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后现代理论代表人物让·鲍德里亚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当时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

内容简介

《消费社会》是鲍德里亚早期的代表性著作,对国际哲学、社会学以及新兴的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该主题的最重要经典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文艺学以及相关领域,该书亦是最流行的教学参考书。在这本书中,鲍德里亚将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符号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消费社会批判理论。鲍德里亚指出:与过去将消费看作经济活动中的一环不同,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是一种主动的结构,商品的符号价值推动着人们在消费中对自身、对社会的想象性认同,确证了现代社会的合法性。要透视这一社会,就需要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分析,不仅构成了他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我们理解当代西方以及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总序
  • 代译序 消费意识形态:符码操控中的真实之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解读
  • 1. 消费意识形态:暗示意义链与符码控制
  • 2. 广告中的他者欲望:无动机中的强制驱动
  • 3. 消费同一性中的真实之死
  • 前言
  • 第一章 物的形式礼拜仪式
  • 丰盛
  • 丰盛与全套商品
  • 杂货店
  • 帕尔利二号
  • 消费的神奇地位
  • 货船的神话
  • 灾难的完美诱惑
  • 增长的恶性循环
  • 集体开支与重新分配
  • 危害
  • 增长的计算或国民生产总值的神话
  • 浪费
  • 第二章 消费理论
  • 消费的社会逻辑
  • 福利的平等意识
  • 工业体系与贫困
  • 新的分离
  • 等级机构
  • 拯救的一面
  • 区分与物质增长的社会
  • 旧石器时代或最初的丰盛社会
  • 一种消费理论
  • 人类经济学的解剖
  • 物品的变化——需求的变化
  • 对享受的否认
  • 一种结构分析?
  • 娱乐系统,或享受之束缚
  • 作为新生产力象征和控制的消费
  • 个体的符号逻辑功能
  • 自我消费
  • 个性化或最小的边缘差异(P.P.D.M.)
  • 成为或不成为我自己
  • 差异的工业化生产
  • 消费变体
  • 区别或类同?
  • 编码和革命
  • 结构范例
  • 男性范例和女性范例
  • 第三章 大众传媒、性与休闲
  • 大众传媒文化
  • 新潮——或过时事物的复兴
  • 文化再循环
  • 转盘和计算机或最小的公共文化(P.P.C.C.)
  • 最小公倍数(P.P.C.M.)
  • 媚俗
  • 摆设和游戏
  • 流行:一种消费艺术?
  • 信息的配置
  • 媒介即信息
  • 广告媒介
  • 伪事件和新现实
  • 超越真伪
  • 最美的消费品:身体
  • 您身体的秘密钥匙
  • 功用性美丽
  • 功用性色情
  • 快感原则和生产力
  • 当代身体策略
  • 身体是女性的吗?
  • 医疗崇拜:“状态”
  • 苗条的牵挂:“线条”
  • 性交换标准
  • 广告中的象征与幻象
  • 性玩偶
  • 休闲的悲剧或消磨时光之不可能性
  • 关切的神话
  • 社会转移和母性转移
  • 微笑之做作
  • 游戏时间,或对服务的滑稽模仿
  • 广告和赠品意识形态
  • 玻璃橱窗
  • 疗养社会
  • 关切的暧昧和恐怖主义
  • 社会测定的兼容性
  • 证实与赞许(Werbung und Bewahrung)
  • 对真诚的崇拜——功用性宽容
  • 丰盛社会中的混乱
  • 暴力
  • 非暴力的亚文化
  • 疲劳
  • 结论 论当代异化或与魔鬼协议的终结
  • 布拉格的大学生
  • 先验性的终结
  • 从鬼魂到鬼魂
  • 消费之消费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到鲍德里亚》

    我突然如张一兵在《回到海德格尔》里写的构境论就是不断叠加的瞬间意识突现那样意识到,在得到这种消费主义软件购买批判鲍德里亚批判消费主义的书 ——《消费社会》,本身也是一种消费主义。以上是 2022.1.22 写下的文字,今天重读了一遍《消费社会》,有点不一样的感想,消费究竟是自愿的,还是被资本所异化,被消费社会所诱导,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一书,是青年鲍德里亚的最重要的早期论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他将列斐伏尔、德波已经意识到的当今社会生活中俯拾皆是的主导性消费现象通俗而夸张地表达出来。—— 弗斐尔的表述是 “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 德波的形容则为 “以景观控制为显性社会结构的消费社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消费即浪费。让我们dolce far nience😄

        鲍德里亚 50 年前关于消费社会的描述,不断被包括我在内的中国消费群体所证实。我曾如书中描述一样:热衷于买包、衣服、化妆品等,甚至一度觉得应该一周衣服每天不重样。现在我已变得随意,多年不买衣服了,当然之前买的衣服质量不错,还有的穿,哈哈。如今回看过去,再读消费主义,深有感触。    人类作为个体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消费不仅仅为了购买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还需要购买这些物品背后代表的社会价值。即便现在,我虽然已不再追逐那些看似可以代表身份的包、车,但还是会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着装。从这个意义上,消费是由他人、环境决定的,而大多数消费的本质是一种自我消费。    基本生活必须之外的东西,都是自我消费:将自己当作 “物品” 来满足社会、群体的需要。当社会群体过于庞大时,需要有快速识别的机制。在熟人社会,不需要这些来标签自己,大家都知道你是什么人;但在陌生人的社会,必须有这些标签的区分。购买的物质、品牌背后加载的符号、标签,是让自己融入特定群体的敲门砖。    人成为物的奴隶,甚至人本身也成为物品。我们出卖劳动、出卖时间,换回的是并不需要的多余的东西,而这一切都是政府与商人的合谋。自从五百年前伊丽莎白一世将经营垄断权卖给愿意出价的商人,以此代替税收,这个合谋就开始了。媒体本质是利益集团的口舌,是这个合谋的必然产物。如今的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消费市场培育等等,说的都是一件事情:消费不是在享受,而是在生产。    面对这样的消费社会,要理智认识自我的需求,尽量消费那些自己需要而非他人需要的。品牌的意义是替我进行删选,从此不难看出,优质的基本款才是性价比最高的。    消费花掉的不仅有金钱,还有时间。认为休闲是需要还是目的,代表的是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意大利人 dolce far nience(快乐的无所事事),也许才是生活的真谛。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是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机构,自1984年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的出版理念,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出版宗旨,坚持以精品出版为“魂”、学术出版为“本”的经营思路,形成了自身在高品位学术专著、高校精品教材、传统思想文化出版、国外学术名著译介等方面的出版特色,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版高地,中华民国史出版重镇,国外学术前沿重要译介平台。迄今出版的万余种图书中,多种图书获得了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的各类图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