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当原本平淡的人生,只是千万选择中的一个复本,你要如何定义自己的过去与未来?

内容简介

“你过得开心吗?”这是贾森在失去意识前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再次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轮床上,一位陌生人微笑着对他说,“我的朋友,欢迎你回来。”渐渐地,他惊恐地发现,面对的世界与之前完全不同。不同的并非周遭的景物,而是他原本的人际关系。

贾森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庭,有深爱的妻子,优秀的儿子,而在这个世界中,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结婚,妻子只是曾经相恋后来分手的女友,儿子当然也不复存在。他的身份不再是二流大学里的普通教授,而是人人崇拜的科研天才。贾森无法分清眼前的世界是梦还是现实,他只想快点回到原来的生活。

人生的诸多时点,都要面临非此即彼的选择。你选择了A,便会沿着A的路径一直走下去,于是形成你现在的世界。而当你选择B,则处于一个平行宇宙,过着与选择A截然不同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还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这些选择又裂变成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路径,不同的宇宙。这些人生会同时存在,在物理学中叫波的叠加。

你做出A的选择后,便对B选择的世界一无所知,你无法感知那个世界,这叫波的坍缩。但假如有一天,选择B的你后悔了,你是否愿意穿越平行宇宙,和选择A的你交换身份,体验一下复本人生?过往所有选择的组合决定了此刻的自己,但在薛定谔的盒子打开之前,你知道自己是谁吗?毫无疑问的是,在新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将面对自己内心深处最黑暗的部分。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1章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 第6章
  • 第7章
  • 第8章
  • 第9章
  • 第10章
  • 第11章
  • 第12章
  • 第13章
  • 第14章
  • 第15章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8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将叠加态和平行世界用故事展开

    看的时候被故事牵着,想知道结局。看完后,觉得不够酣畅。里面大量的科学设定 “降维” 成了 “打完这针再推开一扇门” 的动作…… 一针一投胎,一门一世界,老婆孩子我要回家~~~兄弟,当年把你救出来的那个姐们去哪儿了?是写着写着就忘了吗?一篇不错的沉浸式小说,特别有画面感。但很难想象是 2017 年的作品。如果再早 20 年,堪称神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完美的人生,也是值得过的

      本书已经拍成了电视剧,打分还挺高。同类题材让我想起杨紫琼的《瞬息全宇宙》     本书作者准备工作做得很足,有请教专业的物理学人士。立意比较深。    是否每个人都曾在闲暇的时候幻想过,如果当年在某个路口,做出另一个选择会如何?    男主的生活风平浪静,原本是出色的物理学家,为了家庭,当了普通大学的普通教授。有一天在回家途中被劫持,受尽了皮肉之苦和精神虐待。回家的路遥遥无期。   如果真的有平行时空,你愿意拿你现在的人生,现在的生活,和另一个时空的他 / 她交换吗?   时间是一条射线,我们走过的路,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遇见的人,凝固在过去。无数个选择,汇聚成了今天的生活。当你觉得遗憾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如果拿走你拥有的珍贵的东西,甚至用钱或者其他来换。你会如何。   活在当下也好,活在未来也罢,就是不能活在过去,不能活在纠结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生本就是一场自救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父亲 & 丈夫以爱为名在平行时空的求生之路,作为 17 年的作品有些老套了,概念不算新,平行时空和穿越也是玩烂的梗,从 X 战警中狼叔逆转未来,到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哈利波特通过时间转换器进行自救,再到复联三里面奇异博士预计了在未来 14,000,605 种可能而获胜的结局只有一种,还有蝴蝶效应、源代码、乘风破浪、李焕英等等无一不是如此。因此在故事线上并不抓人,相反比较震撼的是在面对各种分支人生时,自己出现的情感共鸣和细节描述的代入感,有在漫天大雪中的无力感,有在虚空世界中的无序感,尤其是在贾森和阿曼达发现分支人生是 “境由心生” 之后更是备受煎熬,无数个在过去生活中看似极其微小且无关紧要的细节都成了救命稻草,毕竟 “在疫情肆虐的某一个家中亲手送走了某一个平行空间中的妻子” 这种惨绝人寰的悲剧每经一次都把人推向疯狂了一步,对心灵冲击极大,即便你甚至很难说得清这到底是不是真实, 不真实在于这些人生是心理想象的投影,真实又是因为这条支线就是平行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一条,无从道德去评判,唯一感觉到的就是绝对的阅读压迫感。从中不难想象作为贾森 2 号是经历了 100 种平行可能才找到了现在的贾森 1 号,那种迫切的想要抓住生活稻草的向死而生和对妻子浓烈炙热的爱便可以很好理解。理性读后感:1. 大结局当中有那么多贾森被干掉,世界难道不会发现箱体的存在吗?如果大肆运用世界岂不是乱套了 2. 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我,什么是家,三个问题自己都有了新收获 3. 后面的部分偏重了感情戏,其实如果继续走悬疑这条线反转点可以有很多,想象空间也更大,比如其实我也只是一个分身,比如突然某一天丹尼拉也是一个分身,用一个盗梦空间似的开放式结局而不是 happy ending 感性读后感:文中的贾森无疑是幸运的,知道自己要去哪,也戏剧化地动用主角光环在最后一只针剂的时候回到了原来的世界,最后又感化了无数分身全身而退,但是这种情况真实发生的概率又能有多少?最有可能的真实情况就是无疾而终吧。在这场思想实验,从自己的每个世界路过,换个角度就会发现很多的理所都其实意义非凡,也有很多的习以为常都其实来之不易,比如被人爱,比如被期待,以前我们只用在一个世界里找到那个唯一的她,现在还要在各个世界里找到那个唯一的她,几何倍数难度的相乘,其实贾森又仅仅只是在寻找丹尼拉?想必每个复本都在寻求自我的救赎。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5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