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罗翔2023普法新作,走出独断思维,接受多元包容。

内容简介

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常常让我们觉得十分烧脑,一起案件可能推导出相互矛盾的立场,而且这两个立场居然还都非常合理?这都是因为法律中存在着似非而是的悖论。法律中充满着悖论,有些是真悖论,有些是假悖论。

罗老师在书中通过14个经典案件,辨析了法律与案件中的盲区,帮助我们看清法治的核心。探讨和思考法律中的悖论,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走出偏见与独断,接受多元与包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法律:法不容情,又法中有情
  • 一、法律与道德:一场古老的争论
  • 二、积极道德主义与消极道德主义
  • 三、权利行使与敲诈勒索
  • 四、最伟大的法律写在人们的心中
  • 刑法:既惩罚犯罪人,又保护犯罪人
  • 一、裸聊、老赖和其他
  • 二、刑法的目的
  • 三、正义的国家与正义的人
  • 四、王法还是法王
  • 五、社会契约的两条道路
  • 罪犯:是自我决定的,又是被决定的
  • 一、自我决定论
  • 二、生物决定论
  • 三、社会决定论
  • 四、综合决定论
  • 五、刑事实证学派的方法论反思
  • 六、没有结论的结论
  • 犯罪:邪恶才犯罪,还是犯罪才邪恶
  • 一、自体恶与禁止恶
  • 二、自然犯与法定犯
  • 三、权利与利益
  • 四、权利是一种高纯度的法益
  • 五、权利是道德义务与法律利益的桥梁
  • 六、立法的节制与司法的限缩
  • 刑法:既是独立的,又是补充的
  • 一、一桩离奇的保险诈骗案
  • 二、入罪坚持补充性
  • 三、出罪坚持独立性
  • 刑罚:轻罪重刑,还是轻罪轻刑
  • 一、一人犯罪,全家受罚?
  • 二、刑罚的根据,向前看还是向后看
  • 三、相互批评与切磋
  • 四、轻罪重罚、功利主义与牵连家人
  • 因果关系:不可假设但又必须假设
  • 一、离奇的跳车案
  • 二、因果关系是不可假设的
  • 三、因果关系又必须假设
  • 四、一个可能的解决之道
  • 五、所有的讨论都是以偏概全
  • 对向犯:既可同罪同罚,又可异罪异罚
  • 一、何谓对向犯
  • 二、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入罪的历史
  • 三、共同对向犯
  • 四、人与物的比较
  • 五、同罪同罚,还是异罪异罚
  • 生命:人可以被杀死,但又无法被杀死
  • 一、生命主体难题
  • 二、何谓生命权
  • 三、死者有权利吗?
  • 四、生存的利益
  • 勒索:既是被害人所欲,又是被害人所恨
  • 一、敲诈勒索的悖论类型
  • 二、悖论的解决方法
  • 三、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
  • 禁止吸毒:既是限制自由,又是保障自由
  • 一、自由主义
  • 二、自由主义与家长主义的关系
  • 三、关于吸毒悖论的解决
  • 四、三个偷梨的故事
  • 名誉权:可以被侵犯,又无法被侵犯
  • 一、三种名誉概念
  • 二、名誉权与公共利益
  • 三、名誉权的放弃
  • 四、群体的名誉
  • 五、一种解决名誉权悖论的方法
  • 六、网暴维权指南
  • 司法:要纠正错误,又要容忍错误
  • 一、法律无谬的神话
  • 二、罪刑法定与解释限度:容忍与不忍
  • 三、何谓司法补正
  • 四、如何进行司法补正
  • 五、司法对立法的突破
  • 六、不同法律会有冲突吗?
  • 判决:既要稳定性,又要灵活性
  • 一、溯及力
  • 二、一桩离奇的杀害熊猫案
  • 三、既判力
  • 四、既判力高于溯及力的理由
  • 五、法律的安定性与灵活性
  • 后记:在针尖上跳舞的天使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8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本书,感受最深的是其中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和作者对法律的独到见解。之前读过很多有关法律的书籍,但本书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本书作者通过揭示法律条文背后的实际含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让我重新审视了法律存在的意义。作者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示了法律与道德的微妙关系,法律在不同情境下的解释和执行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法律体系本身存在的悖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提到的:“法律是一种社会契约,既保护个人权利,又维护社会秩序,但其执行往往陷入悖论之中。” 这句话凝结了作者对于法律的深刻思考,也最能代表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这本书的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在法律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深厚学术背景,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对法律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强调了法律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只有深入了解法律的悖论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悖论中认识法律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苏格拉底的名言可以说就是一个悖论,然而不光名人名言会出现悖论,事实上我们值得信赖的很多领域比如法律就存在着不少的悖论。罗翔老师在他的新书《法律的悖论》中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法律悖论,让我们认识到现实中的那些两难处境,并在此过程中了解到法律本身带来的智慧。学习之外,我们也可以借用过来处理其他方面的难题。1. 真假悖论正如书中所说,从一个公认的前提中推出两个截然相反的命题叫做悖论。然而悖论本身也有真假之分。假的悖论就像芝诺悖论一样不过是被语言迷惑后的文字游戏。真正的悖论却似非而是,看似荒谬却非常合理,一时之间难以反驳。全书中的悖论,我听罗翔老师提过次数最多的大概就是刑法和罪犯的。他曾在多个场合提到刑法既要惩罚罪犯,也要保护罪犯。想要打击罪犯,其实没有刑法完全可以,可刑法在打击的过程中时常要保障人权。每当听到拐卖儿童的社会新闻,群情激奋之时恨不得将这些人贩子就地枪决,可在现实的司法审判中却常常不是这样,看着最终的审判结果,旁观者可能会质疑其对于罪犯的偏袒。看似不合理的背后其实也是在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这两难之间反复权衡后做出的艰难选择。严刑峻法可能一时之间让路不拾遗得以实现,可想要长治久安此举就不可持续。依照着朴素的思维方式,我们可能对于法院的判决有些难以理解,但真正了解到这些悖论的存在才会明白其中的艰难和合理之处。即便如此,就像本书作者所说,这本书中呈现出来的更多是思考的过程,而非标准答案。2. 思想实验作为普法读物,本书可以说是略有不同。它没有给出你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只是给出了作者本人对此的思考过程。至于赞同与否,是否理解恐怕就因人而异。桑德尔在其作品《公正》里曾讨论过电车难题等思想实验,本书中所列举的也较为相似。作者依据自己所掌握的为读者展现双方各自存在的合理之处,更加让读者明白做出抉择所要面临的艰难处境。然而不同于简单的思想实验,本书中所提到的又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有些甚至还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对此读者必须要慎重考虑。当脑海中做出的抉择会面临现实的严峻挑战,很难不让你三思而后行。作为旁观者之时,还可以保持着客观中立,一旦要是牵扯其中,感情和利益等带来的纠缠恐怕会让我们从思想到行为上会发生严重偏移,甚至会带有着明显的偏见。所谓的正义不光是看我们怎么想,更看怎么去做。悖论中的两难不只存在于抉择之中,而在于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后果。或许怎么做都是错,可你依然需要做出决定。3. 突破认知如果要说本书对普通读者有什么帮助,我想至少可以突破过往的认知。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法律的执行过程中只要照搬法条就可以了,但打开此书才明白即便有着明文规则,有些判决还是需要多方考虑才可以。对于执法者而言,学习在其中寻找到合适答案从而保证了现实世界的公平正义。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更加明白了现实中的法律体系是如何运转的。就像《想点大事》里法律试图提供的确实性难免碰上现实的不确定一样,法律的日常运行里还会面对更多悖论的挑战。罗老师被网友们戏称为罗贯中,通常一贯是正说反说最后折中说。对于书中提到的悖论,我们更应该如此,尽量了解到两方的合理性,要在适当的平衡中选取一个相对不坏的答案。法律中没有明文规定的,很多时候要看现实中的自由裁量权。这种模糊不清的处理给了执法人员一定的自由空间,也让其承受了更多的责任。一旦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忽视的严重后果。通过本书和法律从业者思维同步之后,我们既能理解,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舆论监督作用。社会新闻或者你我身边总会有类似的案例出现,掌握这些知识更容易从中看出门道。4. 慎刑思想本书中的讨论更多还是聚焦在刑法的范畴之内,也正如罗老师所说,刑法本身的严厉让我们必须慎之又慎。这种慎刑思想不光适用于刑法,更适合其他法律审判。“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个人的人生,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整个家庭。” 明白这份责任背后的沉甸甸,我们才不会视法律为儿戏,更不会将其作为纸上谈兵的智力游戏。有些错误你可以在犯了之后尽力去弥补,有些往往没有这机会。像刑法这样具有极大威力的,打击不足总比打击过度要好,因为它作为最后大法一不小心就可以毁掉许多人和其背后的家庭。惩罚罪犯所带来的那种快感让人们很容易痴迷于严刑峻法,然而随着惩罚的一步步加码,可能不光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还常常适得其反。相比之下对于犯罪行为的教育和预防就得不到足够的关注。或许当我们真正设身处地才可以明白后果的严重性,但我们也可以借助本书之外的更多形式加以了解,尽可能考虑到那些很容易被忽视到的负面结果。5. 法律之外本书中作者多次提到了小说和其他文艺作品,可以加深读者对于法律的认识程度。法律不再是冷冰冰的,更多了一点人性的温度。我们的思考和决策也会多了一些应有的慎重与严肃。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里写出了危难面前普通民众的善意,东野圭吾的《信》让人意识到歧视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村上春树的《列克星敦的幽灵》再次提醒我们警惕那些习惯跟风的人。或许我们不会从事法律相关职业,但我们的一举一动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更会对他人造成难以预见的伤害。与其等到事后亡羊补牢,不如早一点防微杜渐。通过本书中对于悖论的思考,我们不光会深入了解和认识法律,更会明白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思考这些决策难题的同时也在打磨着我们自己的大脑,让它变得更加锋利。倘若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不会手足无措,也不会人云亦云,更加清楚如何才能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对于正义的坚守也不可忽视,或许这一点点的坚持就会让情况大有不同。6. 写在最后罗老师在本书的最后提到他想变成一只蚂蚁,多少还是让我有点意外,不过稍微想想也能理解。毕竟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我们是如此的渺小。在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里,我们所知道的又是如此之少。我们在努力追求心中的公平和正义,难免会在现实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挑战。那些悖论带来的两难抉择更是让人身心俱疲。尽管我们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也应当为此做出该有的奉献。在具体的行动中贯彻我们的思想,用行动来改变思想上的错误,在此过程中一点点去推动世界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除此之外,观念本身对于世界带来的诸多影响一样不可小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打卡罗翔

        第一次知道罗翔,是网上疯传的张三各类视频。很是有趣,但背后能感受到一个中年老师对普通大众传播法律知识的用心良苦。后来上了李旦的脱口秀,陈述了 “脱口秀不是法外之地”,结果一语成谶,后来脱口秀还真的暂停了。本书是自己阅读的第一本罗翔的书,很多案例,也不乏对现有法律的思考,让我学习到了一个法律人严谨的思维。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争议,更多的需要权衡与妥协。多读书,还是很重要的。

          1
          1
        • 查看全部88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