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饮膳正要》三卷,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内容简介

忽思慧于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年)任宫廷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食、药物补益事项,兼通蒙汉医学,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学知识,乃集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和宫廷日常所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谷肉果菜中性味补益者,于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编成此书。

本书卷一、卷二以食疗、饮食制作、饮食宜忌为主要内容,列养生避忌、聚珍异馔、诸般汤煎、神仙服食、食疗诸病等15大类;卷三载食物本草约200种,并附插图,一一介绍性味、主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前言
  • 0-1 景泰本《御制饮膳正要序》
  • 0-2 景泰本虞集奉敕序
  • 0-3 进书表
  • 0-4 原书引言
  • 饮膳正要卷第一
  • 1-1 三皇圣纪
  • 1-1-1 太昊伏羲氏
  • 1-1-2 炎帝神农氏
  • 1-1-3 黄帝轩辕氏
  • 1-2 养生避忌
  • 1-3 妊娠食忌
  • 1-4 乳母食忌
  • 1-5 初生儿时
  • 1-6 饮酒避忌
  • 1-7 聚珍异馔
  • 1-7-1 马思荅吉汤
  • 1-7-2 大麦汤
  • 1-7-3 八儿不汤系西天茶饭名
  • 1-7-4 沙乞某儿汤
  • 1-7-5 苦豆汤
  • 1-7-6 木瓜汤
  • 1-7-7 鹿头汤
  • 1-7-8 松黄汤
  • 1-7-9 粆汤
  • 1-7-10 大麦筭子粉
  • 1-7-11 大麦片粉
  • 1-7-12 糯米粉□粉
  • 1-7-13 河豚羹
  • 1-7-14 阿菜汤
  • 1-7-15 鸡头粉雀舌□子
  • 1-7-16 鸡头粉血粉
  • 1-7-17 鸡头粉撅面
  • 1-7-18 鸡头粉□粉
  • 1-7-19 鸡头粉馄饨
  • 1-7-20 杂羹
  • 1-7-21 荤素羹
  • 1-7-22 珍珠粉
  • 1-7-23 黄汤
  • 1-7-24 三下锅
  • 1-7-25 葵菜羹
  • 1-7-26 瓠子汤
  • 1-7-27 团鱼汤
  • 1-7-28 盏蒸
  • 1-7-29 苔苗羹
  • 1-7-30 熊汤
  • 1-7-31 鲤鱼汤
  • 1-7-32 炒狼汤
  • 1-7-33 围像
  • 1-7-34 春盘面
  • 1-7-35 皂羹面
  • 1-7-36 山药面
  • 1-7-37 挂面
  • 1-7-38 经带面
  • 1-7-39 羊皮面
  • 1-7-40 秃秃麻食系手撇面
  • 1-7-41 细水滑(绢边水滑一同)
  • 1-7-42 水龙□子
  • 1-7-43 马乞系手搓面(或糯米粉、鸡头粉亦可)
  • 1-7-44 搠罗脱因系畏兀儿茶饭
  • 1-7-45 乞马粥
  • 1-7-46 汤粥
  • 1-7-47 粱米淡粥
  • 1-7-48 河西米汤粥
  • 1-7-49 撒速汤系西天茶饭名
  • 1-7-50 炙羊心
  • 1-7-51 炙羊腰
  • 1-7-52 攒鸡儿
  • 1-7-53 炒鹌鹑
  • 1-7-54 盘兔
  • 1-7-55 河西肺
  • 1-7-56 姜黄腱子
  • 1-7-57 鼓儿签子
  • 1-7-58 带花羊头
  • 1-7-59 鱼弹儿
  • 1-7-60 芙蓉鸡
  • 1-7-61 肉饼儿
  • 1-7-62 盐肠
  • 1-7-63 脑瓦剌
  • 1-7-64 姜黄鱼
  • 1-7-65 攒雁
  • 1-7-66 猪头姜豉
  • 1-7-67 蒲黄瓜齑
  • 1-7-68 攒羊头
  • 1-7-69 攒牛蹄(马蹄、熊掌一同)
  • 1-7-70 细乞思哥
  • 1-7-71 肝生
  • 1-7-72 马肚盘
  • 1-7-73 炸䐑儿系细项
  • 1-7-74 熬蹄儿
  • 1-7-75 熬羊胸子
  • 1-7-76 鱼脍
  • 1-7-77 红丝
  • 1-7-78 炒雁(烧鹚䳓、烧鸭子等同)
  • 1-7-79 烧水札
  • 1-7-80 柳蒸羊
  • 1-7-81 仓馒头
  • 1-7-82 鹿奶肪馒头(或制仓馒头,或做皮薄馒头皆可)
  • 1-7-83 茄子馒头
  • 1-7-84 剪花馒头
  • 1-7-85 水晶角儿
  • 1-7-86 酥皮奄子
  • 1-7-87 撇列角儿
  • 1-7-88 莳萝角儿
  • 1-7-89 天花包子(或作蟹黄亦可,藤花包子一同)
  • 1-7-90 荷莲兜子
  • 1-7-91 黑子儿烧饼
  • 1-7-92 牛奶子烧饼
  • 1-7-93 □饼(经卷儿一同)
  • 1-7-94 颇儿必汤即羊辟膝骨
  • 1-7-95 米哈讷关列孙
  • 饮膳正要卷第二
  • 2-1 诸般汤煎
  • 2-1-1 桂浆
  • 2-1-2 桂沉浆
  • 2-1-3 荔枝膏
  • 2-1-4 梅子丸
  • 2-1-5 五味子汤代葡萄酒饮
  • 2-1-6 人参汤代酒饮
  • 2-1-7 仙术汤
  • 2-1-8 杏霜汤
  • 2-1-9 山药汤
  • 2-1-10 四和汤
  • 2-1-11 枣姜汤
  • 2-1-12 茴香汤
  • 2-1-13 破气汤
  • 2-1-14 白梅汤
  • 2-1-15 木瓜汤
  • 2-1-16 橘皮醒酲汤
  • 2-1-17 渴忒饼儿
  • 2-1-18 官桂渴忒饼儿
  • 2-1-19 荅必纳饼儿
  • 2-1-20 橙香饼儿
  • 2-1-21 牛髓膏子
  • 2-1-22 木瓜煎
  • 2-1-23 香圆煎
  • 2-1-24 株子煎
  • 2-1-25 紫苏煎
  • 2-1-26 金橘煎
  • 2-1-27 樱桃煎
  • 2-1-28 桃煎
  • 2-1-29 石榴浆
  • 2-1-30 小石榴煎
  • 2-1-31 五味子舍儿别
  • 2-1-32 赤赤哈纳即酸刺
  • 2-1-33 松子油
  • 2-1-34 杏子油
  • 2-1-35 酥油
  • 2-1-36 醍醐油
  • 2-1-37 马思哥油
  • 2-1-38 枸杞茶
  • 2-1-39 玉磨茶
  • 2-1-40 金字茶
  • 2-1-41 范殿帅茶
  • 2-1-42 紫笋雀舌茶
  • 2-1-43 女须儿
  • 2-1-44 西番茶
  • 2-1-45 川茶 藤茶 夸茶
  • 2-1-46 燕尾茶
  • 2-1-47 孩儿茶
  • 2-1-48 温桑茶
  • 2-1-49 诸茶
  • 2-1-50 清茶
  • 2-1-51 炒茶
  • 2-1-52 兰膏
  • 2-1-53 酥签
  • 2-1-54 建汤
  • 2-1-55 香茶
  • 2-2 诸水
  • 2-2-1 玉泉水
  • 2-2-2 井华水
  • 2-3 神仙服食
  • 2-3-1 铁瓮先生琼玉膏
  • 2-3-2 地仙煎
  • 2-3-3 金髓煎
  • 2-3-4 天门冬膏
  • 2-3-5 服天门冬
  • 2-3-6 服地黄
  • 2-3-7 服苍术
  • 2-3-8 服茯苓
  • 2-3-9 服远志
  • 2-3-10 服五加皮
  • 2-3-11 服桂
  • 2-3-12 服松子
  • 2-3-13 服松节酒
  • 2-3-14 服槐实
  • 2-3-15 服枸杞
  • 2-3-16 服莲花
  • 2-3-17 服栗子
  • 2-3-18 服黄精
  • 2-3-19 神枕法
  • 2-3-20 服菖蒲
  • 2-3-21 服胡麻
  • 2-3-22 服五味
  • 2-3-23 服藕实
  • 2-3-24 服莲子
  • 2-3-25 服莲蕊
  • 2-3-26 服何首乌
  • 2-4 四时所宜
  • 2-5 五味偏走
  • 2-6 食疗诸病
  • 2-6-1 生地黄鸡
  • 2-6-2 羊蜜膏
  • 2-6-3 羊藏羹
  • 2-6-4 羊骨粥
  • 2-6-5 羊脊骨羹
  • 2-6-6 白羊肾羹
  • 2-6-7 猪肾粥
  • 2-6-8 枸杞羊肾粥
  • 2-6-9 鹿肾羹
  • 2-6-10 羊肉羹
  • 2-6-11 鹿蹄汤
  • 2-6-12 鹿角酒
  • 2-6-13 黑牛髓煎
  • 2-6-14 狐肉汤
  • 2-6-15 乌鸡汤
  • 2-6-16 醍醐酒
  • 2-6-17 山药饦
  • 2-6-18 山药粥
  • 2-6-19 酸枣粥
  • 2-6-20 生地黄粥
  • 2-6-21 椒面羹
  • 2-6-22 荜拨粥
  • 2-6-23 良姜粥
  • 2-6-24 吴茱萸粥
  • 2-6-25 牛肉脯
  • 2-6-26 莲子粥
  • 2-6-27 鸡头粥
  • 2-6-28 鸡头粉羹
  • 2-6-29 桃仁粥
  • 2-6-30 生地黄粥
  • 2-6-31 鲫鱼羹
  • 2-6-32 炒黄面
  • 2-6-33 乳饼面
  • 2-6-34 炙黄鸡
  • 2-6-35 牛奶子煎荜拨法
  • 2-6-36 猯肉羹
  • 2-6-37 黄雌鸡
  • 2-6-38 青鸭羹
  • 2-6-39 萝卜粥
  • 2-6-40 野鸡羹
  • 2-6-41 鹁鸽羹
  • 2-6-42 鸡子黄
  • 2-6-43 葵菜羹
  • 2-6-44 鲤鱼汤
  • 2-6-45 马齿菜粥
  • 2-6-46 小麦粥
  • 2-6-47 驴头羹
  • 2-6-48 驴肉汤
  • 2-6-49 狐肉羹
  • 2-6-50 熊肉羹
  • 2-6-51 乌鸡酒
  • 2-6-52 羊肚羹
  • 2-6-53 葛粉羹
  • 2-6-54 荆芥粥
  • 2-6-55 麻子粥
  • 2-6-56 恶实菜即牛蒡子,又名鼠粘子
  • 2-6-57 乌驴皮羹
  • 2-6-58 羊头脍
  • 2-6-59 野猪臛
  • 2-6-60 獭肝羹
  • 2-6-61 鲫鱼羹
  • 2-7 服药食忌
  • 2-8 食物利害
  • 2-9 食物相反
  • 2-10 食物中毒
  • 2-11 禽兽变异
  • 饮膳正要卷第三
  • 3-1 米谷品
  • 3-1-1 稻米
  • 3-1-2 粳米
  • 3-1-3 粟米
  • 3-1-4 青粱米
  • 3-1-5 白粱米
  • 3-1-6 黄粱米
  • 3-1-7 黍米
  • 3-1-8 丹黍米
  • 3-1-9 稷米
  • 3-1-10 河西米
  • 3-1-11 绿豆
  • 3-1-12 白豆
  • 3-1-13 大豆
  • 3-1-14 赤小豆
  • 3-1-15 回回豆子
  • 3-1-16 青小豆
  • 3-1-17 豌豆
  • 3-1-18 扁豆
  • 3-1-19 小麦
  • 3-1-20 大麦
  • 3-1-21 荞麦
  • 3-1-22 白芝麻
  • 3-1-23 胡麻
  • 3-1-24 饧
  • 3-1-25 蜜
  • 3-1-26 曲
  • 3-1-27 醋
  • 3-1-28 酱
  • 3-1-29 豉
  • 3-1-30 盐
  • 3-1-31 酒
  • 3-2 兽品
  • 3-2-1 牛肉
  • 3-2-2 羊肉
  • 3-2-3 黄羊
  • 3-2-4 山羊
  • 3-2-5 □□
  • 3-2-6 马肉
  • 3-2-7 野马肉
  • 3-2-8 象肉
  • 3-2-9 驼肉
  • 3-2-10 野驼
  • 3-2-11 熊肉
  • 3-2-12 驴肉
  • 3-2-13 野驴
  • 3-2-14 麋肉
  • 3-2-15 鹿肉
  • 3-2-16 獐肉
  • 3-2-17 犬肉
  • 3-2-18 猪肉
  • 3-2-19 野猪肉
  • 3-2-20 江猪
  • 3-2-21 獭肉
  • 3-2-22 虎肉
  • 3-2-23 豹肉
  • 3-2-24 狍子
  • 3-2-25 麂肉
  • 3-2-26 麝肉
  • 3-2-27 狐肉
  • 3-2-28 犀牛肉
  • 3-2-29 狼肉
  • 3-2-30 兔肉
  • 3-2-31 塔剌不花一名土拨鼠
  • 3-2-32 獾肉
  • 3-2-33 野狸
  • 3-2-34 黄鼠
  • 3-2-35 猴肉
  • 3-2-36 蝟
  • 3-3 禽品
  • 3-3-1 天鹅
  • 3-3-2 鹅
  • 3-3-3 雁
  • 3-3-4 䳄䳓
  • 3-3-5 水札
  • 3-3-6 丹雄鸡
  • 3-3-7 野鸡
  • 3-3-8 山鸡
  • 3-3-9 鸭肉
  • 3-3-10 鸳鸯
  • 3-3-11 鸂鶒
  • 3-3-12 鹁鸽
  • 3-3-13 鸠肉
  • 3-3-14 鸨肉
  • 3-3-15 寒鸦
  • 3-3-16 鹌鹑
  • 3-3-17 雀肉
  • 3-3-18 蒿雀
  • 3-4 鱼品
  • 3-4-1 鲤鱼
  • 3-4-2 鲫鱼
  • 3-4-3 鲂鱼
  • 3-4-4 白鱼
  • 3-4-5 黄鱼
  • 3-4-6 青鱼
  • 3-4-7 鲇鱼
  • 3-4-8 沙鱼
  • 3-4-9 鱓鱼
  • 3-4-10 鲍鱼
  • 3-4-11 河豚鱼
  • 3-4-12 石首鱼
  • 3-4-13 阿八儿忽鱼
  • 3-4-14 乞里麻鱼
  • 3-4-15 鳖肉
  • 3-4-16 蟹
  • 3-4-17 虾
  • 3-4-18 螺
  • 3-4-19 蛤蜊
  • 3-4-20 蚌
  • 3-4-21 鲈鱼
  • 3-5 果品
  • 3-5-1 桃
  • 3-5-2 梨
  • 3-5-3 柿
  • 3-5-4 木瓜
  • 3-5-5 梅实
  • 3-5-6 李子
  • 3-5-7 柰子
  • 3-5-8 石榴
  • 3-5-9 林檎
  • 3-5-10 杏
  • 3-5-11 柑子
  • 3-5-12 橘子
  • 3-5-13 橙子
  • 3-5-14 栗
  • 3-5-15 枣
  • 3-5-16 樱桃
  • 3-5-17 葡萄
  • 3-5-18 胡桃
  • 3-5-19 松子
  • 3-5-20 莲子
  • 3-5-21 鸡头
  • 3-5-22 芰实
  • 3-5-23 荔枝
  • 3-5-24 龙眼
  • 3-5-25 银杏
  • 3-5-26 橄榄
  • 3-5-27 杨梅
  • 3-5-28 榛子
  • 3-5-29 榧子
  • 3-5-30 沙糖
  • 3-5-31 甜瓜
  • 3-5-32 西瓜
  • 3-5-33 酸枣
  • 3-5-34 海红
  • 3-5-35 香圆
  • 3-5-36 株子
  • 3-5-37 平波
  • 3-5-38 八担仁
  • 3-5-39 必思答
  • 3-6 菜品
  • 3-6-1 葵菜
  • 3-6-2 蔓菁
  • 3-6-3 芫荽
  • 3-6-4 芥
  • 3-6-5 葱
  • 3-6-6 蒜
  • 3-6-7 韭
  • 3-6-8 冬瓜
  • 3-6-9 黄瓜
  • 3-6-10 萝卜
  • 3-6-11 胡萝卜
  • 3-6-12 天净菜
  • 3-6-13 瓠
  • 3-6-14 菜瓜
  • 3-6-15 葫芦
  • 3-6-16 蘑菇
  • 3-6-17 菌子
  • 3-6-18 木耳
  • 3-6-19 竹笋
  • 3-6-20 蒲笋
  • 3-6-21 藕
  • 3-6-22 山药
  • 3-6-23 芋
  • 3-6-24 莴苣
  • 3-6-25 白菜
  • 3-6-26 蓬蒿
  • 3-6-27 茄子
  • 3-6-28 苋
  • 3-6-29 芸苔
  • 3-6-30 菠薐
  • 3-6-31 莙荙
  • 3-6-32 香菜
  • 3-6-33 蓼子
  • 3-6-34 马齿
  • 3-6-35 天花
  • 3-6-36 回回葱
  • 3-6-37 甘露子
  • 3-6-38 榆仁
  • 3-6-39 沙吉木儿
  • 3-6-40 出莙荙儿
  • 3-6-41 山丹根
  • 3-6-42 海菜
  • 3-6-43 蕨菜
  • 3-6-44 薇菜
  • 3-6-45 苦买菜
  • 3-6-46 水芹
  • 3-7 料物性味
  • 3-7-1 胡椒
  • 3-7-2 小椒
  • 3-7-3 良姜
  • 3-7-4 茴香
  • 3-7-5 莳萝
  • 3-7-6 陈皮
  • 3-7-7 草果
  • 3-7-8 桂
  • 3-7-9 姜黄
  • 3-7-10 荜拨
  • 3-7-11 缩砂
  • 3-7-12 荜澄茄
  • 3-7-13 甘草
  • 3-7-14 芫荽子
  • 3-7-15 干姜
  • 3-7-16 生姜
  • 3-7-17 五味子
  • 3-7-18 苦豆
  • 3-7-19 红曲
  • 3-7-20 黑子儿
  • 3-7-21 马思荅吉
  • 3-7-22 咱夫兰
  • 3-7-23 哈昔泥
  • 3-7-24 稳展
  • 3-7-25 胭脂
  • 3-7-26 栀子
  • 3-7-27 蒲黄
  • 3-7-28 回回青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饮食要讲究,食材不将就

    这是一本元朝太医忽思慧进献给皇上的饮食小贴士


    人而有生,所重乎者,心也。
    心为一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故身安则心能应万变,主宰万事。
    非保养,何以能安其身?保养之法,莫若守中
    ,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病。
    调顺四时,节慎饮食,起居不妄,使以五味调和五藏。
    五藏和平则血气资荣,精神健爽,心志安定,诸邪自不能入,寒暑不能袭,人乃怡安。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上古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
    食物则是生病前不得已用药前的最佳防线
    虽然这本书有很多方子写出来的作用特别夸张
    不信中医的人可能觉得食味寒热都是没依据
    但从它的哲学思路来看
    就是要 “无过与不及”
    值得一读,且里面的不少菜值得一试。
    比如元代很爱吃羊肉
    羊肉的做法就有几十种
    那么从口味上倒是可以一试
    也期待你的发现

      1
      评论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