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收入郭沫若多篇经典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倾力打造。

内容简介

郭沫若一生涉足广泛、著作甚丰。他的散文气势浩荡,清丽、浪漫,富有艺术魅力。自传性构成了郭沫若散文明显的特征,是作者个性张扬的产物。他的感时型散文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咏物抒怀型作品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营造诗的意境。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彩插
  • 出版说明
  • 我的童年(节选)
  • 菩提树下
  • 芭蕉花
  • 铁盔
  • 鸡雏
  • 卖书
  • 路畔的蔷薇
  • 夕暮
  • 水墨画
  • 山茶花
  • 白发
  • 梦与现实
  • 寄生树与细草
  • 昧爽
  • 孤山的梅花
  • 杜鹃
  • 我是中国人
  • 鸡之归去来
  • 浪花十日
  • 大山朴
  • 芍药及其他
  • 银杏
  • 蚯蚓
  • 小麻猫
  • 小皮箧
  • 竹阴读画
  • 丁东草(三章)
  • 罗曼·罗兰悼词
  • 梅园新村之行
  • 论郁达夫
  • 游湖
  • 访沈园
  • 历史·史剧·现实
  • 人做诗与诗做人
  • 读了《李家庄的变迁》
  • 习习谷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硬的气质

    之前读同系列的《郁达夫散文》,总觉得郁达夫写散文太侧重于自己,太细腻而不着中心。但读了郭沫若的散文,又觉得相对于前者的细腻,郭沫若那种总是涉及政治口号的散文显得太硬,倒是几篇不喊口号,只用讽刺和记事的散文更显得功底。回忆郁达夫的一篇散文,可以见二者之间的区别。郭沫若说郁达夫 “自我暴露狠,对他人的批评也敏感” 确实不假,但郁达夫曾经骂郭沫若 “官僚”,后来也得了印证。《鲁迅传》记创作社时期,郭也是攻击鲁迅的一批人,因此读起来难免有人品的先入为主毛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 散文?诗?分不清楚,诗可以散文化,散文如果诗化,就会有点让人精神分裂。2. 读起来就像南方雨后的夏天,闷热透不过气。3. 伟大的作家也会不断重复自己的童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清新自然舒畅,像是一幅幅山水画呈现在眼中!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