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寻求课程发展的逻辑,梳理我国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范式的改革课题。

内容简介

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型,是当今时代课程发展的逻辑。

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和诉求是什么?当今时代课程发展的逻辑是什么?如何进行课程改革?伴随着知识社会的进展,学校的功能与作用在发生变化。学校不再是“知识的配给所”,学校的首要课题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即今日的学校必须为明日的社会造就拥有主体性觉悟的探究者。

因此,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型,是当今时代课程发展的逻辑。

作者认为,瞄准“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基于“课程”而实现的“教学”,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的“学习”,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在本书中,作者聚焦课程文化的创新和课堂教学的重建,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策略、课程评价、课程政策以及教师角色等范畴的问题,旨在回答我国学校课程改革进程中直面的一系列课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展望学校教育的变革
  • 引言 寻求课程发展的逻辑
  • 上编 创新课程文化
  • 1 论学校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
  • 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 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 三、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
  • 四、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 2 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
  • 一、危机引发改革,改革产生困惑
  • 二、新课程是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成长的活动,而不是“教化”和“训练”
  • 三、我国的教育发展缺乏资金、人员、技术,但更缺思维方式的变革
  • 四、课程改革需要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的准备和配套经费的支撑
  • 3 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
  • 一、从“实质训练说”向“形式训练说”的回归:新形式训练说
  • 二、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直接体验说
  • 三、从“线性模式”向“非线性模式”的转向:课程模式说
  • 4 “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
  • 一、从课程社会学看“学校知识”
  • 二、“素质价值”与课程标准
  •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视点
  • 5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
  • 一、“知识”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 二、“学习”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 三、“课堂文化”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 6 新世纪学校课程的创造
  • 一、“学科”与“学科统整”
  • 二、从高中新课标看新世纪学校课程的创造
  • 7 探究学习与理科教学
  • 一、探究学习产生的背景与特点
  • 二、探究学习理论的主要内涵
  • 三、探究过程的要素分析及其教育价值
  • 8 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
  • 一、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当代课程改革的焦点
  • 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定位
  • 三、研究性学习与课程行动研究
  •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与问题
  •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
  •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潜力
  •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
  • 10 综合实践活动:含义、价值及其误区
  •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一种课程生成模式
  •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智慧统整与知识统整
  •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强势特征与若干误区
  • 下编 重建课堂教学
  • 11 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
  • 一、从知识隐喻看知识特质
  • 二、舞蹈说及其教学论含义
  • 三、知识说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 12 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
  • 一、从个人建构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
  • 二、知识的社会建构与教学创新
  • 13 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 一、教学:“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 二、对话与文本:“教材”与“教学”概念的重构
  • 三、教学规范的转型
  • 14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新内涵
  • 二、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 三、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
  • 15 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
  • 一、从“行为主义”到“活动理论”
  • 二、教学的“活动理论”的发展及其关键概念
  • 三、教学的“活动理论”:实践“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框架
  • 16 “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
  •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 二、对话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 三、批判性思维与新型“教学文化”的创造
  • 17 “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与展望
  • 一、“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教学视点的变革与研究方法的转型
  • 二、“有效教学”研究的假设:对话活动的机制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 三、“有效教学”研究的展望:决战课堂的召唤与教师文化的创造
  • 18 教材的概念与教材创新的课题
  • 一、教材的性质及其定位
  • 二、教材的历史演进与两种教材功能观的分野
  • 三、科学教材观与教材创新
  • 19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
  •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特质
  • 二、教育评价观的转换与档案袋评价
  • 三、档案袋评价与“7P模式”
  • 20 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
  • 一、是非曲直谁评说
  • 二、社会责任岂能忘
  • 三、风物长宜放眼量
  • 原出处一览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