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毛泽东生前读了十七遍,赞叹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内容简介

张国刚教授反复研读《资治通鉴》,深得其精髓,对书中重要人物的命运沉浮、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深入挖掘其中有关修身养性、治国理政、为人处世、选人用人、家风家教等方面的历史智慧和现代启示,而成此书。

本书不仅系统呈现秦汉、隋唐两段大一统的辉煌,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段分裂混乱的曲折,而且深刻剖析改革中的刚性与柔性、人生职场上的进与退、军事斗争中的奇与正、权力平衡中的轻与重、驾驭部属时的宽与严、政治生涯中的方与圆……是人生成长各个阶段的必读书。

全书分“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八个部分,每部分下分若干章节。作者还将文中有关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等的启发性语句提炼出来,共计122条,并以灰色底框的形式置于页面右侧,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资治通鉴》的现代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观历代兴衰,识人事臧否 ——《资治通鉴》的地位和价值
  • 周纪(《资治通鉴》卷一至卷五)
  • 第一节 三家分晋:智伯的覆亡
  • 第二节 改革与用人:魏文侯的治国之道
  • 第三节 性格与命运:吴起的悲剧
  • 第四节 和而不同:子思的忠告
  • 第五节 察察为明:卫嗣君的权术
  • 第六节 商鞅变法:“百代都行秦政法”
  • 第七节 与时俱进:秦国的对外发展战略
  • 秦纪(《资治通鉴》卷六至卷八)
  • 第一节 嬴政:弃儿·秦王·始皇帝
  • 第二节 内部的溃败:亡秦者,赵高也
  • 第三节 楚汉之争:刘邦的领导艺术
  • 汉纪(《资治通鉴》卷九至卷六八)
  • 第一节 礼法合治:汉初治国方针的确立
  • 第二节 “郡国并行”背后:汉初政治生态分析
  • 第三节 时势与权变:评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 第四节 汉武帝经营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
  • 第五节 霍光辅政:家族腐败的警示
  • 第六节 王莽新政:改革失败的反思
  • 第七节 光武中兴:刘秀得天下的“谋”与“略”
  • 第八节 仪态多方:东汉的皇后群体
  • 第九节 士风矫激:东汉士大夫政治
  • 第十节 董卓进京:东汉末年变局
  • 第十一节 官渡之战:为什么输家是袁绍
  • 第十二节 人性的弱点:成败得失话曹操
  • 第十三节 宽容与狭隘:曹操的“名士”心结
  • 魏纪·晋纪(《资治通鉴》卷六九至卷一一八)
  • 第一节 折而不挠:刘备这一辈子
  • 第二节 东吴偏霸:孙权及其父兄的事业
  • 第三节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的信念和追求
  • 第四节 制度反思:司马篡政与秘书治国
  • 第五节 君昏臣庸:西晋为何如此短命
  • 第六节 刘渊与石勒:民族融合道路上的匆匆过客
  • 第七节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门阀政治
  • 第八节 历史转折点:淝水之战的前因与后果
  • 宋纪·齐纪·梁纪·陈纪(《资治通鉴》卷一一九至卷一七六)
  • 第一节 刘裕:南朝政治乱象的始作俑者
  • 第二节 人生悲喜剧:崔浩与北魏早期政治
  • 第三节 北魏发展的里程碑:冯太后及孝文帝改革
  • 第四节 尔朱荣:北朝后期的关键人物
  • 第五节 菩萨皇帝:梁武帝的多面人生
  • 第六节 理想与现实:高欢的奋斗史
  • 第七节 承上启下:宇文泰及其家族的事业
  • 隋纪(《资治通鉴》卷一七七至卷一八四)
  • 第一节 时势·机遇·人事:杨坚称帝的三大要素
  • 第二节 名臣高颎:隋朝兴衰的关键人物
  • 第三节 从“意气风发”到“纸醉金迷”:隋炀帝的“大业”时代
  • 第四节 新星陨落:李密为何会失败
  • 唐纪(《资治通鉴》卷一八五至卷二六五)
  • 第一节 贞观之治:千古一帝唐太宗
  • 第二节 通向权力之路:一代女皇武则天
  • 第三节 舞蹈教练:安禄山的另一种身份
  • 第四节 从明皇到昏君:玄宗政治的借鉴和警示
  • 第五节 短暂新气象:唐德宗初年的改革
  • 第六节 唐朝的“百日维新”:永贞革新为何会失败
  • 第七节 人格与风范:“元和中兴”贤相裴度
  • 第八节 权力的掌控与争夺:唐后期的宦官专权
  • 第九节 错综复杂:唐代藩镇类型及动乱特点
  • 第十节 “萧曹避席”:大政治家李德裕
  • 第十一节 日落长安:唐宣宗时期的政治
  • 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资治通鉴》卷二六六至卷二九四)
  • 第一节 从起义到称帝:草莽英雄朱温的一生
  • 第二节 方向的抉择:后唐庄宗的戏剧人生
  • 第三节 “燕云十六州”的心结:后晋高祖石敬瑭再认识
  • 第四节 两次“黄袍加身”:从郭威到赵匡胤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印象中,父辈人中有不少人购买了解读《资治通鉴》的书,甚至直接把《资治通鉴》摆在床头的也不在少数,我一度认为这可能就是那个时代人关于成功学的信仰。当然随着岁月见长,突然觉得不必把这个行为看的那么具有功利心,比如轻轻读读这本书,就挺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资治通鉴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