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法学博士张翔研究宪法与部门法关系的主要成果合集。

内容简介

这是一项由中国的具体法治实践所引导的系列研究,是在宪法学研究“议题化”、部门法议题宪法化的背景下,宪法学者对部门法中的宪法问题的主动回应。

本书中既有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近亲属证人免于强制出庭、机动车限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等具体争议的宪法学分析,也有对基本权利在私法上的效力、私有财产权的社会义务、人格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宪法根据、罪刑法定的宪法基础、法益的宪法关联性、部门法中的比例原则应用等理论问题的研究。

同时,本书还在“部门宪法”的维度下,与经济法、环境法、社会法等部门法学科展开对话;在具体理论与实践问题之外,展示了关于“宪法与部门法的三重关系”的分析框架,以及相关研究所需要的概念装置和理论工具。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编委会
  • 总序
  • 导论: 宪法与部门法的三重关系
  • 第一编 宪法与民事法
  • 基本权利在私法上效力的展开
  • 一、逻辑起点:关于宪法的“国家取向”
  • 二、规范分析:基本权利发生私法效力的宪法依据
  • 三、社会现实:私法主体力量的差异与基本权利的落空
  • 四、途径选择:民事立法、民事司法与宪法解释
  • 五、问题的解决:宪法与民法的“科际整合”与法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 六、对“齐玉苓案”的简评
  • 财产权的社会义务
  • 一、“唇齿条款”与无补偿的单纯限制
  • 二、从所有权绝对到财产权的社会义务
  • 三、财产权功能变迁的社会基础
  • 四、财产权社会义务的规范依据
  • 五、财产权社会义务的宪法解释
  • 六、对财产权社会义务的合宪性审查
  • 民法人格权规范的宪法意涵
  • 一、民法人格权勃兴的宪法背景
  • 二、宪法“社会主义原则”的民法表达
  • 三、民法典人格权编若干规范的宪法原理
  • 四、人格权规范适用的合宪性考量:以基本权利冲突为视角
  • 个人信息权的宪法(学)证成
  • 一、“根据宪法”之惑
  • 二、个人信息权作为基本权利
  • 三、个人信息权的规范目标:从支配到人格发展
  • 四、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若干评述
  • 国家所有权的立法形成
  •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与城市土地“国家所有”
  • 一、有偿还是无偿,物权法有意留白
  • 二、“自动无偿续期”与“土地国有”存在冲突
  • 三、作为宪法财产权内容的续期权应被区分对待
  • 四、财产的“私人使用性”与“社会关联性”
  • 五、无偿与否,区分对待
  • “馒头案”中的基本权利冲突与竞合
  • 一、争议双方各自能够主张何种基本权利?
  • 二、艺术自由与言论自由的竞合问题
  • 三、人格尊严与艺术自由的冲突问题
  • 第二编 宪法与刑事法
  • 刑法体系的合宪性调控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李斯特鸿沟”的宪法意义
  • 三、刑事政策:超越实证法抑或基于宪法
  • 四、贯通“李斯特鸿沟”:宪法关联的法益概念与比例原则
  • 五、刑法体系的合宪性控制:未竟话题
  • “近亲属证人免于强制出庭”之合宪性限缩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宪法》第125条规定的“获得辩护权”是否为基本权利?
  • 三、对质权作为辩护权的内容:刑事诉讼法对宪法的具体化
  • 四、婚姻家庭保护作为宪法确立的“客观价值”
  • 五、宪法法益冲突与刑事诉讼法学者的解决方案
  • 六、合宪性解释与个案中基本权利冲突的“实践调和”
  • 逮捕权配置与《宪法》第37条的解释
  • 留置、基本权利与监察权配置
  • 一、国家权力配置的“积极规范”与“消极规范”
  • 二、留置措施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及其审查
  • 三、党纪克减党员权利的界限
  • 四、留置措施与基本权利放弃
  • 特赦的法理
  • “副教授聚众淫乱案”判决的合宪性分析
  • 一、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
  • 二、对基本权利的限制
  • 三、对基本权利限制的合宪性论证
  • 四、比较法的分析
  • 五、应用:法官的合宪性解释义务
  • 第三编 宪法与行政法
  • 机动车限行、财产权限制与比例原则
  • 一、机动车使用作为宪法财产权的保护范围
  • 二、机动车限行的性质:社会义务抑或征收
  • 三、机动车限行的合宪性分析
  • 四、单双号限行常态化在何种情形下是合宪的
  • 通信权的宪法释义与审查框架
  • 一、基本权利限制“三阶层”审查框架的学科意义
  • 二、“通话记录类似于信封”?
  • 三、哪来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
  • 四、“检查”之外,尚有限制
  • 五、“通信内容”与“非内容的通信信息”的分层构造
  •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宪法空间
  • 学术自由的组织保障
  • 一、传统大学理念:学术自由与教授治校
  • 二、大学的嬗变与利益群体的多元化
  • 三、“谁说了算”:以德国“大学组织判决”为例
  • 四、理论基础:从“制度性保障”到“客观价值秩序”
  • 五、结论与启发
  • 大学章程、大学组织与基本权利保障
  • 一、大学章程与大学的外部关系
  • 二、大学内部组织与学术自由的实现条件
  • 三、大学组织与多元主体的基本权利保障
  • 四、对中国大学的相关组织规范的检讨
  • 第四编 宪法与经济法、环境法、社会法
  • 中国部门宪法的展开
  • 一、部门宪法与宪法教义学的本土化
  • 二、部门宪法的一般原理
  • 三、以国家目标条款为依托的环境宪法
  • 四、取向基本经济制度建构的经济宪法
  • 五、中国部门宪法研究的未来
  • 个人所得税作为财产权限制
  • 一、财产权的保护范围不及于个人所得税?
  • 二、个人所得税是何种性质的“财产权限制”?
  • 三、对个人所得税的合宪性审查
  • 破产法的宪法维度
  • 中国环境宪法的规范体系
  • 一、环境宪法:政治决断与规范表达
  • 二、宪法与部门法“交互影响”与环境法的宪法化
  • 三、环境宪法的建构方向:国家目标抑或“环境权”
  • 四、环境宪法诸规范的体系解释
  • 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目标”
  • 一、法律保护还是宪法保护
  • 二、生态中心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
  • 三、国家目标还是基本权利
  • 四、作为国家目标的环境保护条款的规范效力
  • 五、对中国“环境宪法”学理的启发
  • 国家目标作为环境法典编纂的宪法基础
  • 一、环境宪法与环境法典
  • 二、环境法治的制度目标:有效治理
  • 三、环境法典编纂的宪法基础:国家目标
  • “共同富裕”作为宪法社会主义原则的规范内涵
  • 一、“社会主义”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
  • 二、社会平衡、社会国与社会主义原则
  • 三、“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平衡理念的中国表达
  • 四、共同富裕的宪法基础及其变迁
  • 五、“共同富裕”的规范展开
  • 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与经济宪法
  • 一、经济生活的法治化与“经济宪法”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意涵
  • 三、“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互诠释
  • 四、以自愿原则为基础的“第三次分配”
  • 附录
  • 对陈景辉教授《宪法的性质》的初步回应
  • 一、关于“宪法与法律”的表述
  • 二、关于“双重计算”的错误
  • 三、关于“宪法是法律总则”
  • 四、关于“宪法学是法学总论”
  • 部门法的宪法化:中国问题
  • 一、什么是“部门法的宪法化”?
  • 二、为什么会出现部门法的宪法化?
  • 三、部门法的宪法化在中国有何表现?
  • 四、宪法与部门法的三重关系
  • 五、部门法宪法化研究的理论工具
  • 六、何为部门宪法?
  • 行宪以法、驭法以宪:再谈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
  • 宪法学与民法学的对话:民法典编纂的宪法问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