋溢的介绍外,还有表示对你个人、创业项目的充分认可的溢美之词…… 如果你刚刚做了路演或者分享,由穿旗袍的礼仪小姐指引着走下台,而且你凑巧在业内小有名气,那么收到名片、好友邀请的数量,要乘以 n,且 n 大于 1。如果你是第一次创业,此时可能会有一丝成就感,认为自己受到资本的追捧,融资不是手拿把掐一样…… 同时往往比较迷惑,这些 title 下,都是具体干什么的?在做梦之前,先要搞清楚,这些主动找你的,一般都是些什么人?1. 财务顾问,即传说中的 FA 抛开保险、记账、代办、贷款、税筹…… 先找你的大概率是 FA,而且占比还很高。自从华兴资本成为国内 FA 第一股后,FA 们一度都自称 “精品投行” 了。但别管他名片上印的 title 是什么,其机构简介写的是什么,也别管他说的是什么。记住一条,只要不是成立基金进行投资,那他就是 FA。而且 FA 往往都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沾染上就难以去除,说白了,就是不专业的 “销售味儿”。尽管如此,FA 能找你,也说明你所在赛道是有热度的,还有机构有资金愿意投资,而你在业内也有一定知名度,FA 能想得到你,这也是好事儿。凡事总有两面性,有经验且靠谱的 FA 永远是少数,说占比 10% 已经是高估了。而不专业的 FA 除了浪费你时间、精力,把你搞得意兴阑珊外,还可能把你搞得声名狼藉,这是需要万分小心哒~PS. 如果有人感兴趣,稍后可以聊聊怎么判断面前的 FA 是否靠谱?但需要你多少懂一点儿资本市场游戏规则,不然也是没办法筛选哒~2. 政府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招商局、投促局、商务局、工信局、科技局等相关委办局。如果你所在领域,在近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中被连续提及,各地政府的上述部门,一定会联系你,其中以招商部门为主。一般是电话联系,先约个腾讯会议,而会后上门走访,然后沟通落地细则…… 总之周期不会太短,顺利的话半年起步。目前各地基本以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的方式,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手段,因此电话会议、线下走访时,母基金、子基金的管理人会参与。一般母基金管理团队是国资背景,比如市级区级城投等;子基金 GP 则是市场化团队,比如知名 IVC、国资 CVC、上市公司旗下 CVC 等等为主。不靠谱的情况是,在双方未达成任何和议之前,甚至与当地产业基金管理团队都没沟通过,就热情的邀请你过去考察营商环境,面谈落地事宜,承诺一切都好说。难免让人怀疑,他们其实是文旅局的,到访率指标是 kpi~3. 产业园 / 孵化器运营方一些有实力的运营方,也会跟辖区政府合作设立产业基金,作为招引优质企业落户的手段。没有能力设立基金的,则会借助所在区域的产业基金,这种情况下,跟普通 FA 一样,没有任何话语权。而拍胸脯打包票,还承诺帮你搞定跨区域基金的,要么是没经验,要么是忽悠你。一般是希望你把企业工商变更过去,最好是租办公室给你,搬过去办公。也有可能是邀请你参加他们的线下活动,过去当气氛组,他们有线下活动 kpi。如果你问能不能投资,他们一定说现场有知名机构到场,而且园区有合作基金,会帮你重点推荐,反正到时你来就对了……4. 产业基金管理人基本上,省 / 市 / 区各级政府城投平台下,都设立了基金公司,组建引导基金,而后邀约有实力的 GP,围绕当地产业布局,从中选择几个方向设立产业基金,主要是利益 GP 的项目资源,以及基金风控、管理经验。这类基金以投资本地企业为主,管理团队在基金设立之前,就要物色适合的投资标的,能落地的优先。所以他们找你的时候,往往基金还没有成立,也就说即使能投资,也会有比较漫长的周期,嗯,有的等了~5. 财务投资(IVC)机构本书中提及的 VC 基本都属于这一类,业务模式很简单,就是通过纯纯的市场化股权投资行为,帮 lp 实现增值的代客理财生意,基金清算时 IVC 获得 20% 超额收益,理论上,并不看重那 2% 基金管理费。近年来,民间资本、美元 lp 都不活跃,IVC 也要跟地方政府合作产业基金。因此,在判断一家企业能否投资时,有两套逻辑:a. 纯市场化逻辑:投资标准相对比较严格,更喜欢投资其他知名机构投资过的企业。b. 招商引资逻辑:如果符合产业布局方向,能满足当地的落地要求,那么投资标准相对宽松,因为基金中 70、80% 的钱,是当地政府出的,但大概率不能领投哦~就如同 Jack ma 是民营企业的风向标,华兴资本是国内精品投行第一股,其创始人包凡是一级市场的晴雨表。近期,消失两年半的包凡,又出现在大众视野,尽管已经卸任华兴资本 CEO。6. 没有募集到新基金的 GP 一般是实力不够强的 IVC,或者是新手磨合期的 CVC。加之近年民间资本不活跃,成立一支新基金特别难,总是差那么 20、30% 份额凑不齐。因此处于这个状态的 IVC,要么减员增效,要么就会开展 FA 业务。对创业者来说,这类机构比大多数 FA 专业度高一些,但是可靠度低一些,因为 FA 不是人家的主业,属于有一搭没一搭的。7. 产业资本(CVC)有可能是某领域头部企业的战略投资部门,或者是集团子公司,上市主体的兄弟单位,完成中基协备案的基金管理主体。基金状态参考 “5. 财务投资”,而且一般要求会更严格。8. 券商系基金一般投资 IPO 预期明确的中后期企业,Pre IPO 阶段是最爱,然后再开发成新基金的 lp。如果你处于早期阶段,他们找你也是做 FA,且耐心指数参考 “6. 没有募集到新基金的 GP”9. 并购基金(Buy-Out Fund)如果是还没有融过资的创业者,这个先不要想了哈,门口的野蛮人还看不上你…… 还有一些机构,也是创业者股权融资时接触不到的,比如类似的,还有保险系、银行系参与的 PE 基金,投资方向、阶段、偏好各有不同。创业者首先要学会判断,是不是遇到了对的人,不然只会浪费时间精力,徒增挫败感哈。后者更严重,创始人心力交瘁、怀疑人生时,团队就更没有信心了。创业者最需要具备的能力,或者说最重要的任务是:找钱、找人、找方向而找钱的第一步,是找到有投资能力、有投资意愿的 VC,不能看见名片上有 “投资、基金、资产管理” 等字眼就冲上去,甚至 “财富、信托、家办、融资租赁” 也不放过…… 就如同在以结婚为目的相亲时,要先找到有同样目标的人,不然无论对方多么优秀,无论你如何努力,都只能得到错的结果。而这只是融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哦~BTW. 最后说点儿轻松的~作者认为现代风险投资始于硅谷,也有人认为风投遵循了捕鲸船模式。还有人说大航海时代,麦哲伦就是带着可以拿到 20% 超额收益的约定出发的,现在基金后端 Carry 的分配,就是沿袭了这个比例。作为中国人,我选择相信另外一个说法:历史上,发生最早、收益最高的一笔风险投资,是吕不韦对嬴异人的投资。吕不韦发出口头 TS,并制定了战略计划。嬴异人一激动,当时给他磕了一个,然后说: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长平之战后,吕不韦又追加一轮投资,然后嬴异人顺利拿到了华阳夫人的战略投资,为了拍新股东的马屁,把名字都改成了嬴子楚,而后进入 IPO 绿色通道~你看,吕不韦 all in 一把,得到秦国 50% 股权,后来还当上了董事长,无论估值是多少,都是实现了真正的富可敌国~

      3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最好的风险投资人,都是在有意识地创造他们的好运;他们不断打磨自己的思考体系,改进工作方法,去增加好运发生的概率,让类似的好运反复出现。这或许会让我们想起一句话:强者,就是那些善于持续创造好运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部风险投资史,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资本和企业互相塑造、互相成就,推动社会的进步;对于投资家和创业家,选择很重要,但没有一个选择是永保成功的,重要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刷新认知去挑战未知;每一种新的投资方式的出现,都契合了社会的发展,以更好的姿态去加速创新的出现,创造性破坏从来都只属于好奇、乐观和务实的反叛者;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红衫资本的不断成功,理性与柔软,打造激发才能和创造幸运的文化,培养默默无闻,但拥有自主能力,有望成为下一代领导者的人才,好的环境,让好的人才和好的投资机会更容易出现;一部风险投资史,何尝不是一部美帝科技霸权史,音乐没有停止,科技界渴望迎来转机。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3条书评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