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如果一个人让你痛苦却无法离开,请重新审视这段关系。

内容简介

在亲密关系中,情感虐待发生的比例是惊人的。它可能是最不被理解、最被低估的情感暴力形式。本书中,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贝弗利·恩格尔引导读者通过经验证的方法,深入了解这种极为有害的行为模式及背后原因,并有效应对。

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关注受害者和施虐者双方,向他们提供非评判性的信息、策略和建议,以结束情感虐待行为,挽救处于危机中的亲密关系,包括:识别和理解情感虐待;为什么有些人会被施虐者吸引,以及施虐者为何会施虐;童年创伤经历所造成的行为模式如何造成了情感虐待,以及如何打破这些模式;人格障碍与情感虐待的关系;情感虐待受害者、施虐者以及双方共同的行动计划;如何从伤害中恢复。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关于作者
  • 原书第2版 前言
  • 译者序
  • 第一部分 识别并理解情感虐待
  • 第1章 情感虐待:关系的破坏者
  • 什么是情感虐待
  • 情感虐待的危害
  • 判断你是否在施加情感虐待
  • 没有怪物
  • 终结情感虐待
  • 第2章 情感虐待的模式
  • 支配
  • 言语攻击
  • 持续指责/不断挑剔
  • 虐待型期望
  • 情感勒索
  • 变幻莫测的反应
  • 持续制造动荡和危机
  • 人身攻击
  • 煤气灯式情感操纵
  • 性骚扰
  • 清晰而一致的重复模式
  • 外显与内隐的虐待
  • 有意与无意的虐待
  • 恶意虐待
  • 第3章 各不相同的情感虐待关系
  • 七种类型的情感虐待关系
  • 第二部分 治愈童年创伤和问题模式
  • 第4章 源自童年的问题模式:我们因何实施或忍受虐待
  • 强迫性重复
  • 强迫性重复的核心——童年受虐经历
  • 虐待型的养育风格
  • 未完成事件的力量
  • 你的原始施虐者
  • 另一种模式:受害者还是施虐者
  • 愤怒的内化与外化——男性与女性的模式
  • 羞耻感对虐待受害者的影响
  • 第5章 完成未完成事件(受害者和施虐者均适用)
  • 1.正视和承认自己是情感虐待或忽视的受害者
  • 2.向自己承认,由于童年时被忽视、抛弃或虐待的经历,你的内心积压着未表达的愤怒、痛苦、恐惧和羞耻感
  • 3.允许自己去感受和表达那些因为经历了忽视或虐待而产生的情绪
  • 4.寻找安全且具有建设性的方式,来释放或表达这些感受
  • 5.与施虐者对质(最好采取间接的方式)
  • 6.解决你与原始施虐者的关系问题(通过设定边界、暂时或永久分离、原谅等方式)
  • 第6章 用自我关怀治愈羞耻感
  • 治愈羞耻感的良方:自我关怀
  • 重复虐待循环
  • 第三部分 停止虐待
  • 第7章 受害者的行动步骤
  • 八步计划
  • 具体建议和策略
  • 第8章 施害者的行动步骤
  • 七步计划
  • 第9章 针对彼此虐待的伴侣的行动步骤
  • 停止互相责怪
  • 七步计划
  • 第10章 当伴侣存在人格障碍时
  • 确认伴侣是否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
  • 孪生恐惧——抛弃与吞噬
  • 应对并终止情感虐待的策略(BPD型)
  • 确认伴侣是否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
  • 应对并终止情感虐待的策略(NPD型)
  • 你是否应该告诉伴侣,你怀疑他患有人格障碍
  • 当双方都受到人格障碍影响时
  • 第11章 如果你的虐待行为源于人格障碍
  • 你是否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
  • 边缘型人格障碍如何导致情感虐待行为
  • 如何开始改变你的情感虐待行为(BPD型)
  • 针对特定边缘型行为的策略
  • 你是否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
  • 自恋型人格障碍如何导致情感虐待行为
  • 如何开始改变你的情感虐待行为(NPD型)
  • 我克服自恋倾向的个人计划
  • 第四部分 接下来你该何去何从
  • 第12章 留下还是离开
  • 选择留下的有力理由
  • 你也许仍须选择离开
  • 离开的有力理由
  • 绝对需要离开的情况
  • 当你抗拒离开
  • 信任与宽恕
  • 第13章 预防未来的情感虐待
  • 如果你是受虐方
  • 如果你是施虐方——及时察觉自身行为
  • 对双方都适用的建议
  • 第14章 持续从伤害中恢复
  • 真正的力量来自于认识到自己有选择权
  • 受害者与施虐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针对受害方的具体策略
  • 施虐方的恢复
  • 适用于双方——如何寻找合适的治疗师
  • 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 对伴侣的改变持现实态度
  • 后记
  • 进一步阅读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再见爱人》我觉得如果真的遇见书中所说的那么多的苦痛和虐待,还是再也不见为好。这不是危言耸听,君子不立于危墙,离开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其实,真真切切感受到的虐待,可能比较好处理,勇敢一点,说不,说离开就好,最可怕是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虐待,冲击力不强,可是伤害的都是根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用书中的话,那些伤害是触及灵魂的,一旦真的破碎,那是再也回不到破镜重圆的过去了。书中有个观点,就是未完成的事情,如果童年受过伤,一些积蓄在心中的痛楚和愤怒无法发泄,长大后可能就成为了虐待者或者是被虐待者,这些没有找到出口的业,也就是书中所说的未完成的事,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看到之前的自己,找寻更加美好的未来自己。先正视问题,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