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内首部通史性质、专论科举制度的作品,本卷为明代卷。

内容简介

本卷为《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主要内容涉及“科考”“乡试”“会试”“殿试”“庶吉士考选及其培养制度”“对科举作弊的惩治”等明代科举考试的几大主要内容,附录明代历科录取进士统计表,详述有明一代科举制度的定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论
  • 一、 选贤举能 ——中华亘古的追求
  • 二、 历代对选贤举能的探索
  • 三、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 四、 科举与学校
  • 五、 程文 ——统一标准的得失
  • 六、 作弊防弊 ——恒久的博弈
  • 七、 科举 ——社会的一面镜子
  • 八、 科举制 ——文化的辐射力
  • 九、 重新发现科举 ——科举学的兴起
  • 绪论
  • 一、 明代科举的时代背景
  • 二、 明代科举发展的主要表现
  • 三、 科举在明代选官来源体系中的地位
  • 四、 明代科举文献概述
  • 五、 明代科举制度研究概述
  • 第一章 科考
  • 第一节 科考确立之前的“有司保举申送”
  • 一、 洪武三年“乡里举保”与“州县申报”
  • 二、 洪武十七年“皆由有司保举”
  • 第二节 科考的确立与发展
  • 一、 科考的确立
  • 二、 科考的发展
  • 第三节 户籍地报考原则的确定
  • 一、 明代的户籍类别
  • 二、 考生在现户籍地报考原则的确定与强化
  • 三、 考生在非现籍地的合法报考
  • 第四节 考生的应考资格及其演变
  • 一、 应考资格的初定
  • 二、 考生类别的增加
  • 三、 始终被禁入试者
  • 第二章 乡试
  • 第一节 乡试时间与地点
  • 一、 乡试时间
  • 二、 乡试地点
  • 三、 各直省开考科数
  • 第二节 帘内与帘外官的选任与职责
  • 一、 帘内考官的选任与职责
  • 二、 帘外执事官的选任与职责
  • 第三节 考场席舍、考官锁院与考生考试规则
  • 一、 考场席舍制度
  • 二、 考官及执事官入场、锁院与戒誓制度
  • 三、 考生考试纪律
  • 四、 防止场外干扰
  • 第四节 录取依据与程序
  • 一、 录取并重三场、止凭文高下
  • 二、 考官会同搜检重校落卷制度
  • 三、 不许越房取士
  • 四、 会同拆卷制度
  • 五、 顺天解元只取北直人
  • 六、 两京监生的录取名额
  • 七、 揭晓与鹿鸣宴
  • 第五节 磨勘与覆试制度
  • 一、 乡试朱墨卷限期解部与磨勘制度
  • 二、 落卷返还下第考生制度
  • 三、 覆试制度
  • 第六节 乡试录取额数
  • 一、 由不拘额数到定额录取
  • 二、 成化后解额的个别与普遍小幅增加
  • 三、 明代各省直乡试录取额数变化的特点
  • 四、 各地乡试考生规模与录取比例
  • 第七节 纂修《乡试录》
  • 一、 《乡试录》的最初称谓
  • 二、 《乡试录》的格式与内容
  • 三、 《乡试录》的刊印、上呈和颁发
  • 四、 对《乡试录》违式的惩治
  • 第八节 举人资格
  • 一、 举人成为终身功名
  • 二、 举人获得永久参加会试与入监和选官资格
  • 第九节 乡试落第者的结局与出路
  • 一、 生员
  • 二、 充贡或援例入监
  • 三、 岁贡充教
  • 四、 连续应试
  • 五、 乡试副榜
  • 六、 其他
  • 第三章 会试
  • 第一节 会试时间、地点与应试者
  • 一、 会试时间与地点
  • 二、 会试应试者
  • 第二节 帘内官与帘外官
  • 一、 帘内考官的选任与职责
  • 二、 帘外执事官的选任与职责
  • 第三节 官员入场、锁院与考生考试规则
  • 一、 考官、执事官的入场与锁院、戒誓制度
  • 二、 考生应试规则
  • 三、 防止场外干扰
  • 第四节 录取规则与磨勘、覆试制度
  • 一、 三场并重
  • 二、 南、北、中卷的确立
  • 三、 考官会同搜检重校落卷制度
  • 四、 不得越房取中
  • 五、 会同拆卷制度
  • 六、 磨勘试卷制度
  • 七、 覆试制度
  • 第五节 中式名数与录取比例
  • 一、 录取名数与比例
  • 二、 会试录取比例总体下降的原因
  • 三、 会试录取增额的根本和直接动因
  • 第六节 纂修《会试录》
  • 一、 《会试录》的格式
  • 二、 《会试录》的刊印、上呈和颁布
  • 第七节 下第举人的去向
  • 一、 副榜举人充教
  • 二、 举人考试就教
  • 三、 举人径授行政官员
  • 四、 举人入监肄业以俟后科或历事待选
  • 五、 潜心问学
  • 六、 专心应考、抱憾而终
  • 第八节 对行劣举人的惩治
  • 第四章 殿试
  • 第一节 殿试的时间、地点与应试者
  • 一、 殿试时间与地点
  • 二、 应试者
  • 第二节 读卷与执事官的选任与职责
  • 一、 读卷官的选任与职责
  • 二、 执事官的选任与职责
  • 第三节 考试、阅卷、分甲规则及其发展
  • 一、 皇帝御殿亲试
  • 二、 阅卷与分甲规则
  • 三、 读卷与钦定鼎甲三名
  • 四、 殿试黜落
  • 第四节 传胪、恩荣宴与进士题名
  • 一、 传胪大典与张挂黄榜
  • 二、 恩荣宴
  • 三、 习仪、赐冠带钞锭与上表谢恩
  • 四、 谒先师庙、行释菜礼、立石题名
  • 第五节 纂修《进士登科录》
  • 一、 《登科录》的结构与内容
  • 二、 《登科录》的刊印、上呈和颁布
  • 第六节 新进士观政与选官资格
  • 一、 一甲进士选翰林官
  • 二、 二三甲进士观政及其选官资格
  • 第五章 庶吉士选拔、培养与散馆制度
  • 第一节 庶吉士制度的萌芽及其选拔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一、 庶吉士制度的萌芽
  • 二、 庶吉士选拔制度的确立
  • 三、 庶吉士选拔制度的发展
  • 四、 两类未经选拔产生的庶吉士
  • 第二节 庶吉士的培养和考核制度
  • 一、 庶吉士的培养
  • 二、 庶吉士的考核
  • 三、 庶吉士的待遇
  • 第三节 庶吉士散馆授职及其影响
  • 一、 庶吉士散馆及授官
  • 二、 庶吉士选拔、铨选与政治的相互影响
  • 附录
  • 征引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