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现代社会学创始人涂尔干对分类观念的思考。

内容简介

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人们采取分类的方式来安排他们的观念,人们又是在哪儿发现分类这种独特配置的蓝图的?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涂尔干和莫斯考察了人类所形成的最粗陋的分类。在澳洲,在中国,图腾呈现了最原始的分类模式,而分类的几种原初形式又揭示了人类现今分类观念的集体之起源,社会之起源。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
  • 分类的几种原始形式:集体表现之研究
  • 问题
  • 1.澳洲分类类型
  • 2.其他澳洲体系
  • 3.祖尼人,苏人
  • 4.中国
  • 5.结论
  • 附录:《原始分类》英译本导言
  • 参考文献
  • 人名对照表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K
  • L
  • M
  • N
  • P
  • R
  • S
  • T
  • U
  • W
  • Y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旦有了分别,再想回去,好难的。

    涂尔干通过对澳洲土著图腾的研究,发现在原始崇拜中,特定的植物、动物与人划入同一属,于是产生禁忌。我理解:(1)人们一定认为,同一属的所有事物有着相同的本性,而这种相同本质与其说是被发现的,不如说是人们找到的。(2)导致多神崇拜,而归属到最后,一定会出现一个最高神,从而为一神教开辟道路。(3)从这种禁忌本身起到了多样性保护的作用。(4)图腾不仅表示其身份,图腾内容的联系与变化,反应了族群间的联系与传承。欧洲中世纪骑士的徽章,反映了同样的亲缘关系。(5)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特定的饮食禁忌,通常离人们最近的才是被禁止食用的。不禁令人联想到印度教、伊斯兰教徒的类似禁忌,特定食物与部族有某种神圣的关联,所以他们不能食用同类,而异族则不在禁忌之内。这是否会是食人族文化的一部分呢?    盲人恢复视力后只看到点而看不见图像,只有学会对象分类,才能理解空间和形状的意义。我们对未知社会的探究则像文化上的盲人,就像《降临》中的露易丝面对一个个水墨圈。而涂尔干对中国文化的错误理解不禁让我质疑他的整体研究,怀疑他可能也是一个文化上的盲人。    如果说人类心灵是从不加分别的状态中发展而来的,心理活动起源于我们对分类的理解和运用,那么修行的目标就是回到盲人最初恢复视力的样子,吧?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