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作者新刊长序,收入其近十年的反思,趋向更加圆融的历史叙事。

内容简介

中层理论的建构对于中国史研究的意义至少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尽量可使我们摆脱宏大叙事的纠缠。目前许多历史著作行文叙述总是宏阔而不细致,概论式的判断比比皆是,本质主义式的断语草草形成,里边唯独看不到日常生活状态下人的踪迹,人变成了冷冰冰的趋势与规律的符号表征。二是讨论如何改变史界只拉车不看路式的工匠型治史方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现代中国史研究“正统观念”的源起及其反思
  • 一、“国民史学观”的兴起与现代国家的创构
  • 二、社会史的表述方式与世界体系的关联性
  • 三、美国中国学思潮中的“世界观念”与国内史学的关系
  • 四、中国史学的传统渊源:“正统观”与现代意识的悖论关系
  • 五、起源神话的迷思:现代意识的陷阱
  • 六、“复原论”的魔影:实证主义的误区
  • 七、克服“正统观”束缚的可能性:一种推测
  • (一)福柯的“场景隔离术”
  • (二)生活史与社区研究
  • (三)加强对历史的“中层判断”能力
  • 第二章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思想史问题意识的演变
  • 一、启蒙话语与“心理主义”解释传统的复归
  • 二、传统如何被创造性地转化?
  • 三、超越“激进”与“保守”的二元对立框架
  • 四、中国思想史研究与“现代性”问题
  • 五、由西徂东:“理论旅行”的现代性意义
  • 第三章 “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史研究
  • 一、“国家—社会”的对峙框架与地方史研究的兴起
  • 二、“公共领域”概念与中国经验
  • 三、“韦伯式圈套”与中国城市史研究
  • 四、冲突与控制:汉口的近代化模式
  • 五、对“汉口模式”的批评与反批评
  • 六、“市民社会”概念在中国史研究中的适用限度
  • 七、“市民社会”研究在中国的前景
  • 第四章 从“士绅支配”到“地方自治”:基层社会研究的范式转变
  • 一、士绅理论:从“身份论”到“支配模式”
  • (一)设定问题的差异性:从《皇权与绅权》说起
  • (二)从“国家支配论”到“地方支配论”:日本的士绅论
  • (三)从身份研究到策略分析:美国士绅论的特征
  • (四)中国士绅研究的“大叙事”风格
  • 二、村落共同体的功能演变与地方组织诠释的多义性
  • (一)“五阶段论”学说下的基层组织形态
  • (二)有关“村落共同体”的争论及其问题意识
  • 三、从结构功能分析到社区史研究
  • (一)现代化叙事的差异:“指标化”与“要素化”
  • (二)对“要素整合论”的突破:人类学方法的介入
  • (三)基层社会组织的“另类”研究:大叙事的逆转
  • (四)“地方自治”的多重释义及其对基层社会研究的适用性
  • 第五章 “中层理论”的建构与中国史问题意识的累积和突破
  • 一、“中层理论”的诠说与合理移用
  • 二、“现代化叙事”果真取代“革命史叙事”了吗?
  • 三、黄宗智的“过密化”概念对“中层理论”建构的导向意义
  • 四、“儒学地域化”概念:知识社会学建构的得与失
  • 五、“儒学地域化”概念在西方中国学脉络中的定位
  • 六、建构中国式“中层理论”解释的多重资源
  • 第六章 身处后现代思潮中的我们:历史如何重新书写?
  • 一、从“后现代”到“后殖民”:中国语境下的差异与选择
  • 二、后现代方法在中国史研究中的具体实践
  • 三、“现代叙事”与“后现代叙事”之争:若干研究问题的辨析
  • 四、后现代研究取向的自我调整和发展
  • 五、“常识性批判”:立场与方法如何区分?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