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解读明清时期席卷士庶的“功过格运动”风潮,从历史中透视中国人的传统道德心态。

内容简介

功过格,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它通过列举善恶行为、量化功过等抽象概念来指导人们的日常道德实践。当时的士人和官员把功过格视为一种工具,它不仅有助于改善个人道德,也有助于教化百姓,巩固社会秩序。

本书集中研究明清嬗变时期功过格广泛流行的社会现象,是非中文世界第一部详细探讨该问题的专著。书中既利用了大量的第一手中文研究资料,同时也吸收了酒井忠夫、吉冈义丰、奥崎裕司等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功过格来考察精英阶层对于明清之际社会经济变化,诸如中央权威的腐败和低效、不断增长的商业化过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理学一统局面的瓦解等等此类时代和社会变迁问题所作出的反应。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译者简介
  • 致谢
  • 序论
  • 16—17世纪的历史背景
  • 精英对社会变革的反应
  • 思想界对理学正统的挑战
  • 功过格
  • 一 积功的早期传统
  • 功德积累的基本原理
  • 《太上感应篇》
  • 《太微仙君功过格》
  • 功过体系与儒家命运观
  • 二 为升迁而积累功德
  • 袁家的传统
  • 袁黄的转变:《立命篇》
  • 云谷对功过格的新阐释
  • 袁黄对功过体系的解释
  • 三 关于报应和积功的争论
  • 《立命篇》的支持者:泰州学派
  • 对袁黄和功过格的批评
  • 对袁黄的反驳:刘宗周的《人谱》
  • 东林党人:理学的感应理论
  • 四 17、18世纪的功过格:维护社会等级
  • 新的功过格
  • 功过格的社会愿景
  • 功过格的传布与使用
  • 结论
  • 附录 现存17、18世纪的善书与功过格
  • 征引文献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516

    有点看不懂的书,里面的内容有很强烈的熟悉感,但是很少接触到。功过格,这个东西从一个理念,变成了神汉的修炼工具,又从神汉修炼的工具逐渐演化成为了一个社会阶层的行为规范,也算是终成正果。但是很不幸,功过格本身就带着一种迷信的逻辑,强行把积善和好运拉在了一起,结果虽然是一个量化工具,但是从来都不可能成为指导人践行的正确理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功利主义“儒家”

      量子速读了一番。非常清晰的一本书。当然可以补充若干细节,比如刘宗周《人谱》可能有一个和明末天主教互动的过程。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