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小说的笔法,完整细致地呈现韩信波澜壮阔的一生。

内容简介

这本书以小说的笔法,完整细致地呈现韩信波澜壮阔的一生,既叙述其平魏、破赵、亡齐、灭楚等历史功绩,也书写他最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悲剧命运。对于广大读者而言, 韩信的志存高远、忍辱负重、敏锐好思,以及把握复杂局面的判断力、面对重大抉择的决断力等等,都将颇有启迪。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少年王孙
  • 出身贫贱,在忍辱中参悟兵法
  • 高岗葬母,志要万户人守墓
  • 寄食南昌亭长,尝尽白眼
  • 漂母赠饭,一语惊醒梦中人
  • 第二章 胯下之辱
  • 菜市街口,忍受屠夫胯下之辱
  • 忍,不意味着羸弱。恰恰相反,忍是强者才具有的品质。
  • 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的屈辱,才配享常人得不到的荣光。
  •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大乱,时机来了
  • 牧羊娃摇身一变,成了楚怀王
  • 项梁之死: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第三章 破釜沉舟
  • 投入项羽麾下,任执戟郎中
  • 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为王
  • 斩杀宋义,项羽夺军
  • 巨鹿之战,一战封神
  • 第四章 弃楚归汉
  • 刘邦入关,大秦灭亡
  • 嗜血的项羽,坑杀降卒二十万
  • 旁观鸿门宴
  • 咸阳的大火,韩信的抉择
  • 第五章 韩信拜将
  • 寒溪夜涨,萧何月下追韩信
  • 登坛拜将,梦想照进现实
  • 汉中对策,韩信指点江山
  • 第六章 暗度陈仓
  • 歧路当前,走哪条道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奇兵”与“庙算”,智慧与勇气
  • 第七章 独当一面
  • 彭城大战,楚霸王再显神威
  • 张良下邑画策,韩信“独当一面”
  • 京、索阻击战,韩信挽狂澜
  • 水淹废丘,章邯败亡
  • 第八章 奇谋破魏
  • 不堪受辱,西魏王豹反汉引战火
  • 临晋设疑,木罂飞渡
  • “三步走”定天下,韩信开辟第二战场
  • 第九章 背水一战
  • 韩信灭代,不出奇兵也能赢
  • 背水布阵,疑兵示形巧破敌
  • 师侍俘虏,不战而胜燕国平
  • 晨闯卧榻,修武夺军寒臣心
  • 第十章 韩信灭齐
  • 三寸之舌与威武雄兵,究竟是谁灭的齐
  • 砧板上无人认领的刘太公,到底是谁的爹
  • 潍水之战,隐忍的韩信如何战胜狂妄的龙且
  • 韩信请立齐王,是表忠心还是要造反
  • 第十一章 楚汉之间
  • 武涉说韩信:项王劝你“三分天下”
  • 蒯通说韩信:楚汉胜败,你是关键先生
  • 第十二章 决胜垓下
  • 侯公说项羽,楚汉鸿沟议和
  • 陈下之战,刘邦还是打不过项羽
  • 垓下之战,韩信、项羽正面对决
  • 四面楚歌,霸王不肯过江东
  • 第十三章 鸟尽弓藏
  • 刘邦登基称帝,韩信失兵徙楚
  • 知恩图报,一饭千金
  • 刘邦伪游云梦,韩信束手就擒
  •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 著序兵法,“兵仙”美名扬
  • 第十四章 淮阴之死
  • “淮阴之死”罗生门:听吕后讲故事
  • “淮阴之死”罗生门:听萧何讲故事
  • “淮阴之死”罗生门:千古任人评说
  • 韩信大事年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 见天地,见众生 ”——荐书📖(2)

    【一切不寻常的成就,都来自最开始的那一点点 “非分之想”。】     从小,他就立志成为大将军,他空有王孙之名,实为布衣。虽为布衣,其志却与众异。     韩信在项氏楚军中历时两年零两个月。第一阶段,项梁为主帅时,四个字足以概括韩信的境况:“无所知名”。第二阶段,项梁死后,韩信投入项羽麾下,境况同样是四个字:“屡策不用”。下一站往何处去,鸿门宴后,韩信心中已有答案,良臣择明主而侍,韩信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他的选择。      一想到,项羽每次与他交谈,都唤他 “你小子”“那高个”“那个谁”,恐怕直到现在,项羽都记不住自己这个小小执戟郎的名字。就好像卑微的韩信甚至不配拥有一个姓名,能够让高贵的项羽费神记住。一想到这儿,韩信感受到一种比胯下之辱更加刺痛的轻视,斩断了当面辞别的念头。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几经周折让他遇见改变一生命运的人 —— 萧何。萧何慧眼识英雄,月下追韩信。刘邦虚心纳谏、知人善任,连韩信的面都没见过,就任命他为全军主帅。那时候的刘邦并没有意识到,他做出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登坛拜将!      此时,韩信不过二十几岁,但 “汉中对” 绝不是韩信一时灵光乍现,而是来自韩信自少年时起日日夜夜地学习积累,来自他投军后从不间断地观察与思考,是由漫长时光和勤奋好思共同锤炼出来的智慧结晶。韩信多年的沉淀积累,终于厚积而薄发,“汉中对” 横空出世,震惊了汉王。 韩信能够提出 “汉中对”,三样东西缺一不可:一是兵法谋略,二是战争实践,三是将兵法谋略与战争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思考能力。“汉中对” 的诞生表明,一项伟大智力成果的问世,既需要理论知识,也需要社会实践,更需要将理论与现实联结打通的智慧。      对于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眼光与格局有多么重要。在登坛拜将之前,韩信一直身居下僚,郁郁不得志,但难能可贵的是,地位的卑微并没有限制住他的眼光与格局。只有进行超越自身地位处境的思考与探索,才有可能实现向上跃升。一切不寻常的成就,都来自最开始的那一点点 “非分之想”。不论如何沉沦困顿,韩信永远往高处看,往远处看,从全局看。如此,才有了 “汉中对” 的惊艳。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韩信显然准备好了。      属于韩信的时代开始了,历史正式进入 “韩信时间”。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越强大的人越懂得忍耐!韩信拒绝因循守旧、固守成规,因为他深知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实战与理论很多时候完全是两回事,唯有随机应变、与时俱进,既 “破” 又 “立”,才能将全军将士带到胜利的彼岸。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用兵如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韩信究竟是真单纯还是假单纯

        五个半小时大概读完了这本书,第一次看完一本关于韩信的书籍,对韩信的认知都是片面化,一知半解的。从未真正去了解过这个家家户户人尽皆知的兵仙。首先本书题不达意,我个人感觉并未凸显出 “忍耐” 这个词,只有在少年韩信遭受 “胯下之辱”、乡邻嘲讽,项军中刘军中以及在两军对战时所遭受的别人有意,无意的 “胯夫” 的谩骂时,有表现出 “忍耐”。我看到的更多是韩信用兵如神的战术,有足够远大的目标,有俯瞰全图的格局以及秦末割据四方的群雄混战间韩信刘邦项羽等人的一众故事。本书书名用 “忍耐力” 个人感觉不太合适。其次,本书还是写的不错的,没有传统历史的枯燥,作者用小说的写法去引用正史当中的一系列事情做了加工,评说,直叙,构建了一本让人一口读完的酣畅之作。(当然,既然是小说,自然受众群体不同,喜欢读正史的,不喜欢有野史,虚构的可以去读《史记》《资治通鉴》等书,如果抱着正史的完美心态去读这本书的话,会有很多诟病之处,例如每一个人人物的内心所想,以及动机等等,很多都是猜测,一家之言。然而历史不就是这样吗?几百几千年之前的事情,通过一些有限的记载去构建完美的历史自然不可能。所以如果接受不了这一点的,可以看到本书评之后弃书)由于对秦史汉史知之甚少,本书评只写感想。文笔拙劣,正在努力。🌈少年韩信出身楚国之后,但却没有一天享受过那本应有的贵族子弟生活,而是普通市井小民为了生存而生存的生活。但幸运的是,他继承了良好的贵族基因,有远大的格局,有贵族的高傲自大之气,有聪明的头脑,有儿时母亲常常教导的话语。正是这些,让他远超同龄人同阶层,有不一样的眼光和战略。非常人所不能。幼时母亲的教导时刻在韩信一生耳边回荡 “遇事能忍则忍,能让则让” 幼时街坊邻里的嘲讽谩骂屈辱,让小韩信更加肯定 “志当存高远”“尔等杀猪屠狗,贩夫走卒之辈,安之韩信之志”。这两句话他记了一辈子,也信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熟读兵书,了然于胸,奉行 “兵者,诡道也”,“尽信书不如无书”,懂得战法,懂得变通,能领百万雄师,却无统帅之才。关于刘邦以及韩信,只能说是韩信太单纯,当年无数人劝他,为他点拨迷津,指导局势。他相信 “我待大王如此,大王岂能弃我乎?” 可他却不知这是一个囚徒困境,当年灭楚三人最后结局都是谋反,诛杀而收场。如果囚徒困境在早一些普及给韩信的话,韩信要是能够少读一本兵书,换一本史书来看看呢?可能结局不一样了?也可能还是如此。每个人的最优决策都是采用压倒性策略。臣子:“大王怕我反,必然会对我动手,我只能先动手,必反” 皇帝:“他要反怎么办,必然会动手,我只能先动手 必杀” 双方皆无后路可走,只能选择反,杀这个对双方自己都是最优策略的策略。最后形成一个纳什均衡。韩信低估了当年他看不起的刘邦,低估了他所不屑与之为伍的市井小民,他没想到这一生他所看得起的人看不起他,他看不起的人却看得起他,并与之纠缠了一辈子,最后还是死于他所看不起的那一群体当中。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当中,最终还是现实成了胜者,韩信太过理想化 他把所有人都想做了他所想做的样子,却没想到现实的残酷和狠毒是如此这般…… 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是世人对韩信的普遍认知,韩信一生的评价。成于萧何慧眼识珠,向刘邦给出了 “国士无双” 的举荐,让他崭露头角 用自己的真本事向大家证明了他的能力实力,然而太厉害了,功高盖主了,他所碰到的君王还是一个生性多疑,城府极深,世故老道的刘邦,与这样的人为伍,败只是迟早的事情。而萧何与韩信不相同,萧何有极强的政治敏锐,有对现实的理解以及人性的理解。他只能那样,也别无他法,为了保全自己,为了利益,为了权势,都是人性使然。如果韩信听信他人之言,用了蒯通之计,与项,刘三分天下。历史会改写吗?韩信会是那样的结局吗?刘邦还能一统天下吗?我认为会也不会,我认为三人之中刘邦概率最大,其次项羽,韩信。为什么呢?因为正如韩信所言,他二人善于统领兵士,而刘邦运用帝王术,市井术炉火纯青。“时也命也运也”,天下英才万千,军士万千。刘邦本身有独特的能力,手下谋士众多,军士略逊,但刘邦运用他那一身心机城府一一避险。而项羽才能出众,也有一些政治能力,但为人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优柔寡断,还有一些江湖义气,讲义,讲名声,讲面子,讲的贵族之气,却没有很强的统帅才能。韩信相比项羽军事才能比他更出众,但离了军事,韩信就好像一个待宰的羔羊,对于一切都像是一个 “三岁孩童” 一般。刘邦相对于这二人,是一个泼皮无赖,心狠手辣,城府极深的老无赖,但正是他的这番与众不同,奠定了他的西汉开国皇帝只为。(以上仅为个人想法,如有不同,请指教,但别骂人谢谢)书轨新邦,英雄旧里。海雾朝翻,山烟暮起。宅临旧楚,庙枕清准。枯松折柏,废井荒台。我停单车,思人忘故。淮阴少年,有目共睹。不知将军,用之如虎。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