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你有没有想过,美国中情局的行事原则和训练方法,都能应用到商业实务上来。

内容简介

离开商界加入中情局后,卡尔森找到了渴望已久的工作。她曾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搜索团队的一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工作。她没想到的是,从中情局获得的技能能够直接适用于企业。于是写作了《像间谍一样思考》这本书。事实证明,企业可以从间谍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不只是如何应对危机,还有如何实现卓越运营。卡尔森发现,中情局提高了她对于人性、新的信息技术以及潜在安全问题的敏感度。使自己在商业领域的工作展现出强大的优势。

卡尔森从她的人生经历出发,使用真实的例子,解释了一组间谍可以教你的原则:
锁定目标——找到你需要的人并了解他们 
引出信息——你不需要问问题来获取答案
反间谍——如何判断你的组织是否无意间泄露了信息
筛选——用中情局的方法来查找和招聘合适的人才

为了从其他人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中情局发明了很多方法。在商业领域,这些技术适用于寻求一份新工作、升职、做一笔大的生意、做一个有利的监管裁决以及其他情况。

目录

  • 版权信息
  • 01隐秘概念公开化: 情报采集的基本原则
  • 02特工训练营: 提升你的应聘技能
  • 03商业反间谍: 保护你的隐私
  • 04建立自己的团队: 中情局的招聘及组织策略
  • 05在肮脏的世界里保持干净: 间谍的道德
  • 06危机管理策略: 让真正懂得危机含义的人来告诉你
  • 07跟中情局学营销: 发展你的潜在客户
  • 08控制供应源: 供应链管理的隐性模式
  • 09间谍对决: 迎接竞争挑战
  • 结论 在充满竞争的世界里运筹帷幄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2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习间谍一些有用的处事原则

    有启发的 15 句话 1. 策略性诱导需要你通过一种和蔼可亲的方式问问题,而不会引起对方的警觉,这样对方有可能会透露一些通过直接问问题都不易得到的信息​2. 防范他人收集情报。从个人角度来说,最好的防范就是要增强自身敏锐的防范意识,提高识别骗局的实践能力。而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比了解其他的都显得更有效 3. 被盯上的目标组织都过于关注技术和实体安全,而间谍们对目标机构造成破坏的方法却都相对比较简单 4. 在情报界,一个间谍汇报的情报越是负面,他(她)的职业生涯却越光明 5. 你不必刻意地要求自己去喜欢求职者,但一定要去尊重并信任他们,与他们友好相处,不要引起争执或怀有敌意。但是,能否建立日后工作上的关系,就应该随缘,而不应在招聘中有所勉强 6. 如果你只是粗略地浏览某位求职者的简历,“走廊档案” 很可能会成为弥补你想了解的那部分资料的得力助手 7. 真想吸纳行业里的顶尖人才,你就不要让他们消磨在那些毫无挑战的岗位上 8. 最有成就的职员也可能是最难管理的职员 9. 你永远不会在那些做事雷厉风行的 CEO 们的书架上找到一本道德手册 10. 信息在 “需要知道” 的基础上传播既可 11. 隐瞒信息有很多理由,但这并不包括将团队成员置于竞争劣势 12. 在和你最大的竞争对手相处时,你更有理由去展现良好的品行,在和最轻视的对手交往时,也应该保持敬意。世界变化很快,你根本不可能预测到你的利益会和哪些难以想象的玩家重合 13. 顾客不会认为产品的问题是由你的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供应商造成的。他们只会认为,如果制成品上印的是你的品牌标识,那所有的问题都是你的 14. 不同阶层的人会对同一件事和同一个事实有截然不同的解读 15. 黄金般的声誉远远要比一名前情报人员给你教的任何肮脏把戏有价值重点整理 1. 选定目标是一种双管齐下的信息获取过程,使你充分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个人或组织。首先,你需要确定谁能让你得到所需信息。接下来,你需要巧妙地设计一个 “钩子”,以 “钩住” 目标对象 2. 针对目标对象制作个性化的 “钩子”,包括三个要素:初次见面的理由
    建立联系的理由
    持续见面的理由 3. 策略性诱导需要你通过一种和蔼可亲的方式问问题,而不会引起对方的警觉,这样对方有可能会透露一些通过直接问问题都不易得到的信息 4. 在企业情境中,策略性诱导是特别理想的技巧:产品首发会求职面试 5. 如果需要引出的信息性质敏感,且无从下手,你就要一步一步地接近它。首先,在与目标联系人开始谈话前,制定一份 “(话题)转换路线图”。预先布置几个用于聊天的话题,这些话题要具备相关性和合理性,最重要的是,对目标对象不构成威胁。接着,你可以毫不费力地从这些话题一点一点地转向更敏感,更重要的真正的 “兴趣话题”。有些话题是很贴心的,且具有普遍性 6. 通过熟练的目标选定,找到能帮助自己成功的人,通过策略性诱导,找到为取得成功而需要的信息,然后有条不紊、平静耐心地同目标对象建立信任、密切往来,做到这些,你将会惊喜地发现自己顷刻间身价翻倍,变成了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7. 传统的情报安全训练和精明的保密协议使用对保护你的敏感数据非常有用,但法律和技术防范措施能发挥的作用毕竟有限 8. 防范他人收集情报。从个人角度来说,最好的防范就是要增强自身敏锐的防范意识,提高识别骗局的实践能力。而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比了解其他的都显得更有效 9. 被盯上的目标组织都过于关注技术和实体安全,而间谍们对目标机构造成破坏的方法却都相对比较简单 10. 不要把这种内部的假想当作一种思维定势,而要在反间谍实践活动中把它当作一种实际的假设去鞭策你加强信息安全防范 11. 积极而有建设性地假设内部存在信息安全威胁:要确保自己的人脉根深叶茂尊重数据和直觉倾听你的诋毁者承认你的劣势和缺陷 12. 从反间谍活动的基本角度来看,任何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应该注意以下这些事项:辞职员工将去何处任职?辞职员工曾任职于公司何处(哪个系或科,哪个部门,哪个分公司或哪个技术小组)?新员工来自何处?公众对贵公司的评价如何?谁挖走了公司的顾客和客户?竞争对手多长时间能赶上贵公司在特定时期内的发展变化?13. 在情报界,一个间谍汇报的情报越是负面,他(她)的职业生涯却越光明 14. 增加公司的竞争情报风险:雇员频繁进行海外出差(出国游)海外津贴或海外合作伙伴关系大量使用分包商风险高、机会少、竞争强的行业信息技术存在漏洞与外国政府接触以取得业务管理权和经营权心怀不满的雇员(不管前雇员还是现雇员)经常生产盗版产品高度专业化技能人才短缺人才构成中缺乏称职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染上了易给情报分子窃密机会的不良嗜好 15. 无论你是雇用新员工,还是从组织内部提拔候选人,或是找一个临时工完成一项短期任务,你需要明确掌握空缺职位所需的关键技能要求和理想人选的简要概况。许多企业一遍又一遍地犯以下三个错误:靠直觉招聘人才创造模糊空洞的招聘标准重建组织运行模式 16. 在面试时,请记住:你不必刻意地要求自己去喜欢求职者,但一定要去尊重并信任他们,与他们友好相处,不要引起争执或怀有敌意。但是,能否建立日后工作上的关系,就应该随缘,而不应在招聘中有所勉强 17. 走廊档案:由于间谍人员只会在走廊或过道里悄声讨论一些情报,但他们的资料不会出现在正规的人事档案里。“走廊档案” 涉及的要么是求职者们光鲜的一面,要么是他们糟糕的一面。如果你只是粗略地浏览某位求职者的简历,“走廊档案” 很可能会成为弥补你想了解的那部分资料的得力助手 18. 中情局采用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策略,它们不但会使雇员变得绩效卓越,还会促使整个组织变得高效:鼓励经常换岗
    成为简历的 “亮点”
    因人定岗,不要因头衔而定岗
    为工作增添乐趣
    为单打独斗之人创造机会 19. 真想吸纳行业里的顶尖人才,你就不要让他们消磨在那些毫无挑战的岗位上 20. 最有成就的职员也可能是最难管理的职员 21. 你永远不会在那些做事雷厉风行的 CEO 们的书架上找到一本道德手册 22. 既不 “软弱” 也不学究的强硬准则和经验:像防寒和保护自己的血汗钱一样保护好自己的声誉和诚信要明白鲨鱼是吞食同类的一个族群信息分块保存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撒谎:包括组织内最常见的一类谎言,遗漏的谎言。一方面你要做一个死不泄密的人;另一方面,也要做一个不为无价值之事保密的人找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错误承认职场生活能够反映个人生活接受忠诚转变带着戒备心理与对手同眠共枕紧急事情紧急行动尊重法律带来的意外之果要对整个信息供应链负责精心用好每一笔钱:秘密世界进行的是现金交易经济 23. 中情局信息传播的一般规则是:信息在 “需要知道” 的基础上传播既可 24. 许多中级管理人员会将隐瞒信息看作竞争优势,为了享有更大的权力,他们严防同级同事和下属占有信息。隐瞒信息有很多理由,但这并不包括将团队成员置于竞争劣势 25. 在和你最大的竞争对手相处时,你更有理由去展现良好的品行,在和最轻视的对手交往时,也应该保持敬意。世界变化很快,你根本不可能预测到你的利益会和哪些难以想象的玩家重合 26. 在中情局,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道德失误也会暗示某个人性格上有缺陷或有诚信问题,也说明他(她)不适合在中情局这个对诚信要求极高的机构工作 27. 危机管理策略:凝聚共识,团结内部各种力量持续认可并奖励功绩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找到高级管理人员发布清晰的指令下放特权重新整合分配资源保护危机中的前线员工用激励创造忠诚用受益建立信任 28. 在危机期间如此专注于自我,只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精神打击 29. 为了在危机期间凝聚共识,团结内部各种力量,企业必须坚持以下三个标准:绝对诚实坚持强烈的目标感提供可兑现的承诺 30. 革新策略:依靠技能而非职称去选用人才迅速部署各种团队使其自主履行各自职责,勿让官僚主义抬头对不适用的过往事物彻底撒手 31. 来增加目标接受交易可能性的八个技巧:做个变色龙
    争取第二次会面
    扔掉陈词滥调
    听说适时结合
    分析自我缺陷
    了解他人的缺点
    定期约谈
    避免正式谈判 32. 情报界现实中的谈判策略:将与会人员数量缩减到最小
    瞄准高层
    知道谁是决策者:部门负责官员也并不总是真正的决策者
    谈判地址应对双方都有利
    给出一个对手难以拒绝的报价
    持续跟进
    保持积极的态度 33. 顾客不会认为产品的问题是由你的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供应商造成的。他们只会认为,如果制成品上印的是你的品牌标识,那所有的问题都是你的 34. 对于供应商来说,有四个问题值得注意:两周内能做多少准备工作?应挑选哪些员工接受面谈?面谈得在工厂里负责提供面谈时的翻译人员 35. 如果你的业务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供应商或分包商完成,那你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业务的管控 36. 建立一个安全合法的情报网络:寻找那些一线体力劳动者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提供慷慨的支持树立你的权威 37. 不同阶层的人会对同一件事和同一个事实有截然不同的解读 38. 情报界的实情是,卧底工作较量的更多是心术而非战术。知道如何去控制认知和观念比知道一些细小的东西更重要 39. 改善你的发展机会:从高层着手。为了改善职业仕途,你需要了解组织的领导力研究竞争对手
    建立一个帝国 40. 你的领导力分析评估,观察并分析你公司的决策者:在领导内部圈子的人都有什么特征?领导会给哪些人奖励?领导会对哪些人进行失败惩罚?领导从组织内部提拔的人和从外部聘请的人之间有什么差异?41. 分享情报界的分析模式和策略,适用于研究企业外部竞争:研究竞争对手的行为模式:评估竞争对手的行为模式需要彻底了解竞争对手的历史,对其领导力进行全面分析,并了解其重要的人事变动利用对手的变化学会否认和欺骗:目的是让对手拿到假线索和不准确的信息以便自己的真实工作不被发现建立一个联盟 42. 中情局遵循警告义务原则,要求情报人员接收到他国即将遭受袭击威胁的可靠信息后,立即通知外国政府机构。这个原则甚至也适用于美国的敌对国家 43. 诚信是一种有价值的商品 44. 黄金般的声誉远远要比一名前情报人员给你教的任何肮脏把戏有价值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建立信任、密切往来?

      我曾经在公号里推送过一段文字:


      如何见到你想见的人并且保持联系? 我从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为了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报媒介人, 中情局的官员会花费大量时间针对目标对象制作个性化的 “钩子”, 一个合适的 “钩子” 通常包括下面 3 个要素: 初次见面的理由, 建立联系的理由, 持续见面的理由。 中情局教导我们, 建立信任、密切往来需要通过自然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接触, 要靠自身的专业能力证明自己值得信赖。
      “若每次会谈时你都为客户端上一杯拿铁咖啡, 你或许会得到对方的喜欢, 但是这种喜欢其实仅仅停留在咖啡因层面上, 你的殷勤不是续约的保证。”
      如果你喜欢上这段论述,可以翻翻这本书。

        7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获得特工级的思考能力

        见识过谍战片里的顶级特工轻松自如破解我们眼中的难题后,除了对于他们面对挑战应对自如的羡慕之外,更会对他们是如何进行思考冲满好奇。作为前中情局员工,作者利用其独特的间谍级思考,成功进入商界,并且游刃有余。这种独具特色的内容值得了解。

        如果冲着了解间谍的好奇心,我更建议去阅读《美国情报界》,虽然很枯燥乏味。看这本书的关键在于了解作者看待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面对通常的商业难题如何借鉴间谍的思考能力,重新发现一片天地,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他们正是因为来自外部才可以打破内部人的各种观念枷锁,对于基本问题有着重新的思考和认识,从而形成不同的结题思路。间谍的结题思路对于常人来说可能更是清奇,充满了惊喜和意外。跨界和混搭,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这种熟练进行能力迁移的本事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值得提醒的是,不同行业之间毕竟存在差异,所以在具体的实践中避免生搬硬套,本书的思考更多的作用还是借鉴和启发。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