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反映作者的治学历程、研究路径,对于了解作者的史学观点及中国史学的发展脉络、理论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瞿林东近二十年来关于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研究之部分所得,既包括历史理论问题的研究,也包含史学理论问题的研究。全书包含三个方面内容:第一,以问题为中心,或作系统的探讨,或作专题的研究;第二,以史家为出发点,或评论其在理论上的建树,或阐发其在某一个方面的卓识。第三,以史书为依据,揭示其理论特点及其在史学发展上的地位。各卷之中,有的问题讨论历史理论,有的问题讨论史学理论,有的则兼而论之,了然可辨。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例言
  • 上篇
  • 史学遗产与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
  • 一、清理史学遗产的重大意义
  • 二、史学遗产与历史理论
  • 三、史学遗产与史学理论
  • 四、史学遗产与史学史
  • 五、余论
  • 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
  • 一、中国史学的遗产
  • 二、基本规律和优良传统
  • 三、中国史学当前发展趋势
  •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
  • 一、多种存在形式
  • 二、深入探索的连续性
  • 三、未尝离事而言理
  • 四、名篇名著的魅力
  •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发展大势
  • 一、引论
  • 二、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形成
  • 三、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发展
  • 四、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繁荣
  • 天人古今与时势理道——中国古代历史观念的几个重要问题
  • 一、关于天人关系
  • 二、关于古今关系
  • 三、关于时与势
  • 四、关于理与道
  • 历史理论的本质性变革——确立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中心位置
  • 一、《春秋》重人事
  • 二、《史记》确立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中心位置
  •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大势
  • 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产生:从史学意识到自觉的史学发展意识
  • 二、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系统的史学批评理论的提出
  • 三、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展:史学批评的繁荣和理论形式的丰富
  • 四、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终结:批判、总结、嬗变
  • 地理条件与中国历史进程
  • 一、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 二、地理条件之局部的独立性和整体的统一性及其与历史上政治统治的关系
  • 三、地理条件与民族、民族关系
  • 四、地理条件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中国史学上的早期民族观和民族史观
  • 一、“诸华”和“诸戎”
  • 二、民族观念与文化认同
  • 三、“海内一统”与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观念
  •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 一、深刻的历史意识
  • 二、恢廓的历史视野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 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相结合
  • 四、求实和经世的一致
  • 五、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 六、理论·文采·考据
  • 史学传统与人文精神
  • 一、史学与人文
  • 二、史学中的人本思想传统
  • 三、史学中的惩劝宗旨传统
  • 四、史学中的忧患意识传统
  • 五、史学中的审美要求传统
  • 六、简短的结语
  • 史的含义与史学及史学史意识
  • 一、“史”的含义的演变:史官、史书、史事
  • 二、“史学”是什么?
  • 三、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 古代史家怎样对待史书体裁
  • 一、丰富的史书体裁
  • 二、关于编年体与纪传体的辩难
  • 三、典制体与纪事本末体的创立
  • 四、几点重要的启示
  • 附: 学者雅量 长者风范——给《安徽史学》的一封信
  • 中国古代的史学评论
  • 一、史学评论的渊源
  • 二、史学评论的作用
  • 三、史学评论的标准
  • 古代史家史学批评的辩证方法
  • 一、史学批评自觉意识的新发展
  • 二、怎样看待同一史事的不同评论
  • 三、怎样看待不同史书体裁的长短
  • 四、怎样看待历史撰述中诸因素的关系
  • 五、怎样看待史书的内容、形式及历史条件
  • 六、怎样看待不同类型史书的得失
  • 从认识史学到认识历史——中国古代史学观的理性发展
  • 一、人们从史学而认识历史
  • 二、对史学社会功能认识的理性发展
  • 三、从认识史学到认识历史的丰富性
  • 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
  • 一、20世纪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是历史观的进步
  • 二、唯物史观怎样推动了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
  • 三、21世纪的中国史学怎样运用和丰富唯物史观
  • 历史学的理论成就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
  • 一、唯物史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 二、历史理论研究的突出成就
  • 三、史学理论研究的展开
  • 四、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
  • 中篇
  • 司马迁怎样总结秦汉之际的历史经验
  • 一、关于秦国的崛起和秦朝的兴亡
  • 二、关于项羽的败亡和刘邦的成功
  • 三、关于汉初巩固统治和发展经济的基本国策
  • 四、关于西汉盛世时期的社会矛盾
  • 范晔《后汉书》史论的成就
  • 一、关于范晔史论的几种不同的评价
  • 二、评论平允与致意风俗
  • 三、笔势纵放的类传史论
  • 四、政治、哲学及学术思想
  • 梁启超《新史学》的理论价值
  • 一、《新史学》——中国史学走向变革的宣言
  • 二、对“旧史”的评判及其影响
  • 三、重视历史哲学的“历史”观
  • 四、倡言以史学激扬民族精神
  • 郭沫若的史学理论遗产
  • 一、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
  • 二、关于史学与时代
  • 三、关于批判、继承和创新
  • 范文澜史学风格的几个特点
  • 一、鲜明的“通史家风”气度
  • 二、在史学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意识
  • 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使命感
  • 四、质朴平实的文风是范老史学风格的又一个特点
  • 五、虚怀若谷、积极进取的高贵品质和自强精神
  • 侯外庐史学理论遗产的科学价值
  •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 二、辩证的史学方法论
  • 三、自得、自省的治学方法
  • 四、历史科学民族化的丰富内涵
  • 下篇
  • 《通志》的“会通”与“自得”
  • 一、关于“会通之义”
  • 二、《通志·略》的“自有所得”
  • 《文献通考》的理论价值
  • 一、马端临撰《文献通考》的指导思想
  • 二、《文献通考》对《通典》的发展
  • 三、马端临进步的历史观
  • 四、《文献通考》的文献学价值
  • 《史学要义》的特点与价值
  • 一、卜大有和《史学要义》
  • 二、《史学要义》的理论价值
  • 三、正确评价明代史学
  • 《史学要论》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 一、关于历史观
  • 二、关于史学观
  • 三、关于《史学要论》
  • 附录 我和中国史学史研究
  • 后记
  • 再版后记
  • 出版说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