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6千字
字数
2020-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唯物史观和货币学为理论指导,对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货币文化交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探讨了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近代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及货币文化交流的特点,进而考察了中国货币在海外的文化影响及历史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概述
- 第一节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分期
- 第二节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航线
- 第三节 海上丝绸之路的社会影响
- 第二章 “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与货币交流重要港口概述
- 第一节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贸易重要港口
- 第二节 国外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港口
- 第三章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及货币文化交流
- 第一节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推动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互通共荣
- 第二节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 第四章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货币交往主要地区
- 第一节 浙江海上丝绸之路货币交往情况
- 第二节 福建地区海上丝绸之路货币交往情况
- 第三节 岭南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货币交往回顾
- 第四节 其他地区海上丝绸之路货币文化交往回顾
- 第五章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分期与货币文化交往特点
- 第一节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货币交往历史回顾
- 第二节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与货币文化交往特点
- 第三节 澳门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交往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六章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分期与货币文化特点
- 第一节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古代泉州海上丝绸货币文化交流主要特点
- 第三节 近代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与货币交流的特点
- 第四节 外国银币流入福建促使币制改革
- 第七章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分期与货币文化特点
- 第一节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货币流通
- 第二节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货币交往特点
- 第三节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与货币文化的繁荣
- 第四节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后续发展
- 第八章 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货币文化交流的集散地
- 第一节 宁波是我国独特的海上货币之路始发港
- 第二节 宁波港海外货币贸易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 第三节 宁波港地域文化中蕴含的外国货币
- 第九章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货币文化交流实证
- 第一节 宁波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货币的重要发现
- 第二节 明州港中外货币交流的几种形式
- 第三节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的新发现
- 第十章 宁波历年发现的“海上丝绸之路”货币实录
- 第一节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货币之发现
- 第二节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货币发现原因探析
- 附录 宁波历年出土记录的海上丝绸之路货币
- 第十一章 近代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及货币文化交流
- 第一节 近代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作用
- 第二节 近代海外贸易与宁波商帮金融业的崛兴
- 第三节 近代海上丝绸之路货币文化游戏——麻将的诞生与传播
- 第十二章 中国近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及货币文化交流
- 第一节 中国近代海外贸易及货币文化交流
- 第二节 不平等贸易与金融侵略对近代中国货币制度的影响
- 第十三章 中国货币在海外的文化影响
- 第一节 中国货币在国外是一种文化艺术品
- 第二节 中国货币足迹遍布全球
- 第三节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方货币文化体系
- 第四节 中国货币文化的输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 第十四章 外国货币对中国历史上币制改革的影响
- 第一节 “丝银贸易”对明清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 第二节 外币流通对晚清时期的币制变革之影响
- 第三节 外币流通与民国实施“废两改元”及法币改革
- 第十五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货币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
- 第一节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对中西方货币思想交流的影响
- 第二节 海上丝绸之路货币文化交流对近代中国金融改革的影响
- 第三节 海上丝绸之路货币文化交流对世界经济社会格局的影响
- 第四节 海上丝绸之路货币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
- 第十六章 “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货币文化交流
- 第一节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 第二节 海上丝绸之路货币文化交往的历史启示
- 第三节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展望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