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6千字
字数
2016-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1)宪法解释的基本原理,是对宪法解释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2)宪法解释程序的基本问题,是对宪法解释程序的各个环节做了具体研究。
(3)外国宪法解释程序,选取了几个有典范意义的国家,对其宪法解释程序进行介绍和分析,以功能主义的方法探讨其制度逻辑,汲取其中可资借鉴的内容。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释程序法(专家建议稿)》及其说明,基于前面的研究,作者设计了我国宪法解释程序的具体规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第一部分 宪法解释的基本原理
- 第二部分 宪法解释程序的基本问题
- 第三部分 外国宪法解释程序
- 第四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释程序法(专家建议稿)》及其说明
- 第一部分 宪法解释的基本原理
- 第一节 宪法解释的概念
- 第二节 宪法解释的功能
- 一、明确宪法含义,保障宪法实施
- 二、补充宪法的缺漏
- 三、使宪法适应社会现实的变迁,协调宪法的现实性价值与规范性价值
- 四、通过违宪判断,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性
- 第三节 宪法解释的性质
- 一、客观主义的宪法解释观
- 二、主观主义的宪法解释观
- 三、主客观相结合的宪法解释观
- 第四节 宪法解释的原则
- 一、统一性原则
- 二、利益衡量原则
- 三、稳定性原则
- 第五节 宪法解释的方法
- 一、古典的解释方法
- (一)文义解释
- (二)论理解释
- 二、社会学的解释方法
- 三、漏洞补充与价值补充解释方法
- 第六节 宪法解释的界限
- 一、制宪权、修宪权与宪法解释的界限
- (一)宪法解释与制宪权
- (二)宪法解释与修宪权
- 二、现实合理性与宪法解释的界限
- 第二部分 宪法解释程序的基本问题
- 第一节 宪法解释的主体
- 一、宪法解释主体的基本类型
- (一)由立法机关解释宪法
- (二)由普通法院解释宪法
- (三)由宪法法院或特别机关解释宪法
- 二、关于宪法解释主体的主要理论争议
- (一)民主理论与自由宪政理论
- (二)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
- (三)一般解释与权威解释
- 三、关于我国宪法解释主体的理论争议
-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宪法解释主体的问题
- (二)法院是否可以成为宪法解释主体
- (三)对相关争议的评析
- 第二节 宪法解释的模式
- 一、具体解释的理论基础:禁止咨询意见原则
- (一)“禁止咨询意见”原则的由来
- (二)法官为什么拒绝咨询意见
- (三)对“禁止咨询意见”原则的质疑
- 二、功能适当:确定宪法解释模式的原则
- 三、我国宪法解释模式的选择
- 第三节 宪法解释中的合宪性推定
- 一、合宪性推定原则的理论背景
- 二、合宪性推定原则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三、合宪性推定原则与违宪审查制度模式
- 四、合宪性推定原则与违宪审查标准
- 五、合宪性推定原则与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趋势
- 第四节 宪法诉愿制度
- 一、确立国家与个人关系的合理界限:宪法诉愿的价值基础
- 二、主观性宪法权利的救济程序:宪法诉愿的人权保障功能
- 三、客观宪法秩序的维护:宪法诉愿的公权力制约功能
- 四、主观性权利与客观宪法秩序的统一:宪法诉愿的维护社会共同体价值功能
- 五、权利救济的特别程序:宪法诉愿的“补充性”功能
- 六、宪法价值社会化:宪法诉愿的教育功能
- 七、宪法诉愿功能的界限:评价与改革
- 第五节 权利救济程序穷尽原则
- 一、权利救济程序穷尽原则的含义
- 二、权利救济程序穷尽原则的理论基础
- 三、权利救济程序穷尽原则的制度设计
- 第六节 宪法解释的效力
- 一、宪法解释效力的基础
- 二、宪法解释效力的性质
- 三、宪法解释效力的表现形式
- 四、宪法解释效力的确定力与羁束力
- 五、宪法解释效力的限制与保障
- 第三部分 外国宪法解释程序
- 第一节 美国宪法解释程序
- 一、概述
- 二、调卷令
- 三、启动要件审查
- (一)案件性要件
- (二)原告适格要件
- (三)成熟性要件
- (四)诉由消失理论
- (五)“政治问题”理论
- 四、审查程序
- 第二节 法国宪法解释程序
- 一、提请审查阶段
- (一)提请主体
- (二)提请期间
- (三)提请形式
- (四)被拒绝的与被受理的提请行为
- 二、审查阶段
- (一)审查前的准备
- (二)会议审查
- (三)审查期限
- 三、宪法裁决
- (一)裁决结果的结构、送达与公布
- (二)裁决的效力
- 四、2008年修宪新增的合宪性先决程序
- (一)合宪性先决程序的改革背景与过程
- (二)宪法第61—1条的基本思路与争论点
- (三)《组织法》及宪法委员会的审查
- (四)合宪性先决程序改革的意义
- 五、法国宪法解释机制的历史发展趋势
- (一)在提请解释主体上从国家机关提请到个人提请
- (二)在解释对象上从偏重国家权力条款到偏重基本权利条款
- (三)在解释方法上从政治性解释到专业化解释
- (四)在解释程序上从秘密和封闭到开放和透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释程序法(专家建议稿,2015.11.21)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释程序法(专家建议稿)》的说明
- 一、《宪法解释程序法(专家建议稿)》的起草过程
- 二、《宪法解释程序法》的定位和性质
- 三、《宪法解释程序法(专家建议稿)》的主要内容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