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读懂任正非华为管理哲学的核心框架,追溯华为组织活力之源。

内容简介

华为的发展不是偶然的, 任正非开创性的管理思想和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华为之所以不易被人理解,一个重大原因就是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其源头上摆脱了商学院式的理论框架,仿佛黄河源头的九曲十八弯,既有观察现实世界、不断实践的人性感悟,也有横贯东西方的科学和哲学洞察。

熵原本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却被任正非用于研究企业的发展之道,任正非是较早把熵的概念引到企业管理中并系统阐述的企业家。熵的概念是贯穿任正非华为管理思想的精华。

《熵减:华为活力之源》一书精心选择华为内部针对任正非华为管理思想中的“熵”“熵减”等概念的讨论成果并编选成集,其中既有华为高层在管理理念层面的反思,也有中层及一线员工践行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无限贴近任正非华为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从而获得激发自身组织及员工活力的方法,更可以从中窥见华为组织活力的一斑。

目录

  • 版权信息
  • 《熵减》编委会
  • 序言 熵减的过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
  • 第一部分 理论探索篇
  • 华为之熵,光明之矢
  • 一、华为之熵
  • 二、光明之矢
  • 结语
  • 熵减 ——激活组织和组织的人
  • 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倾向,都是从有序走向混乱无序,最终灭亡
  • 熵的解药:华为活力引擎模型
  • 组织兴亡律与组织变革
  • 关于组织的一个公式:活力= 资源×(空间/ 时间)2
  • 文化力量与制度创新是华为崛起的两大要素
  • 怪圈:富营养症表现种种
  • 忘记完美,以最开放的举措实现组织熵减
  • “换血”与“输血”:组织年轻的唯一选择
  • 活力指数与活力指向:组织兴衰之本
  • 变革无力症,为什么是古今中外组织的普遍现象?
  • 提问环节
  • 新挑战,新思维 ——《领导力与新科学》导读(节选)
  • 耗散结构理论告诉了我们什么
  • 量子理论能帮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
  • 无形的“场”的概念与组织价值观
  • 薛定谔的“猫问题”与观察行为的两面性
  • 平衡与非平衡、稳定与不稳定对组织发展的意义
  • 熵减 ——我们的活力之源
  • 引言
  • 透过现象/What
  • 看本质规律/Why
  • 应用规律/How
  • 结束语
  • 为什么方向只能大致正确,而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 第二部分 业务实践篇
  • 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GTS实践之路
  • 服务平台化,优先搞定客户连接的数字化
  • OWS助力业务数字化,帮助分包商提升运维效率
  • “三个打破,两岸三中心”,实现交付模式转变
  • 交付数字化智能化,走向服务2.0
  • 结语
  • 熵减之流程、质量与运营
  • 一、回不去的研发速度?
  • 二、大禹治水,疏而导之
  • 静水潜流,做流程与质量管理体系的主人
  • 流程之殇,业务之失
  • 复杂的流程是怎么来的?
  • 简化流程怎么办?
  • 雪山上的夏尔巴 ——麒麟变革故事
  • 4G LTE Modem: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麒麟920:初露锋芒,爆款产品是如何诞生的?
  • 麒麟950:跨越自我,从鲁莽时代到业界Tier 1
  • 先进工艺:提前布局 决战巅峰
  • ISP:全球人才布局,麒麟拍照如何做到从追赶到一骑绝尘?
  • 跨越马里亚纳海沟 ——企业供应链业务优化,给2B业务带来2C体验
  • 莱茵河畔的咖啡
  • 速度与激情
  • 马拉松团体赛
  • 结语
  • 过于精细化的绩效主义就是熵增
  • 一、企业规模的上限受制于企业内部的运作成本
  • 二、降低内部运作成本,重在行动
  • 无路可退, 我们的背后就是莫斯科
  • 组织人员开放激活:吐故纳新,激发血性
  • 业务方向开放激活:扩大视野,积极转型
  • 运作管理开放激活:改变作战方式,简化管理
  • 重塑组织信任,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 财务指标背后的思考
  • 信任,是一个组织最大的成本
  • 重塑信任,让“30岁”的华为克服大企业病
  • 个人活力是组织活力和战斗力的基本保障 ——提升单兵作战能力的思考
  • 主官是组织导向熵减的关键因素
  • 激发团队的使命感是主官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 主官的信任与授权是组织活力的源泉
  • 关键时刻,主官的身先士卒是对团队活力最大的激发
  • 主官应该成为公司愿景和员工梦想之间的桥梁
  • 一切管理瞄准熵减
  • 快速熵减:主官带队打胜仗
  • 给负熵更多机会,负熵将还你更多惊喜
  • 深入一线,打造自我革新的低熵体
  • 为业务创新注入新活力
  • 困惑:回不去的研发速度?
  • 根因分析:研发体系已被“流程场”所影响,创新土壤呈现盐碱化趋势
  • 思考:面向数字时代的新业务发展,如何才能破局突围
  • 建议:在新业务领域,以外部为导向改变投资决策模式,为创新注入活力
  • 结语
  • 唯有希望,生生不息
  • 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
  • “员工只有认为自己在创造价值才有积极性”
  • 既有自上而下的战略投入,也有自下而上的自主创新
  • 融风险控制于价值创造
  • 信任是创新活力的保障
  • 开放,需要一颗柔软的心
  • 第三部分 百家争鸣篇
  •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耗散结构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耗散结构理论
  • 用力跑,朝着相反的方向
  • 熵与管理学
  • 永动机
  • 负熵
  • 任正非的在商言熵
  • 挣钱难,花钱更难
  • 耗散结构
  • 华为的厚积薄发
  • 做企业要警惕舒适
  • 华为能否走出战略无人区
  • 战略:华为如何领航人机智能?
  • 理论:华为如何先知于时代?
  • 组织:华为军团如何形成生态型协作?
  • 任正非提了二十几次的“熵”究竟是什么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4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华为活力之源

    如何保持熵减?保持公司的开放系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的成长就是熵减的过程

      在一个封闭系统里,系统的能量以及与能量相关的有序性是递减的,无序性、混沌性是它的归宿。高温自动向低温转移热量,由有序走向无序,这个过程就是熵增,最后的状态就是熵死,也称为死寂。避免熵死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耗散结构,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在耗散结构中产生负熵流,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每个生命体,每个组织,就处在看不见的熵增的传送带上。人以各种努力尽可能的朝传送带相反的方向跑,尽量延缓我们走到死亡的终点。看书对抗思维僵化,旅行对抗环境固化,健身对抗身体硬化,这些都是负熵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捕食活动,是从外界获取能量,对抗熵增的过程。平静的水面,如果不引入任何外部力量,那么它最终会变成一潭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把宇宙之定律,活用在生活与工作!

        学以致用,这就是华为为我们带来的活力与突破!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5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