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村上春树随笔集,带你看到小说那扇神秘门之外的村上。

内容简介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这本随笔集十六篇中的一篇。这“悲哀”二字,依作者后记中的解释,主要不是指在美国不得不讲或讲不好外国语即英语的悲哀,而是“自己如此命中注定似的受困于不具“自明性”的语言这一状况本身所有的某种类似悲哀的东西”。那么回到母国日本讲日语“悲哀”就没有了么?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纵然使用有“自明性”的日语也有无法沟通无法自明的时候。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我们迟早都将在若明若暗的地带被无言的“自明性”所背叛和抛弃-我们的人生之旅将永远背负这“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目录

  • 版权信息
  • 门外的村上 (译序)
  • 普林斯顿 ——写在前面
  • 禁止带入酸梅干盒饭
  • 大学村Snobbism的兴亡
  • 美国版“团块世代”
  • 在美国跑步 在日本跑步
  • 斯蒂芬·金与郊外恶梦
  • 谁杀死了爵士乐
  • 伯克利归来路上
  • 黄金分割与丰田·皇冠
  • 关于精力旺盛的女人们的考察
  •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 穿运动鞋去理发店
  • 描绘“卡弗的国家”的罗伯特·阿特曼电影迷宫
  • 远离卷心菜卷
  • 从布鲁克斯兄弟到POWER BOOK
  • “金字塔”景观
  • 再见了 普林斯顿
  •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字之真诚,内容之丰富

    作为旅居者,村上春树对于学习语言 "悲哀" 性的思考,我除了猛点头,可能还想迸溅出几颗大滴的泪水。村上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年过四十的年纪,他说已经不想在语言上浪费时间有再多追求。终究是悲哀的,作为旅居者,永远不可能像天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那样直抒胸臆、表达自如,正像村上先生所说,十成的想法能准确表达出二三成已是极限。总而言之,就这样吧,英语这种工具,唯手(嘴)熟尔。我也不想再多说。书中对于写作的思考,对于爵士乐、电影、衣着、女性职业等等许多方面的思考、对比和提出疑问,村上春树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同他描写煮咖啡或是煮面条那样不紧不慢地抽丝剥茧地思考着,回味着,探讨着,无奈着。我一边读着,一边忍不住跟着他一起吐槽,一起感慨,一起唏嘘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村上碎碎念

      理发这段描写实在有共鸣。对日本式 “精英” 的讽刺也够直白的。买辆车还把前前后后的经纬交代一遍甚是可爱。不想一一解释,却不得不一一解释的小烦恼也真够无奈的。“我老婆是干什么” 的非得得到政治正确的回答才被放过?总之是挺好玩儿的一本杂文。碎碎念式的叙述。小小的凡尔赛也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别具一格的美国观察

        美国游记很难找到好看的,许崧老师的《美国走着瞧》算一本,不过毕竟呆的时间短,还是游客视角居多,免不了许多停留在表面文化差异的吐槽。针对这一点,村上春树也看得很明白,过路人的眼光和久居者的视点,各有优势和死角,没必要抱着死磕。


        村上君去美国旅居的起因也足够随性,因为普林斯顿是作家菲兹杰拉德的母校,参观之后开玩笑似的同一个美国人说了句,真想在这么安静的地方不受干扰地写小说啊。结果就莫名其妙变成了普林斯顿的访问学者。
        那个时候,他和妻子刚结束欧洲为期三年的旅居生活,《远方的鼓声》写的就是那段经历,回日本后还没怎么喘息,又要开始另一片大陆的生活了。或许旁人看来是羡慕,但实则也劳心劳累,只不过机会难得,村上君自然不想要错过。
        村上的随笔好看有目共睹,我自己也是,喜欢他的随笔游记多过于畅销小说。回想一下,他随笔中最吸引人的气质可以总结为 “真诚”。对于普林斯顿大学的那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毫不留情且带点幽默地讽刺 “我猜想他们做了新衣服恐怕先在家穿一个月,等多少变形了才去学校。” 诸多清规戒律,令人无奈的同时,也是窥见了美国大学生活的不同侧面。
        在大多数外国人的想象中,美国是自由和梦想的国度,但实际上真正住起来、融入当地,才会发现美国也存在某种类似 “标准答案” 的东西,譬如说村上君就常常被问到 “夫人做什么” 等头等的问题。连一向不为外界眼光所惧的村上春树都动摇了,寻思编一个让对方满意的答案搪塞过去。
        对美国的观察,说到底需要三观极正且阅历丰富的人,才能够写出中肯的评判:“作为我,如果可能的话,想生活在不拘于这种革命法庭审判式的细枝末节的世界里。”
        纵观村上君的写作时间线,旅居美国期间完成的小说应该是长篇《奇鸟行状录》,气势磅礴地编织了天马行空的虚幻梦境,也许跟普林斯顿的气质多少有些关联。
        漂泊的生活,给村上春树的小说注入更多活力,作为副产品的游记也一如既往地令人惊喜。但对本身的消耗也不是没有,正如作者所说,大凡用外语交谈过的人,大致都体验过 “电池耗尽” 症的滋味。
        有时候我会想,练铁人三项、跑马拉松的村上春树,实属小说家中非常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那一类,毫无世人眼中艺术家文学家应有的自由散漫气息。写文章这件事,灵感从天而降是一回事,持续的产出,必然有某种坚持不懈的因素在里面,反过来也会影响你写出来的东西。
        不如我也开始每天跑步好了,向村上君看齐。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