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西方文化之眼,观中国社会之根 ,它像一面镜子,让我们隐约看到了既陌生又熟悉的自我。

内容简介

《本色中国人》是十九世纪美国外交官何天爵根据他本人在中国居留16年的所见所闻和深入思考写成的,是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方位、大视角的生动画卷,其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制度、教育状况、社会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宗教信仰、商业精神等各个方面,大体勾勒出了晚清社会的真实面貌。近现代西方人中国观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对如今的中国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前言
  • 第一章 写在前面的话
  • 第二章 中国的政治制度
  • 第三章 难学但有趣的汉语
  • 第四章 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 第五章 中国人的社交
  • 第六章 中国人的信仰
  • 第七章 神奇的风水
  • 第八章 辫子的分量
  • 第九章 衙门和司法制度
  • 第十章 官员与百姓的微妙关系
  • 第十一章 科举制度
  • 第十二章 讲“礼”
  • 第十三章 会做生意的中国人
  • 第十四章 底层民众的本色
  • 第十五章 货币及其经济制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百年前的中国

    作者,何天爵(Chester Holcombe,1844—1912),美国传教士、外交官,于 1869 年来到中国,在北京负责 “公理会” 创办的教会学校,1871 年担任驻华使馆翻译,1876 年升任头等参赞,此后又几度担任代办,1885 年回国,1895 年出版本书。刚看完施展的《中国史的庙堂和江湖》对比这套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更喜欢西方学者的踏实,中国学者太喜欢宏大叙事,肯定就会空洞或有漏洞,不如扎实的记录分析,本书作者的观点当然不是很全面,但很真实的记录了中国百年前社会的方方面面。最近看《智人之上》,认同作者提出的数据的重要,信息的获取和解释权的重要,看百年前英美各国的学者和知识精英,认真观察和记述他们陌生的市场,要承认中国在信息(知识)上落后了,大多数知识分子还桎梏于传统古籍中,对诗词书画古玩津津乐道,在整个科学体系完全落后和无知,经过百年,特别是近 40 年来上百万的中国人出国留学访问,本世纪咨询和信息(书籍)中国基本上和世界同步并更迅捷廉价,未来世界上只有中文能和英文生态竞争共存。本书还是有不少有趣的细节,比如有中国人娶了洋女,美国大使见恭亲王时为表示亲善祝贺,作为翻译的作者知道不妥,硬着头皮反映,自然碰到恭亲王的不满。因为清末的衰败,传统上各种文学影视作品都对满清重臣丑化,照片的老旧也没有风采,但从当时洋人亲自接触者看,满清各名臣还是各具风采,李鸿章也是身材高大,仪态端庄,每个人也是相当机敏,但因为信息获取的封闭,造成落后,比如满大臣还和作者争辩,京城有狐仙幻化的事。工业化(现代化)社会比拼的是全社会的动员能力,而传统农业社会因粮食生产率低下,就要求中国处于超稳态体系,什么都珍惜就不在乎人力,各种耗费人力的奢糜,裹脚,续留指甲。而对于司法和监狱,暗无天日和地狱都是准确形容词。而关于讨价还价等把耗费时间不当回事,现在只存留在印度人身上,书中对中国底层人民的贫困有详细真实的描述,当年美国人看中国人如同现在中国人行走在南亚和非洲的贫民窟。今天是 2024 年的最后一天,温故知新,回看百年前的中国,感觉教员领导的伟大革命,特别是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消除阶级,男女,体力和脑力的不平等(对比印度),革命不可避免,增强 “四个自信”,感恩当下,珍惜和平。

      1
      3

    出版方

    凤凰壹力

    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系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江苏译林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北京鹏飞一力图书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集图书出版、中盘分销和零售连锁为一体的合资企业,于2011年3月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