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全球史进行了重新阐释,有助于我们理解世界何以演变成现在的模样。

内容简介

本书是伊曼纽尔沃勒斯坦颇具影响力的多卷本著作,对全球史进行了重新阐释,将现代世界的产生和发展确定为16世纪到20世纪。

《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覆盖延长的16世纪,讲述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以及它的一些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创立的历史。在新增的2011年版序言中,沃勒斯坦梳理了《现代世界体系》的写作背景,并对“世界体系”理论迄今遭遇的主要学术批判做了系统的回应。

《现代世界体系》第二卷是整套书中至关重要的一卷,它反驳了把17世纪“危机”视为欧洲的“重新封建化”的观点,论证了对作为一种历史体系的资本主义的一种观点和界定的合理性。另外,本卷还提出另一个新的重要论题,即霸权问题。认为在现代世界体系的运转中,霸权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机制。霸权机制使现代世界体系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经济。

《现代世界体系》第三卷介绍了18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分别论述了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及其引发的第三轮中心国家争霸、南北美洲的独立运动和印度次大陆、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西部非洲这几个被并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地区的边缘化和半边缘化。

《现代世界体系》第四卷覆盖从1789年-1914年这段时期,专门用于探讨一种适用于现代世界体系的地缘文化的形成,沃勒斯坦认为该地缘文化大体是以他所称的温和的自由主义为中心塑造的、并由它所支配。在本卷书中沃勒斯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社会科学理论的概括能力继续得以展现,延续以往叙事的风格,沃勒斯坦对自由主义中间路线是如何在全世界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做了重要的说明。第四卷提出了“全球地缘文化”的概念,深化了对世界体系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诸方面之间关系的理解。

目录

  • 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16世纪的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经济的起源
  • 版权信息
  •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出版者话
  • 作者简介
  •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学术顾问委员会
  • 文前彩插
  • 2011年英文版第一卷序言
  • 文前辅文
  • 谢辞
  • 导言 论社会演变研究
  • 第一章 中世纪的先驱
  • 第二章 欧洲的新型劳动分工:约1450~1640年
  • 第三章 绝对君主制与国家主义
  • 第四章 从塞维利亚到阿姆斯特丹:帝国的失败
  • 第五章 强大的中心国家:阶级形成与国际商业
  • 第六章 欧洲的世界经济:边缘地区与外部竞争场
  • 第七章 理论的重述
  • 参考文献
  • 索引
  •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书目
  • 现代世界体系(第二卷):重商主义与欧洲世界经济体的巩固(1600~1750)
  • 版权信息
  •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学术顾问委员会
  •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出版者话
  • 2011年英文版第二卷序言
  • 谢辞
  • 导言 有17世纪危机吗?
  • 第一章 B阶段
  • 第二章 荷兰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
  • 第三章 中心地区中的斗争——第一阶段:1651~1689年
  • 第四章 缓慢增长时代中的边缘地带
  • 第五章 十字路口上的半边缘地区
  • 第六章 中心地区中的斗争——第二阶段:1689~1763年
  • 参考文献
  • 索引
  •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书目
  • 现代世界体系(第三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扩张的第二时期(1730~1840年)
  • 版权信息
  •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学术顾问委员会
  •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出版者话
  • 2011年英文版第三卷序言
  • 谢辞
  • 第一章 工业与资产阶级
  • 第二章 中心地区的斗争——第三阶段:1763~1815年
  • 第三章 巨大的新地带并入世界经济:1750~1850年
  • 第四章 南北美洲定居者的非殖民化:1763~1833年
  • 参考文献
  • 索引
  •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书目
  • 现代世界体系(第四卷):中庸的自由主义的胜利(1789~1914)
  • 版权信息
  •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学术顾问委员会
  •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出版者话
  • 序言 写作《现代世界体系》的几点说明
  • 第一章 作为意识形态的中庸的自由主义
  • 第二章 建构自由主义国家:1815~1830年
  • 第三章 自由主义国家与阶级冲突:1830~1875年
  • 第四章 自由主义国家的公民
  • 第五章 作为社会科学的自由主义
  • 第六章 对论点的重申
  • 参考文献
  • 索引
  • 译者的话
  •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代世界体系是个动态体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是什么,学者们各有智见,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世界 / 全球发展理论。以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为代表的 “世界体系理论” 就是其中之一。四卷本的《现代世界体系》,从 1974 年的第一卷到 2011 年的第四卷跨越了 37 年的时间。现代世界体系是个动态体系。
    首先,现代世界体系的边界范围不断扩大,是一个不断 “融入” 和 “边缘化” 的过程。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被不断 “边缘化”,不断 “融入”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成为其 “边缘地区” 的一部分,成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商品链” 的一个环节。在 16、17 世纪,现代世界体系还只是 “欧洲的世界经济体”,现代世界体系的中心区在西北欧,半边缘区也主要在欧洲,边缘区虽已扩及美洲等地,但亚洲和俄国都还处于其边界之外。然而,产业革命后,现代世界体系逐渐扩及到全球,成为真正的现代 “世界” 经济体系。其次,现代世界体系内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正向变化,即某些边缘地区可能上升为半边缘地区,某些半边缘地区可能上升为中心地区,如 17 世纪某些半边缘地区 —— 瑞典、勃兰登堡 — 普鲁士及英属北美的新英格兰、大西洋中部的殖民地的地位有所提高;也有逆向变化,即某些中心地区国家的地位可能下降,中心区可能不断扩大和转移,某些半边缘地区国家的地位也可能下降。因为在中心区各强国中,往往会出现短时间内同时在生产、销售和金融三个方面优于所有其他中心强国的霸权国家。霸权国家优势的取得是依次递进的,即它们在生产领域的优势 (更高的生产效率) 带来了它们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的销售优势,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的销售优势 (商业优势) 又带来了它们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压倒优势,使它们能够对银行和投资等金融部门进行控制。再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本身是一个动态体系,有一个发生、发展及向新秩序体系转换的过程。尽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具有自我调节机制,能够在 500 年的历程中一次次地度过危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世界体系能够长期存在下去,因为有两种基本矛盾内在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运作过程之中。      第一种矛盾是短期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与长期内剩余价值的持续生产之间的矛盾:既要在短期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就要从大多数人的即时消费中最大限度地攫取剩余价值;又要在长期保持剩余价值的持续生产,就要保证大众需求,保证大众需求就只能对所获取的剩余价值进行重新分配,这两种需求构成了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不断陷入危机。      第二种矛盾是由毛泽东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革命的过程,这两种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本身是一个动态体系,不仅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向新秩序转换的过程。在沃勒斯坦看来,现代世界体系已经进入了 “混乱的告终” 时期,必将被一种更高的世界体系所取代,即被一种能保持高生产率,并能改变分配制度的世界体系所取代。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难得的一套对外行友好的学术书

      经常在好奇某个领域时,就会翻看一些那个领域的学术书。一般情况下就被劝退了,要么是晦涩难懂大概是给专业人员看的,要么很多的车轱辘话来回说大概是为了评职称用的,对于好奇的外行很不友好。这套书逻辑清晰,虽然专业性也是很强,但是可以给你觉到,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把话说清楚,讲明白,是为了做这件事而作,而不是为了其他目的而把书作为手段。书里对于一些词语含义进行了明确。其实好多时候看的云里雾里的原因就是专业人员和普通人对于一些常用名词的定义是不同的,或者不清晰的。虽然对书里有的的观点还有争议,但是作为多角度看世界的一个角度来说,是非常够格的。对于争议不必太在意,看看反方的观点对于构建自己的认识也是很有好处的。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看的《中国常识全集》里的国学册,也是上来先 “扣字眼”。只有把很多从古至今含义变化名词的具体含义明确了,才能更好的让我这样的外行,靠阅读或者自学能够更容易的入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界自成一体

        有争议的书往往都是好书,这本书更是其中代表。沃勒斯坦本职是社会学家,为什么要 “侵入” 历史、经济等领域呢?我想答案就在于这本书的初始设定,即民族国家不是近现代世界发展的基本单位,世界体系本身就是基本甚至唯一实体。我想,生于长于 “全球化” 时代的我们,忽略了它对世界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为太习以为常了。但全球化其实才出现 500 年,这从人类历史来看并非 “常态”,但却从底层塑造着其出现后的历史与现在。我们将社会科学分为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但世界却并不是按照我们的学科体系组织和变迁的,它自成一体。作者超越学科视角、融合不同流派写成的这本书,不能将其归于某一学科,它就是 “社会科学” 领域的著作。未来的学者会如何描述、诠释我们这个时代的世界呢?我想可能就是这本书的样子吧。(By the way,这本书还是第一本我预约之后上架的书,当时看到 “未上架” 变成 “即将上架” 真是非常非常惊喜:)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