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观念摄影师马良讲述自己的成长与梦幻。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的,是一段理想还只是理想,不曾成为苦役,梦只是梦,还能来去自如的“无赖岁月”,这是一部更为彻底的“坦白书”,如同作者其他作品,讲述的是马良的成长与梦幻,却不小心道出所有人都曾有的困惑和坚持。

作者马良说,生活的电光火石都是真真切切的,只是有的灵魂生来就敏感易燃,在别人的回忆里不过一缕青烟,在他的生命里便成了燎原之势。可故事在那儿,如同日子早撂那儿,能添枝加叶的也无非是多愁善感几许。我写下这些,也是为了如今回头再看一眼那片火海,它在辽远的时间之外依然烈焰冲天,只是再也没有任何声息,静静的像是默片电影,虽然已经不再能切实感受到那灼人的温度,也无须再担惊受怕,但那火,确实不曾寂灭。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纵火者
  • 上辑 你儿时的每一个梦我都去过
  • 戏剧家之子
  • 外婆醉酒
  • 第一堂课
  • 无明的风暴
  • 亲爱的爸爸
  • 白色迷宫里的秃头
  • 天使
  • 小鸽子
  • 三个疯子
  • 学校门口的拾荒人
  • 第一个洞
  • 青野的故事
  • 弄堂之战
  • 新成游泳池
  • 战斗英雄肉团团
  • 小鸟和神兜兜
  • 代价
  • 观音老师
  • 论雷峰塔的倒掉
  • 一撮毛
  • 玩偶奇遇记
  • 童话
  • 人间卧底
  • 春来君知否
  • 你儿时的每一个梦我都去过
  • 下辑 另一个人的青春
  • 痰盂上的先知
  • 宝宝衫
  • 广电总局的忧伤
  • 我是一只小老鼠
  • 偷了故乡
  • 读书人和热拓鱼
  • 蒲公英之夜
  • 偷儿生涯
  • 秘密乐园
  • 一夜张飞
  • 肝炎岁月
  • 尖叫,图书馆,蒙克和陌生人
  • 哲学
  • 另一个人的青春
  • 长大成人
  • 举着红旗向远处狂奔的人
  • 我的电影院和我的身体
  • 第一次约会
  • 美人儿和昏君
  • 她们怎样把我逼成了艺术工作者
  • 有病
  • 五个工作室
  • 书似青山常乱叠
  • 大海
  • 后记 玻璃后的绿头萤火虫
  • Post-Credits Scene“你和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叫马良的画家卧底人生

    《人间卧底》,四星推荐。


    我乔装改扮千里投奔,为了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和你秘密接头,暗号不能错,你也必须准时赴约,不然咱们只能是讳莫如深的陌路人。
    这就是这行儿的规矩,既然卧底在人间。
    马良是颇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他写的《人间卧底》由一篇篇短小的、由 “我” 组成故事的散文集。
    2019 年 10 月 1 日,我读完了这本书和麦家的《人生海海》,这两本书让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
    《人生海海》里面 “我” 是一根线索,串起了三代人的人生;《活着》里面 “我” 是一个听福贵讲故事的旁观者、记录者;《人间卧底》里面 “我” 是故事的参与者和记录者。
    马良,1972 年出生于上海,在家里排行老二,上海话中 “两”、“二” 和 “良” 发音接近,故叫马良。因为名字的缘故,总被人期望成为画家,他长大之后也确实进入了美术学院,圆了旁人的期待。
    1972 年出生的马良童年有阳光也有阴影,这本书讲述了马良一生中的一些故事,回忆类的散文,零零散散,轻松深刻的都有,蛮好看。
    在买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朋友圈里分享了这本书,写这篇推荐的时候我又在朋友圈搜了搜,只有两条记录,一条我的,一条是智联招聘的。
    那位曾合作过的智联小姐姐在朋友圈发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不努力,你来人间干嘛?做卧底吗?
    很有趣的小对比,虽然好像没什么用。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