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咖啡演进史绝不像 “牧童说” 那么单纯,三言两语就足以交代一切,其间牵涉复杂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撰史者心态。虽然 1500 年以前的咖啡史出现断层,即使有相关记载也残缺不全,但咖啡史观有必要重新建构,故笔者不揣浅陋,重新推演两千年来咖啡饮料进化历程如下:(一)公元 6 世纪:盖拉族嚼食咖啡果子与咖特草。(二)9 至 11 世纪:波斯名医以咖啡入药。(三)1405 至 1433 年:郑和下西洋,加速咖啡世俗化。(四)1400 至 1470 年:咖啡教父夏狄利与达巴尼倡导 “咖许” 与咖瓦饮料。(五)1511 年:麦加查禁咖啡事件,咖啡 “有史时代” 降临。(六)1555 年:阿拉伯咖啡宫殿斗艳,欧洲人惊艳。(七)1671 年:罗马奈龙教授编造 “牧童说”。(八)17 世纪:欧洲咖啡馆乍现,欧洲人更清醒。(九)18 世纪:欧洲列强巧取豪夺移植咖啡树至印度尼西亚和中南美,打破也门对全球咖啡市场的垄断。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一本介于专业和业余之间的书,晦涩有余,趣味欠佳作为一个咖啡小白,我是希望从这本书里得到一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咖啡烘焙的方法,产地的区别以及如何冲泡咖啡的手法,或者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咖啡机的介绍,以及适用于各种专业以及家用的咖啡机的选择的区别。这本书关于咖啡的历史写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如果能把历史典故和传闻写得更为生动,有趣就更好了。中间关于产地部分虽然篇幅较长,内容也乏善可陈,但是的确增加了一些知识。可是关于烘焙部分就太过冗长,对于业余人员来说,就有点生涩,加之采用了很多的专业的实验数据,就显得太为生涩,阅读中我都是快进跳过。而我最希望学到的关于咖啡萃取的过程,咖啡机的选择,不同的咖啡机适用于怎样的家庭或者专业场景,波痛得咖啡多如何萃取,适用于怎样的场景,却只字未提,令我颇感失望。总之,如果你是咖啡小白,那么可以多花点时间去阅读他的咖啡历史咖啡产地这一部分,但如果你是专业从业人员,则不建议你阅读此书了。另外,本书的作者是台湾人士,使用较多笔墨描写台湾地区的咖啡历史与人物,对大陆的情况却少有涉猎,并且此书成于 2010 年前后,当今国内的咖啡市场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惜书中的视角和知识已过于老旧可读性不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