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4千字
字数
2018-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作者从当今热点切入,带领读者一起观察、思考为什么短短几十年中国科技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内容简介
《科技重塑中国》聚焦中国重大科技工程,如北斗导航系统、高铁、大飞机等,多维度分析这些领域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关键节点;聚焦中国科学评价体系中的大事件,揭开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凸显科学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聚焦科学领军人物,如钱学森、李政道、杨振宁、钱三强等,呈现他们为中国科技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科技重塑中国》把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适合对中国科技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是高校学生理想的励志课外读物,也可以作为党员学习的通俗理论读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序
- 自序
- 科技工程
- 中国为什么没有造航天飞机?
- 中国“北斗”经略的历史与未来
- 核武器时代,为什么还要搞航母?
- 核潜艇:水下“护国之盾”
- 科学理性认识“内陆核电”
- 中国大飞机的翱翔之路
- 中国高铁的“逆袭”之路
- 斯诺登事件启示录:中国要强“芯”
- 迎接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 无人机之战,中国怎么打?
- 科学评价
- 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五大价值
- 理性看待“863”、“973”淡出历史舞台
- 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搞“无用”的基础科学
- “两弹一星”元勋遴选过程的启示
- 谁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之真相
- 科学精英
- “哥德巴赫猜想”与“科学的春天”
- 众帅之帅:钱学森与“两弹一星”
- 钱学森的科学大师之路
- 至少14次会见,邓小平为何如此看重李政道?
- 李政道倡导的CUSPEA对中国大学物理教育的影响
- 杨振宁肯定中国教育成绩就是“歌功颂德”吗?
- 杨振宁率先回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 钱三强是怎样向党中央建言献策的?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