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90千字
                       字数
                        2015-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内首部通史性质、专论科举制度的作品,本卷为辽金元卷。
内容简介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从隋唐起,直至清末,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1300余年,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要全面深刻地研究古代中国,传承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离不开对科举制度的研究。
本卷为《中国科举制度通史》的辽金元卷,三卷分别由武玉环、高福顺撰写辽代卷,都兴智撰写金代卷,吴志坚撰写元代卷。
主要内容涉及辽、金、元三朝科举考试的几个不同阶段及历史影响,对辽、金、元三朝的科举制度的历史关系进行阐述,对三朝科举史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辨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论
 - 一、选贤举能——中华亘古的追求
 - 二、历代对选贤举能的探索
 - 三、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 四、科举与学校
 - 五、程文——统一标准的得失
 - 六、作弊防弊——恒久的博弈
 - 七、科举——社会的一面镜子
 - 八、科举制——文化的辐射力
 - 九、重新发现科举——科举学的兴起
 - 辽代卷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辽朝科举制度研究的重要性
 - 第二节 辽朝科举制度学术史回顾
 - 第三节 辽朝科举制度研究的史料运用
 - 第二章 辽朝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第一节 辽朝科举制度的形成
 - 一、辽朝科举取士的肇始
 - 二、初创时期辽朝科举制度的特征
 - 第二节 辽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 一、辽朝科举制度的完善
 - 二、辽朝科举制度的鼎盛
 - 三、辽朝科举制度的尾声
 - 第三章 辽朝科举考试的运行机制
 - 第一节 辽朝科举应试的对象
 - 一、应试对象的地域
 - 二、应试对象的范围
 - 三、对应试对象的限制
 - 第二节 辽朝科举考试的应试科目
 - 一、常举
 - (一)进士科
 - (二)明经科
 - (三)律学科
 - 二、制举
 - (一)举才行
 - (二)贡明经、茂材异等
 - (三)举才能
 - (四)举贤良
 - 第三节 礼部贡院和知贡举
 - 一、礼部贡院
 - 二、知贡举
 - 第四节 辽朝科举考试的程序
 - 第五节 辽朝科举考试的内容
 - 第四章 辽朝科举考试的规模
 - 第一节 辽朝开科次数和年限
 - 一、辽朝进士科放进士的次数
 - 二、辽朝进士科放进士的年限
 - 第二节 辽朝科举考试的分等录取和录取人数
 - 一、辽朝科举考试的分等录取
 - 二、辽朝科举考试的历科录取人数
 - 第三节 历科状元与擢第进士之礼遇
 - 一、历科状元
 - 二、擢第进士之礼遇
 - 第四节 辽朝进士题名录
 - 第五章 辽朝科举制度的总体评价
 - 第一节 辽朝科举制度的特征
 - 一、继承与发展了唐宋科举制度
 - 二、变革了辽朝选官制度
 - 三、有效地向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传播了中原儒家文化
 - 四、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 第二节 辽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 一、为辽朝官僚机构输送大批治世人才
 - 二、促进儒家文化在北方草原的广泛传播
 - 三、提高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水平
 - 第三节 辽朝科举制度发展的历史局限性
 - 一、辽朝科举制度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性
 - 二、辽朝科举制度发展的相对滞后性
 - 参考文献
 - 一、古代文献
 - 二、著作
 - 三、论文
 - 金代卷
 - 绪论
 - 第一章 金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金代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宋朝在复燕过程中的失误为金朝提供机遇
 - 二、金朝对新占领地区政策的及时调整
 - 三、实行科举制对巩固金初统治、促进金政权封建化的作用
 - 第二节 太宗、熙宗时期的科举取士
 - 一、金太宗天会年间的科举考试
 - 二、熙宗时期的科举考试
 - 第三节 海陵王对科举制度的改革
 - 一、建立教育机构,培养金朝的知识分子
 - 二、并南北选为一,精简科目
 - 三、确立殿、省、府、乡四级考试制度
 - 第四节 世宗章宗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
 - 一、世宗朝的科举考试
 - 二、章宗对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第五节 金代晚期科举的衰落
 - 一、考试时间和地点的变更
 - 二、科举取士制度的混乱
 - 三、文风的衰落
 - 第二章 金代科举的四级考试制度
 - 第一节 金代科举禁限及考试搜检制度
 - 一、金代科举禁限
 - 二、严格的考试监考搜检制度
 - 第二节 金代乡试和府试
 - 一、金代乡试
 - 二、金代府试
 - 第三节 金代会试和殿试
 - 一、金代会试
 - 二、金代殿试
 - 第三章 金代科举的考试科目
 - 第一节 汉儿科举的词赋、经义进士科
 - 一、金代取士科目与唐、宋、辽的关系
 - 二、三年一举与取士等第
 - 三、金代的词赋科
 - 四、金代的经义科
 - 第二节 女真人策论进士科
 - 一、女真进士科的创立
 - 二、考试内容、时间和地点
 - 三、榜次与录取情况
 - 四、女真进士科的特点
 - 五、女真进士的政绩和学术成就
 - 第三节 明经科、律科和经童科
 - 一、金代的明经科
 - 二、金代的律科
 - 三、金代的经童科
 - 第四节 金代的武举和特科
 - 一、金代的武举
 - 二、金代的特科
 - 第五节 金代的恩例和特赐进士
 - 一、金代的恩例
 - 二、金代的特赐进士
 - 第四章 金代科举的考官制度和试题
 - 第一节 乡试和府试考官
 - 一、乡试考官
 - 二、府试考官
 - 第二节 省试和殿试考官
 - 一、省试知贡举官
 - 二、殿试读卷官
 - 第三节 考试题目和程文
 - 一、天会皇统年间的考试题目
 - 二、海陵朝的考试题目
 - 三、世宗朝的考试题目
 - 四、章宗至金末的考试题目
 - 五、程文举例
 - 第五章 金代进士及诸科举人的授官制度
 - 第一节 词赋、经义进士的授官
 - 一、中第后的各种仪式
 - 二、天会皇统年间汉进士的授官
 - 三、海陵朝汉进士授官
 - 四、世宗至金末汉进士授官
 - 第二节 女真进士的授官
 - 一、女真进士释褐授官
 - 二、女真进士官职的迁转
 - 第三节 恩例、宏词、特赐进士及诸科举人授官
 - 一、恩例、特赐进士、宏词科授官
 - 二、明经、律科、经童科举人授官
 - 第六章 金代科举榜次及魁元
 - 第一节 天会皇统年间榜次及魁元的考察
 - 一、天会年间科举榜次
 - 二、天眷皇统年间科举榜次
 - 第二节 海陵王和世宗两朝榜次
 - 一、天德正隆年间科举榜次
 - 二、世宗朝科举榜次
 - 第三节 章宗至金末科举榜次
 - 一、章宗朝及卫绍王朝榜次
 - 二、宣宗、哀宗朝科举榜次
 - 第四节 金代状元的籍贯、政绩和学术成就
 - 一、金代状元籍贯和政绩
 - 二、金代状元的学术成就
 - 第七章 金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 第一节 金代科举制度的时代特点
 - 第二节 金代科举制度的民族性特点
 - 第三节 金代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 第四节 金代科举对女真族的影响
 - 一、政治方面对女真族的影响
 - 二、文化方面对女真族的影响
 - 第八章 金代科举事迹考略
 - 第一节 四元及第的孟宗献
 - 一、四元及第 名扬天下
 - 二、孟氏的学问和生平
 - 第二节 一门三状元的燕京吕氏家族
 - 一、吕氏家世
 - 二、状头家世传三叶,天下科名占两魁
 - 第三节 辽阳渤海人的科举世家
 - 一、辽阳张氏
 - 二、熊岳王氏
 - 三、辽东高氏
 - 第四节 金代辽宁籍两状元事迹考略
 - 一、奥屯忠孝是女真进士科状元
 - 二、奥屯忠孝的籍贯
 - 三、奥屯忠孝的功与过
 - 四、词赋状元张甫事迹考略
 - 附录 金代进士题名录
 - 参考文献
 - 参考书目:
 - 元代卷
 - 绪论
 - 第一章 科举历史沿革
 - 第一节 科举停顿与儒户制的确立
 - 第二节 贡儒与科举
 - 第三节 元朝前期关于科举的争议
 - 第四节 科举的恢复与反复
 - 第二章 科举制度
 - 第一节 《考试程式》与《科举条画》
 - 第二节 考试内容和标准
 - 第三节 会试名额的地域分配
 - 第四节 国子监与科举
 - 第三章 三场考试
 - 第一节 明经
 - 一、经问、经疑
 - (一)四书疑
 - (二)本经疑
 - 二、经义
 - 第二节 古赋
 - 第三节 策问
 - 第四章 乡试
 - 第一节 乡试的组织与录取
 - 一、乡试的准备
 - 二、帘外官的工作
 - 三、帘内官的阅卷工作
 - 四、乡试组织的特征
 - 第二节 举子的应试
 - 一、推举和冒贯
 - 二、考试的准备工作
 - 三、考场纪律与作弊
 - 四、鹿鸣宴和赴试大都
 - 第五章 会试、殿试
 - 第一节 会试
 - 一、考试与录取
 - 二、“进士乡会”与落第“恩例”
 - 第二节 殿试
 - 一、考试和唱名
 - 二、“进士受恩例”
 - 三、进士授官及仕途
 - 四、殿试的特征
 - 第六章 科举的影响
 - 第一节 科举与元代社会
 - 第二节 科举与元代经学
 - 第三节 科举与元代文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古籍
 - (一)经部
 - (二)史部
 - (三)子部
 - (四)集部
 - 二、今人著作(以出版时间为序)
 - (一)专著
 - (二)论文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