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9千字
字数
2025-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调和理论上对公共地役权定性“公权”或“私权”的对立争执。
内容简介
我国《民法典》缺乏专门的公共地役权规定,公益用地的制度保障供给不足,这导致相关主体在解决该类纠纷时缺乏请求权基础,社会公共利益难以实现。在私法与公法的接轨而又相对分立的趋势中,公共地役权的公私混合属性使得其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遭遇制度构建与体系融入的难题。
本书在澄清公共地役权与一般地役权的制度比较关系、构建公共地役权实体法与程序法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兼顾法理与实证的探索论证,可为役权整体理论、地役权制度实践发展、公私法交融的中介制度等基础性研究提供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西南政法大学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
- 总序
- 绪论
- 第一章公共地役权的历史与法体系分析
- 第一节 役权的制度起源
- 一 役权起源
- 二 地役权的出现
- 三 人役权与地役权的分离
- 四 役权起源带来的思考
- 第二节 役权制度的发展分析
- 一 域外役权制度的发展
- 二 我国役权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三节 役权制度发展进程中的公共地役权
- 一 役权制度发展出适宜公共地役权生长的土壤
- 二 顺应现代发展趋势的公共地役权
- 第二章公共地役权在我国公益性用地制度体系中的定位疑难
- 第一节 我国公益性用地的制度序列
- 一 我国公益性用地制度序列概论
- 二 我国公益性用地制度序列的具体展开
- 三 公益目的用地的物权制度序列梯度连续性的缺失与补全
- 第二节 公共地役权制度的定位疑难
- 一 公共地役权中公私利益间存在冲突
- 二 公共地役权的补偿存在争议
- 第三章公共地役权的域外立法比较与经验分析
- 第一节 美国“保存地役权”
- 一 美国“保存地役权”的形成动因与制度构成
- 二 美国“保存地役权”的理论基础
- 三 美国“保存地役权”的一般特征
- 四 美国“保存地役权”的具体类型
- 五 美国“保存地役权”的主要内容
- 六 美国“保存地役权”的性质探视
- 七 美国“保存地役权”的优劣评析
- 八 经验启示
- 第二节 法国“行政役权”
- 一 历史动因与立法现状
- 二 社会效果
- 三 经验启示
- 第三节 俄罗斯的公共地役权制度
- 一 历史动因
- 二 立法现状
- 三 调整模式
- 四 制度详解
- 五 “新”公共地役权
- 六 社会效果
- 七 经验启示
- 第四节 德国法上的公物制度
- 一 历史动因与立法现状
- 二 社会效果
- 三 经验启示
- 第五节 意大利强制地役权
- 一 历史动因及立法现状
- 二 社会效果
- 三 经验启示
- 第四章当代我国公共地役权的一般构造
- 第一节 公共地役权对我国《民法典》的体系融入
- 一 公共地役权与现有制度体系融入问题
- 二 “基本法解释+单行法具化”的规制模式选择
- 第二节 公共地役权的基本框架
- 一 公共地役权的复合型主体
- 二 公共地役权的多元客体
- 三 “强制设立+合同订立”的双轨制模式
- 四 公共地役权的物权变动模式选择
- 五 公共地役权的继受取得及转让
- 六 公共地役权的终止
- 七 公共地役权的内容
- 八 公共地役权的类型化
- 第三节 公共地役权的救济
- 一 救济路径的多元化
- 二 多元化的补偿形式和差别化的补偿标准
- 三 土地发展权转移
- 第五章需役地“虚化”与公共地役权的新建构
- 第一节 “需役地”内涵与功能的变化
- 一 需役地对地役权的构造功能
- 二 需役地对供役地依赖性的消退
- 第二节 需役地“虚化”的公共地役权融入民法体系的解释理路
- 一 需役地“虚化”的公共地役权融入民法体系的机制路径
- 二 类型序列理论下需役地“虚化”的公共地役权体系
- 第三节 需役地“虚化”在环境保护地役权建构中的典型体现
- 一 环境保护地役权中的需役地存在方式疑问
- 二 环境保护地役权中需役地“虚化”与民法体系的兼容解释
- 三 我国环境保护地役权的“需役地—供役地”组合类型
- 参考文献
- 一 中文文献
- 二 外文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