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驾驭新兴市场、技术、人口、全球联系的颠覆性力量,让顺势成为你的新常态。

内容简介

“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重磅战略无一例外地指向中国西边,全球经济重心真的会重返中亚?经济超体美国甘心被边缘化?

特斯拉汽车还没上市,消费者就争先缴纳了1.6亿美元购车款,并作为运营资本,这是空手套白狼,还是颠覆性的融资方法?

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6%的非洲,却可以让近50%的居民随时随地上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究竟是一对相生相伴的兄弟,还是一对相生相克的冤家?

我们正身处一个无规则可循的大颠覆时代,未来20年更是如此。商业模式即刻被颠覆,新兴市场凭空出现,新竞争者突然爆发,大企业的宽广护城河如此不堪一击……这不仅是我们的感觉,更是在警醒我们——捕捉趋势与快速决策将成为组织或个人再造卓越的首要能力。

麦肯锡研究院实地调研美国、中国、德国、巴西、南非等100多个国家,用大量实例、数据与图表智慧地诠释了经济重心向新兴市场转移、阿里巴巴打造“双十一”网购节、水力压裂技术打破石油美元格局、Uber遭遇出租车司机抑制等代表性事件必将重构全球新商业秩序。三位作者用讲故事的笔法阐述了智能机器人、先进储能、基因精准医疗等12项价值超过万亿美元的破坏性技术,并预测这些领域的商界精英已经踏上通向《福布斯》富豪榜的捷径。

更重要的是,他们阐明了决策者与执行者如何重置他们的运营假设和管理直觉,利用新兴市场、人口、技术变革和全球联系四种颠覆性力量,顺势而为,抓住事业、财富与人生大机遇。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致辞
  • 权威推荐
  • 作者简介
  • 前言 直觉重置:棋盘的另一半
  • 第1章 超越上海 折返的经济钟摆
  • 经济重心重回中亚?
  • 城市的世纪:让贫困农民变身高产工人
  • 强大的增长引擎:城市的“甜蜜和美好”
  • 新兴城市的市场攻防原则
  • 第2章 Uber打车软件 科技加速变革的冰山一角
  • 创新打通经济的“神经系统”
  • 挑战现状的12项破坏性技术
  • 数据雪崩vs海量信息
  • 陡峭的技术采纳曲线:微信2年狂揽3亿用户
  • “早起的鸟儿”有赌局
  • 坚守五大原则,与“新常态”同步
  • 第3章 老龄化的挑战 人均寿命超过100岁的世界是什么样?
  • “鬼城”与都市之争:人口之殇
  •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养老院”
  • 银发越来越多,劳动力越来越少
  • 退休年龄延迟到70岁?
  • 老龄化:遗留成本or稀缺资源?
  • 第4章 贸易、金融、人口和大数据 势不可挡的全球流通性
  • 暴增的“南南”贸易
  • 无须把电子货币装上货轮
  • 国际移民指数级增长
  • 寻找流量里的万亿商机
  • 撼动全球竞争根基
  • 顺应互联的世界:从“价值链”到“价值网”
  • 第5章 下一个30亿 即将买下全世界的新消费者
  • 逆转的消费者“东南飞”现象
  • 临界点:趋向高端的消费狂潮
  • 科技:知名公司被消费者欺骗?
  • 到新兴市场去
  • 第6章 反转的资源超级周期 粮食与矿石的“战争与和平”
  • “资源超级周期”的尽头
  • 需求:到火星开采资源
  • 供给:政治阴霾下的畸形弹性
  • 互联性:全球是一个市场
  • 环境:不可忽略的隐性成本
  • 高昂的生产,棘手的回收
  • 第7章 嗜血的狼性 对廉价资本说再见?
  • 资本价格误闯不确定通道
  • “储蓄罐”资金日益减损
  • 低利率,高债务,新均衡?
  • 企业不再断粮的5种策略
  • 第8章 如果你的助理是机器人 错位的劳动力市场
  • 或许,老板只想招聘机器人
  • 技术改变工作性质
  • 中国的劳动人员锐减50%?
  • 人员与技能的超级大错位
  • 第9章 小鱼吃鲨鱼 遁形的新竞争者
  • 被彻底颠覆的竞争规则
  • 层出不穷的新兴市场竞争对手
  • 小鱼和鲨鱼,价值蚕食与分享?
  • 如果给汽车安装黑匣子……
  • 自我颠覆:新竞争文化的秘诀
  • 第10章 不可或缺的政府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
  • 变革:决策人的串场路演
  • 全球竞争和技术突破的就业政策
  • 未来治理启示录
  • 赢家通吃:新商业机会的共性
  • 结语 世界,不只是几页幻灯片
  • 致谢
  • 参考书目与延伸阅读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10年前的预言

    本书是麦肯锡咨询公司董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主席理查德・多布斯等三位公司高层,10 年前写的对未来 20 年社会大趋势的预测,这本书现在看最好看,因为 10 年前肯定觉得太虚,而现在回顾过去 10 年和书里内容印证,让我们更好的预测未来。首先,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宏观经济形势更多的是谈资,过去 20 年是中国发展最快的 20 年,但各行各业有发财的也有破产的,对普通人来说,受到影响的只有战争,只要和平,普通人埋头修炼内功就好。成立近百年(1926)的麦肯锡咨询公司,也是美国公司正规化和国际化的代表,中国有华为,比亚迪等管理很牛的公司,但都是创始人一代在掌舵领航,我们现在到了应该出现咨询公司的时候了,地产王首富筹备公司 “春晚” 或皮带哥养文工团的钱,如果请咨询公司就不会有今天的 “暴雷” 了,而传统社科院和高校的 “智库” 水平也确实不行。冯唐讲过他在麦肯锡的加班时长,推荐林国沣的《选择》有更深入的描述,本书 10 年前预言准确的: 廉价货币的时代很可能已经结束,新兴经济体正在经历资本密集型基建热潮,政府不得不筹措更多的钱,从而造成资本需求量急剧攀升,银行一定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最近看到一条短视频,吐槽房贷一直要还,放弃房子和首付也要继续还,说现在银行比 “当铺” 还狠,其实就是没有分清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中国的住房贷款是信用贷款,还不上就是失信,房子并不是抵押物。10 年前麦肯锡就在提醒资产价格放缓,利率升高的危险。新兴国家经济体不断壮大,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在世界经济比重从 60% 下降到 28%。技术改变工作性质,不要抱怨中国教育卷,未来缺乏的劳动力是高技能人才,低技能的过剩(工业的大量机器人,使得没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毕业生一直存在缺口。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未来已来

      作为个体,我们能做的最好方法就是顺应大势,未来中国要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我们的最好选择也是,做一名国际化人才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塑造未来世界的人是愿意不断重置直觉的人

        全球经济面临着历史、科技、经济、政治和社会等一系列拐点。有些时候,我们正在经历的转型不亚于一场工业革命。相比我们目前面临的巨变,工业革命都显得苍白无力。这种转型的速度和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城市化与消费、科技与竞争、老龄化与劳动力等方面互相联系、盘根错节,并且在它们之间还有互相放大的效应。这些变革难以预测,影响力也更加强大。它们不仅挑战着我们的素质和技能,还挑战着我们的想象力。今天的管理任务更加艰巨的原因之一是,我们亲眼目睹的变革带来的次级影响和三级影响具有超乎想象的潜能。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中资海派

        从出版第一本书至今,中资海派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感谢大家一路的携手相伴,见证我们从小到大的历程。 多年来,我们以创建“人与知识的美好链接”为己任,紧跟时代脉络,引领阅读风向,出版的图书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人文科普/政史军事、心理励志/生活两性、家庭教育/少儿出版”四大知识领域,总数达千余种。 中资海派擅长打造系列化作品,力图为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策划出版了“数字新经济全渠道增长”系列、地缘政治三部曲、大航海时代三部曲、二战三部曲、“奇迹”系列、“轻疗愈”系列、“iHappy投资者经典”等优质品种,打造了《魔鬼经济学》《优势谈判》《早起的奇迹》《国家兴衰》《美元陷阱》等现象级畅销书,更有《最寒冷的冬天》《中国,被遗忘的盟友》《未来黑科技通史》《躁动的帝国》等获国家奖项,被央视、人民日报等一线媒体报道的作品,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业界同仁的一致肯定。 中资海派一直秉承趋势、洞察、敏捷、向善的准则,与美、英、德、加、法、意、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与传媒机构建立了合作,和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家、培训机构、媒体保持着良好互动,获得了国内外作者和译者的认可和支持,同国内十余家优秀出版社建立了友好合作的战略联盟,更有国内数十位阅读推广人和数百家经销商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 一直以来,我们将在香港金融行业上市公司10年管理经验与出版相结合,带领团队深入研判全球及国内经济趋势、相关产业趋势,在文化产业中寻求创新,未来,我将继续遵循“关联、互动、衍生”的商业生态逻辑,带领中资海派在第二个20年创建新的文化与教育全产业链矩阵,实现内容传播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