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欧美研究中国史第一人史景迁的精装中文简体版作品,以深厚的史学功底,付诸精彩的文学笔法,通俗易懂。

内容简介

康熙是公元1661年至1722年在位的中国皇帝。他凭恃着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来治理中国?他自周遭的世界学到什么教训?他如何看待治下的子民?什么事情能令他龙心嘉悦,又是什么事情惹得他龙颜勃怒?身为满族征服者的苗裔,他如何适应于汉人的知识和政治环境,又是如何受到来京西洋传教士所夹带之西方科学与宗教思想的洗礼?在这本书里,史景迁打破习以为常的线性时间意识,而悠游于故纸堆之间,尝试透过康熙本人之口,述说康熙内心世界的种种欢愉、悚惧、猜疑、懊悔、无奈,乃至于追忆、梦境,俾以深入揣摩康熙的人格特质、心智意念。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妙笔生花史景迁
  • 自序 康熙王朝
  • 第一章 游
  • 第二章 治
  • 第三章 思
  • 第四章 寿
  • 第五章 阿哥
  • 第六章 谕
  • 附录一 康熙三十六年春寄总管太监顾问行的十七封信
  • 附录二 康熙遗诏
  • 参考书目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进康熙大帝的内心世界,感受康熙的个人魅力

      史景迁走进了康熙的内心世界,用妙笔生花的文字还原了一位康熙大帝的心理活动,以此展现康熙个人的魅力,以内心独白的方式描绘历史。抛开利益瓜葛,以及历史局限性,康熙是值得欣赏、尊敬的一位皇帝。以文言文书写,也显得亲切。康熙善于骑射,喜欢狩猎,并且斩获颇丰。对狩猎的热情,可以看出他的进取心,希望干出一番大事业,此时大清国运如日中天,康熙也有足够的资本建功立业。这也让我想起康熙智擒鳌拜的艰险,生死就在那一刹那,功败垂成就在一瞬间。康熙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击退沙俄,也为开疆拓土做出贡献,让臣民看到更广阔的风景。在亲征葛尔丹的时候,由于坐骑甚多,康熙不墨守仪礼成规,来适应作战需要,和将士打成一片。康熙喜欢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也会仔细观察民间种植的五谷杂粮和果蔬、草药,心系百姓疾苦。有人觉得康熙下令削藩是很冲动的错误,为吴三桂鸣不平。这一点,康熙有自知之明,但也绝不后悔,既然做出决定就要承担一切后果。康熙也对于臣子们恩怨分明,不居功也不把削藩的过错推给劝谏的莫洛、米思翰、明珠等人。康熙赏罚分明,善恶分开两边,不会擅权而独断专行,是比较开明的君主。在执行刑罚前,康熙会仔细衡量前因后果,来定罪论罚,具有现代的法治精神。该赦免也会赦免,该减轻都会减轻,让他们留有改过自新的余地,法治和德治并重。康熙会亲自审理许多民事和刑事纠纷,判案也绝不会错杀无辜,很公正。但是对于涉及结党营私,贪污腐败,叛国,分裂国家的举动,康熙绝不姑息。康熙善于用人,调动人的忠诚。收复台湾仰仗投诚的施琅将军,不管大臣们风言风语。对于敌人葛尔丹的侄子,吴三桂的部将,也能以诚相待,只要对方真心来降。同时,康熙善待战俘,不虐待沙俄囚犯,以至于 “三十年后乌梁海小民不战而归顺朝廷”,彰显大国风度。康熙虽然饱读儒家经典,热爱学习,但讨厌一些下属的迂腐,不喜欢空谈道德的人,他们满腹经纶,满口道学,却言行不一,岸然自负。有的人清正廉洁,才能突出,但是结党营私,包庇亲信,判案不公。有的人忠勇无比,但是粗戾至极,一生气就很粗鄙的样子。康熙也讨厌大臣在上奏折的时候长篇大论引用儒学经典,却词不达意,有话就好好说,不必要遮遮掩掩。在对待君臣关系以及礼仪上,康熙有点像唐太宗,讲究健康的关系。康熙希望满臣和汉臣平等,也不想看到大臣畏畏缩缩,没有自信,不敢多说话的样子。他想看到大臣挺直腰板和他说话,大大方方,堂堂正正的,不要太害怕自己的威风。康熙也不爱听人拍马逢迎,保持谦卑。在封建社会里面,尽管跳不出历史的局限性,康熙已经非常开明,圣贤了,不能总是拿今天的标准批评他的错误。如果连康熙的魅力都看不到,那我们的历史上还有几位明君?我最敬佩的还是康熙的勤奋好学,博学多能。不仅熟读经史,而且研习西洋历法、数学等学科,睁开眼睛看世界,在明清两朝中算是比较开放、进取的一个。康熙读书认真,对待学术一丝不苟,但又不教条,没有那么强的控制欲,做事井井有条又留有弹性,讲原则但并非苛刻。康熙也善于总结历史教训,来严格约束自己,不要做奢侈的暴君,不可纵欲过度,也不可清静无为,而是要勤政爱民,厉行节约。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照亮皇帝的内心,也照亮整个大清。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史景迁的作品,他山之石

        康熙是公元 1661 年至 1722 年在位的中国皇帝。他凭恃着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来治理中国?他自周遭的世界学到什么教训?他如何看待治下的子民?什么事情能令他龙心嘉悦,又是什么事情惹得他龙颜勃怒?身为满族征服者的苗裔,他如何适应于汉人的知识和政治环境,又是如何受到来京西洋传教士所夹带之西方科学与宗教思想的洗礼?在这本书里,史景迁打破习以为常的线性时间意识,而悠游于故纸堆之间,尝试透过康熙本人之口,述说康熙内心世界的种种欢愉、悚惧、猜疑、懊悔、无奈,乃至于追忆、梦境,俾以深入揣摩康熙的人格特质、心智意念。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