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9千字
字数
2021-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治理,主要依托基层社会组织进行。
内容简介
本书对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组织机制、运作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研究,认为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推进文化建设,构建民众心底里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由此奠定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文化基础;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是化礼成俗,以便生活化地实现治理;传统中国社会基层组织具有多重性和综合性特质,这为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能够融治理于利益之中,化治理于普通生活中,规范与惩戒融为一体;官府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最终保障,使之得以有效进行。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三节 研究回顾与研究框架
- 第二章 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影响要素与基本思路
- 第一节 影响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要素
- 第二节 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思路
- 第三章 传统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
- 第一节 “罢黜百家”与社会治理文化基础的奠定
- 第二节 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 第四章 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现方法
- 第一节 化礼成俗
- 第二节 以多层面的外在约束规范人的行为
- 第五章 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机制
- 第一节 人的需求、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 第二节 宗族组织及其权威性
- 第三节 乡里组织及其权威性
- 第四节 厢坊组织及其权威性
- 第五节 行会组织及其权威性
- 第六节 基层社会组织的特质
- 第六章 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运作机制
- 第一节 推进道德教化
- 第二节 规范生产生活秩序
- 第三节 规范社会公共事务
- 第四节 调解各类民间纠纷
- 第五节 禁戒恶行以维护社会秩序
- 第六节 基层社会治理运作机制的特质
- 第七章 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保障机制
- 第一节 规则机制
- 第二节 官府的保障作用
- 第八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