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这张人格地图的指引下,你会慢慢找到与他人相处的恰当方式。

内容简介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心理学作品,依然处理不好自己的问题?来自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海伦·麦格拉斯和哈泽尔·爱德华兹告诉我们:大多数心理作品要么让人直面自己,要么剖析他人,但很少从人际互动的角度,分析隐藏在人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背后的人格因素。

在《隐形人格》一书中,两位作者从内向/外向、计划/即兴、思考/感觉三个维度,理清了错综复杂的人格类型,还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提炼了一张简明的人格地图:从令人抓狂的消极型人格、自负型人格、专制型人格,到令人困扰的焦虑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索取型人格,直到令人受伤的被动攻击型人格、霸凌型人格、反社会人格。

这张人格地图的结构非常清晰: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建议中,既有针对他人的,也有针对自己的。在这张地图的指引下,我们会慢慢找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恰当方式。

阅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剥洋葱一样,剖析自我和他人的过程固然会痛苦流泪,但是在明白了根源之后,就会感觉洞察力突然提升,仿佛整个世界亮堂了很多。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通向安全有效社交的通道
  • 前言 普通人也没那么普通
  • PART 1 人格特质的三个维度
  • 1 将冲突重新界定为差异
  • 2 外向型人格与内向型人格
  • 3 计划控与即兴选择者
  • 4 思考者与感觉者
  • PART 2 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
  • 5 消极型人格
  • 6 自负型人格
  • 7 专制型人格
  • PART 3 令人困扰的人格类型
  • 8 焦虑型人格
  • 9 基于焦虑的行为
  • 10 强迫型人格
  • 11 索取型人格
  • PART 4 令人受伤的人格类型
  • 12 被动攻击型人格
  • 13 霸凌型人格
  • 14 反社会人格
  • PART 5 有效社交心理指南
  • 15 CAST四步法
  • 16 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
  • 17 适度地坚持自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了解你要应对的人:牢牢记住,对方不会共情,不会愧疚、悔恨或者尴尬,因为反社会人格拥有者把社会与生活单纯看作一场游戏,无关道德,只求获胜;所以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他们良心发现,只能冷静地诉诸各类有效手段,把他们赶出我们的生活。2. 不要内疚、恐惧,因为我们没有错。3. 在应对中,不要被控制,遵从对方的游戏规则,我们的首要目标是保护自己和在意的人,而不是 “赢”。你会很快发现,一旦拒绝与他 / 她进行期望中的 “游戏” 或者 “博弈”,反社会人格拥有者立刻会觉得索然无味,转而寻找其他目标。4. 坚持打破反社会人格拥有者给你编织的信息或者关系茧房,永远要听从第三方的意见,拒绝洗脑与操控。5. 拒绝灾难化思维,不要在想象中把与操控者对抗所造成的损失无限扩大。6. 关爱自己的健康,保障自己的安全。记住,伤害你的反社会人格拥有者虽然可恶,但这场斗争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是通向安全有效社交的通道

      在我阅读这本书稿期间,2017 年 12 月 20 日,轰动国内的江歌案,在日本宣判,凶手陈世峰,被判有期徒刑 20 年。对照着书中所描写的各型人格,江歌案尤其令人唏嘘,善良的江歌已经故去,不能复生,假如她在生前,能够学会辨识人格,明白到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处理面前的困境,可能结果会有不同。


      然而世事往往这样残酷,无法假设,无法扭转,而不同的或类似的悲剧,仍然在不断发生,2017 年 12 月 10 日,中兴程序员欧先生,选择了从高楼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 42 岁的短暂一生。没人知道在最后一刻他在想些什么,是否会后悔,他身后,留下四位老人、妻子和一对年幼的儿女。
      同为程序员的苏享茂,本是 WePhone 创始人,在世纪佳缘网站遇到了翟欣欣,被骗婚,遭索要 1000 万元和房产赔偿,走投无路,也以跳楼身亡的悲剧收场。
      这一幕幕、一桩桩,让人痛上心头。在自我、他人、世界之间,仿佛都隔着厚厚高墙,人们在其中如同困兽,无法突围,要么被他人凶狠地杀害,要么万念俱灰自我了结。然而死亡并非结束,他们自己含恨离去,留给他们亲人的,是日日夜夜的煎熬。
      我之所以强调 “安全有效社交”,就是因为,我们一向所受的是善良的阳光的教育,却对邪恶、黑暗缺少了解、疏于防范,即使反社会人格近在咫尺,也不见得能够辨识出来。白银市连环杀人案告破,凶手高承勇伏法,邻居至今不敢相信他杀了人,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个沉默但是乐意帮忙的人,与邻居们的相处很和睦。
      如果说,这些都还是小概率事件,普通人的生活中通常不会有这样的意外,如果说,普通人身边,也并没有潜伏着很多变态人格,的确这样说也都是成立的,对于普通人,更多的是发展路途中的挫折,生活中的各种磕绊,然而这些磕绊的发生,大大小小的纠结,其实也还是源于认知。
      古希腊谚语 “人啊,认识你自己” 千百年来如黄钟大吕,响彻人心,然而认识自己,似乎又是非常难的事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部分人却活在蒙昧和混沌之中。
      这本书稿我反复读了几遍,一边读,一边和我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我听说的别人的故事相印证,虽然不能说解决所有疑问,但是读完以后,感觉心里通透很多。
      书的结构非常清晰: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建议中,又有针对他人和自己的,如同剥洋葱一样,固然过程可能会让人痛苦流泪,但是在明白了根源之后,就会感觉洞察力突然提升,仿佛整个世界亮堂了很多。
      假如说一个人独行在黑暗里,自然会充满对未知的恐惧,那么,知识就是一盏明灯,照亮前方的路途,让人走得自信有力。《隐形人格》全书都充满了理性的光辉,书中强调,“不同人格类型的人思考和处事方式是不同的,但同样都是合理正当的。” 认知,不是为了去伤害,而是为了避免伤害,包括因无知而对自己产生的伤害。与其在命运里左冲右突找不到出路,还不如捧起这样的一本书。
      对于人格,先不必区分好与坏,先要了解各个维度,了解外向型人格与内向型人格、计划控与即兴选择者、思考者与感觉者的差异性,事实上,每一个个体都是复杂的,在一个人身上,可能同时汇聚了这些特质,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隐蔽,阅读的过程,仿佛手持解剖刀,无情地解剖自己,明白自己的思维和做法由何而来,应该如何改进。如果能够带着这样的思考和目的去读书,那么效果会更好。
      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 —— 消极型人格、自负型人格、专制型人格,令人困扰的人格类型 —— 焦虑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索取型人格,令人受伤的人格类型 —— 被动攻击型人格、凌霸型人格、反社会人格,书中简炼概括地给出一张人格地图,如何辨识?如何应对?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指引了。
      书还不止于此,又给出了 “有效社交心理指南”,CAST 四步法提供的四种行为 “改变、接受、留下受苦、离开” 和圣严法师著名的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有异曲同工之妙,而 “适度地坚持自我” 让我再一次想起江歌,假如她明白,为了不值得的朋友挺身而出虽然看似仗义行为,却为自己招来无妄之灾,对于超级敏感的陈世峰,原本就应该特别小心。而假如更早一些,能够理性地应对刘鑫来借宿的要求,那么,就从根本上防范了悲剧发生。
      书里有很多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其实很多都可以在真实的生活里看到,这也是这本书接地气的地方,不像很多心理学著作一样,充满了术语,让人忘而生畏,它所引起的不适,主要是因为深度剖析自我和他人,而在习惯了这种不适之后,就会带来心智成长。穿越非理性的情绪,获得理性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这是一本书从阅读到应用的有效过程。
      就这本书而言,我觉得典型的阅读场景应该是这样的:
      一位成年人,拿起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回想起自己经历过的各种事情,回想起遇到过的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们,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用新学到的知识,对这些人和事进行分析,更好地理解他们,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过去的事情,有些已经不可挽回,但是未来,却可以因为这种清晰的认知而变得更好,通过这种做法,一个人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而减少非理性的时刻,将有越来越多的东西,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对于父母来说,和自己接近成年或已经成年的孩子一起阅读,也是有必要的,社会不是象牙塔,孩子走上社会,终究要脱离父母的翼蔽,让他们了解各型人格,了解在遇到的时候怎么应对,该闪避的时候要闪避,对孩子来说,是很必要的安全防范。
      对于职场中人来说,观察自己身边的领导、同事、客户都是什么样的人格,根据人格特质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要比盲目地讲人际关系要好很多,毕竟,每个人的喜好和习惯不同,没办法做到 “以不变应万变”,想要让自己的职场生涯发展得更好,让自己的社交更安全和有效,这本书里的人格地图,是不错的工具。
      在成长的路途中,心理学知识应该成为知识结构的基石。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人会懂得如何与自我和谐相处,如何与不同人格的人打好交道,如何在挫折、危险来临时,能够辨识出来并且采取正确的措施,归根结底,这是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赢得稳稳幸福的保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努力做好一块嵌入社会的拼图

        “人格” 是相对恒定的、可预测的个人特质和行为模式放弃任何认为其他人会改变的想法。我改变我所能改变的,然后接受现实。在工作和生活中,记得这句话:“比起成为正确的那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重要。” 当事情不可改变,而你又不能接受时:・降低自己的期望・减少参与到令你烦扰的事情和人之中・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阳光博客 

        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国内及海外畅销图书的出版及发行工作,公司以女性读者为主要目标读者,目前已经与Harlequin、Career Press、Crimson Publishing、Llewellyn Publications等世界著名出版公司合作出版了《优雅》《气场的秘密》《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水知道·生命的奇迹》《我最想要的记忆魔法书》《pictura神笔图绘系列》《神秘日志ology系列》等深受中国读者欢迎的畅销图书,成为中国图书市场重要的出版机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