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说起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我们常常关注美国。但是这场全球性事件到底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内容简介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次全球性事件,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历史。由于当时各国都已纷纷摆脱银本位,世界货币体系由金本位主导,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几乎唯一仍采用银本位的国家,因此当世界上其他国家作为商品的银价格发生波动,就会对中国的金融和经济生产带来直接的冲击。

本书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纺业、缫丝业在大萧条中的表现具体演示了这种传导效应。当终于无法承受这种冲击之时,国民政府不得不积极地进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的挑战。尽管以摆脱银本位的法币改革初时颇见成效,但外汇储备始终不足、对财政金融管控不力,都为中国经济后来更大的混乱埋下伏笔。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总序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
  • 致谢
  • 译者的话
  • 导论
  • 银本位的中国: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 大众预期与金融危机
  • 市场、政府和货币体系
  •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两次危机及其后
  • 本书结构
  • 上卷 通货膨胀与自由放任的年代:1931年之前的经济趋势
  • 第一章 银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国
  • 中国的银本位
  • 作为货币或商品的白银
  • 作为白银交易商的银行:平价与市场汇率
  • 白银价格及其对中国货币供应的影响
  • 小结
  • 第二章 工业化的到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纺织业
  • 棉纺业
  • 缫丝业
  • 小结
  • 第三章 公司负债:资本积累问题
  • 资本积累:企业家的初始问题
  • 寻求贷款与银行贷款合同条款
  • 债务与公司管理
  • 小结
  • 下卷 萧条年代,1931—1937年:经济与政治的转变
  • 第四章 农村崩溃
  • 农产品价格的下降
  • 农村地区的贸易状况
  • 农村金融机构的崩溃
  • 农村的崩溃:一个城市问题
  • 小结
  • 第五章 工业萧条
  • 缫丝业
  • 棉纺业
  • 小结
  • 第六章 上海金融恐慌(1934—1935年)
  • 城市繁荣的幻象:1929年10月至1931年8月
  • 银行延误清偿:1931年9月至1934年6月
  • 上海金融恐慌:1934年6月至1935年11月
  • 小结
  • 第七章 应对危机:1935年11月的币制改革
  • 币制改革的外交背景
  • 1935年11月4日的币制改革
  • 从大萧条中复苏
  • 小结
  • 第八章 成就与局限:经济政策与国民政府再考查
  • 缫丝业的复苏
  • 棉纺业的复苏
  • 农村金融的重建
  • 小结
  • 结论
  • 银本位与中国的工业化
  • 货币体系的政治经济学
  • 中国与世界经济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宋子文和美国白银法案

    本书发表的时间比较早,20 年前亚洲金融风暴后,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金融问题,先进国家利用金融割发展中国家的韭菜这个问题开始被重视,本书是个日本学者,上世纪 30 年代欧美经济萧条期,因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银本位国家,世界游资涌入带来了短暂繁荣,上海滩的房地产泡沫,当美国罗斯福上台后,为了解决危机,大幅提高白银收购价格,随着美国的白银法案通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流出,如同 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中国长三角初创的民族工业被洗劫(资金流出,银根紧缩),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需要强政府的大棒加持,当年羸弱的国民政府,法币改革都要看外国金主的眼色,国内银行能指挥的也就限于长三角地区,自然会被割韭菜。本书提到当年中日纺织业的竞争也显现弱政府很难建立像样的民族工业。资本无国界,大资本需要和强政府结合制定游戏规则。当年宋子文去美国谈白银租借法案也挺憋屈的,当然最受打击的是国内民营金融和初创工业,本书没有深入探讨,相关话题可看《枪炮与货币》。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问:过去一百年来,世界发生的最严重的经济灾难是什么?经济学家会毫不犹豫地回答,1929~1933 年大萧条。大萧条重创了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人们对此关注很多,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大萧条的冲击波同样重创了处于世界经济外围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更加脆弱,经济衰退的程度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普通民众遭受的苦难也更大。这本书作者是日本汉学家城山智子,她就关注了大萧条对中国的影响。大萧条发生时,中国正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大萧条带来的通货紧缩让全世界的农产品价格暴跌,中国农村地区首先遭到重创,农民收入急剧下降,失去了基本消费能力,对棉布等工业品的需求大大萎缩。当时 80% 以上的中国人是农民,农民需求的萎缩就代表着整个国内市场的萎缩,这给当时刚刚兴起的民族工业造成了打击。大萧条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被严重低估了,它其实是现代中国形成过程中的分水岭。听听这本书,更加能明白民国那些大商人是如何失败的。面对历史的变化趋势,个人就如蝼蚁一般,只能顺势而为,这或许就是所谓的 “认命”。〈关注公众号 DoctorCC,获取听书分享红包。〉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难得的可以认识90年前中国的佳作

        书名就吸引了我,太新颖了。提到大萧条,我们一般想的是华尔街的崩盘、美国的经济衰退等等,很少会想到同时期的中国到底在发生什么。而这本书就是从大萧条的角度来审视中国。这本书里面详细介绍了大萧条这个外需变化对于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影响,详细介绍了中国法币制度的改革,介绍了银本位制度的结束和法币制度是如何开始的。并详细分析了法币制度改革后,中国的螺丝业等行业和农村金融的重建过程,数据翔实、内容丰富,是一本难得的可以认识 90 年前中国的佳作。

          1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