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双相情感障碍、丧失宠物症候群、恋物癖、强迫症、抑郁症、妄想症、双重人格……这里有一群活在深渊里的“疯子”。

内容简介

大提琴家折断琴弓,朝自己的胸口扎去,他说——他不是怕死,是怕遗体不美;作曲家自愿瘫痪,他说——接受“不被喜欢也没关系”,比接受瘫痪还难;17岁的男孩,身体里住着两个灵魂,谦让着求生机会,他说——请帮帮我妈妈;妈妈的猫去世后,她变成了猫,她说——父母是怎么养你的,等你长大了,就极有可能是这么养孩子的;木偶师谋杀了心爱的木偶,他说——他女朋友死了(没人相信,直到警察找到了一个残疾女人的死亡真相)……

他们是另类的天才,怀揣无法理解的神奇想法;是博学的骗子,将反社会和反人性隐藏得天衣无缝;更是孤苦的可怜人,身在社会,心却在孤岛。医生穆戈和他们接触越深,越能看到这些“疯子”背后,破碎而炙热的灵魂。这是一部精神病院题材从未有过的作品,以医者视角呈现普通人真实的心理困境,再现他们心理修复的过程。

打开这本书,勇敢凝视深渊,你会发现,后深渊里飞出了一只蝴蝶。走过至暗时刻,那些灵巧自在又脆弱的生命,不顺从,但永远值得被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大提琴家
  • 躁狂症
  • 噩梦者
  • 双重人格
  • 犯罪妄想
  • 钟情妄想
  • 阿尔兹海默症
  • 戏剧治疗
  • 猫女
  • 红色恐怖症
  • 强迫症
  • 纵火
  • 木偶师
  • 齐素
  • 齐素(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0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我今年读过的最震撼我心的一本书

    原本以为这里面的是一个个没有联系的讲述精神疾病的故事,但读到后来才发现,故事之间都被一个主线所串联起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精神疾病、存在意义的话题、对苦难总是情有独钟,总爱听这类型的访谈或书籍,直到自己也被确诊了,且是场伴随终身的战斗。也许是对精神疾病有基础了解的缘故,更可能的是作者就是写得太有触动了,我不带评判地完全地浸没在每个故事里,难以忘怀。划线、笔记备注显得如此无力,因为情感的张力在难以言传的节奏中展现开来。只恨这本书没有外文翻译版本,没法推荐给我的其他读友。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精神病患者的距離。

      這本書看完了好多天,都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寫讀後感。書裡呈現的是醫生和患者的視角,對個案家屬的描寫就比較少。所以看完所有故事後對患者有深深的同情,也知道這個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不友善或者敵視。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精神病患者的發病機制也是拜社會,家庭所培育出來的。最近看台灣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更多的看到社會大眾對精神病患者的不解和恐懼,因恐懼而產生的敵意刺激著精神病患者的神經在應激反應下做出更慘烈的後果,不論是自殺還是殺人都深深的傷害了家庭和社會的感情,導致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容忍程度越來越低。這在各個國家都是處理得不好的事情。精神病患者和謝飛宇弒母案都是社會逼迫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所以生病的不僅僅是社會下的個體,而是整個社會風氣。我相信經歷過這些慘痛經驗的洗禮,我們這一輩父母在培育子女上會有相對的覺醒能力!能夠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到底是培育他成為獨立自主,身心健康的人還是精神病 or 殺人犯的搖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学小说精彩极了

        猫女篇仔细看看强迫症篇仔细看看齐素篇仔细看看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36条书评

        出版方

        真故图书

        “真故”图书是非虚构文学创作平台“真实故事计划”旗下出版品牌,Slogan为:真实打动世界,全网粉丝超800万。 《真故·女性叙事》《真故·90后叙事》等mook系列主题书,专注于收录非虚构作品,定期出版。 真实故事计划是国内头部非虚构文学平台,每天讲述一个从生命里拿出来的故事,发掘平凡生活中的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