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道德经》是辩证法,人生减法
南怀瑾老师说道家是药店,这个比喻很赞,人生和社会困顿之时,建议看《道德经》,年轻人昂扬奋进,学习儒家,立大志,追求三不朽,需要久久为功的 “寸进”,而到困顿之时,人到中年应该学习《道德经》,中国人最早的朴素辩证法。《道德经》全书 五千多字 ,八十一章,西方认为都是些格言太简单,其实是汉字的记载特性,记录结论没有推导过程,对于这五千多字几千年来,多少中国知识分子都在研读参悟,各种解读汗牛充栋,我的学习经验是原文多看烂熟于胸(锻炼记忆力推荐背诵),这样其他各种解读和讲解都可以当成同学间的 “讲用”,分享心得,同感可欢喜,不同意或不理解也无所谓,这种人间大道,如同洋人的《圣经》,经常参悟对身心有益。《道德经》通篇 81 章就是不断教导和辨析 “有和无” 的辩证转换,「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中华文明是向内求的 “道德” 论,“修身齐家平天下” 所用的道理是一样的,是修身还是平天下看外部条件和 “天时地理”。人到中年应该读道家,教导人如何取舍,心理放松,“自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已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做减法,在现在这个物质和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精神上的减肥,学习《道德经》。「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它的否定的理解,和它必然灭亡的理解」(马克思)本书除了封面做的太 low 以外都不错,好处在于很精简,12.5 万字,原文 + 白话译文 + 精简现代的小故事引申分享,可当成学习《道德经》的入门课本。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66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怎么都看不懂的《道德经》,被度阴山用几个小故事讲透了!轮扁制轮:“道” 不可言说齐国的制轮高手轮扁有一次和齐桓公分享自己的制轮心得,他说:“我做的轮子非常好。可每当我把诀窍说给儿子听时,他要么感觉我说得很浅,要么感觉我未说全。哪怕我每次说的是同样的心得,都和前一次有差别。后来我明白了,真正的心得是无法说出来的。‘道’也一样,一旦形成文字和言语,就会产生谬误和偏差。” 推恩令:“无为” 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避免采取有敌意的行为推恩令的内容很简单:将原本只能由诸侯嫡长子继承的封地,分给诸侯的所有孩子。久而久之,封地被切割,大诸侯变成了小诸侯,大诸侯的威胁消解于无形。这就是 “无为”—— 避免采取让对方感觉到有敌意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解决问题。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道德经原来可以这样读这本书将《道德经》81 章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每一章都包含了原文、注释、译文,以及度阴山老师对于本章的讲解。这样的编排不仅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的意思,还引用了古今名人们对其内容的解读,并写出了他自己的观点,这可以让我们从各个角度全。面地理解每一章的意思。我个人就很喜欢度阴山老师的解读方式,简单易懂,他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将抽象的描述转化成便于理解的故事,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文所要表达的观点。是我目前看过的白话解说《道德经》的书籍中,最友好、最易懂的一本书,强烈推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解构玄奥,重获生活智慧解读 “道” 的概念:通过历史小故事等方式,阐释 “道” 不可言说的特点。如轮扁制轮的故事,说明真正的 “道” 如同制轮高手的心得,难以用言语完整表达,一旦形成文字和言语,就可能产生谬误和偏差。解析 “无为” 思想:指出 “无为” 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避免采取有敌意的行为。以推恩令为例,将诸侯嫡长子继承的封地分给所有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诸侯威胁,这就是 “无为” 的智慧,是一种不引起对方对抗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强调修身养性:书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指导读者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和谐。度阴山认为,通过反思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更好地理解《道德经》中提倡的道德准则,培养道德品质。结合现代生活:将《道德经》的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读者明白无论是面对人际关系、工作挑战还是自我成长,都能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找到应对之道,如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和谐共处和生态观念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学道德经心得,做园丁不当木匠生了她(他)养了她(他),并不意味着她(他)是你的私有产品。团队成员或者孩子的成长有你的贡献,也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对他指指点点、好为人师、颐指气使、甚至喜欢左右别人;如果你整天把你的贡献挂在嘴上,贡献最少也得打个三折。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更不意味着你就可以替人做主,甚至妄想主宰他的命运。掌控所有,主宰一切是生命的本能,很珍贵,但是你用错了地方,用错了时候,就成了罪过,就得承担相应的后果。掌控自己就好,让我们的行为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春雨润物细无声。做智慧的园丁,绝不当蹩脚的木匠。语言上的喋喋不休,意味着灵魂上的奄奄一息。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生育和养育孩子,更重要的是给予她(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和尊重他们的独立性。稍微多一点的深入思考,我们就会明白,孩子或者团队成员是独立的个体,即便在基因上,她(他)们会有遗传,也会有融合和变异,她(他)们有自己潜在的优势和特长,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我们不能将她(他)们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支配和控制。作为父母或者作为领导,我们的贡献只是孩子或者团队成员成长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她(他)们自己的探索、学习和成长。在她(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肯定、可以鼓励、可以建议、可以引导,更要全心全意、全力以赴的支持,但绝不可以干涉他们的生活。作为父母或者领导,在一定程度上会处于优势地位,这时候恰恰要注意的是,绝不可以替人做主,甚至妄想主宰她(他)的命运。我们应该尊重她(他)们的自主权和独立性,鼓励她(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自己的选择。可以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必须掌握在她(他)们自己手中。作为智慧的园丁,我们的角色是引导和支持孩子或者团队成员的成长,而不是强行塑造她(他)们的人生。关注他们的兴趣和潜力,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机会,帮助她(他)们发展自己的才能和个性;鼓励她(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我们的期望去生活。绝不当蹩脚的木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00 多年前,老子就告诉我们:生而不有,为而不侍,长而不宰。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道德经其实很好懂八十一篇,八十九天读完,中间有过偷懒的几天,还有看小说来不及看的时候。其他时间一天一篇,阅读、抄录,第二天早上再朗读一遍。虽然不知道这样效果怎么样,但是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打算换个版本的再来一次。度阴山这个版本,确实比较通俗易懂,特别是加上不少小故事,立马让《道德经》变得鲜活起来。虽然有些解释个人不太认同,但是又有谁规定每个人不可以有自己的专属解读呢。不过我觉得如果是刚开始接触《道德经》,还是应该先看南怀瑾的《老子他说》和韩鹏杰的《道德经说什么》。因为初期的基础还是很重要的,形成客观印象了要再改过来,所耗费的时间会比新学要长太多了。但整体来说,这本解读很增加《道德经》的可读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因为博主推荐,于是读了这本书。常常觉得,读书,也是有缘分的。了解之后刚好心动了,翻开之后刚好动心了,一切都刚刚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谢这种加上历史故事的解读,倘若让我直接看原文,怕多半是看不懂的。但加上解读和历史故事,就容易些了。看完之后,觉得道德经真的是把辩证法用到了极致,于是,如何凡事都没有定论,于是,面对工作中的苦辣酸甜,生活中的离合悲欢,似乎都会淡然很多。因为辩证,一切让人难受的似乎没有那么难受了,之前让我纠结在意的,似乎也没有必要了。心态平和了很多。当然,这种平和,不是无可奈何的认命,不是自我安慰的阿 q,而是心甘情愿的接受,是甘之如饴的豁达。而正因为平和,似乎不那么容易被情绪左右了,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可以超脱出来冷眼旁观,细细分析,寻找对策,付诸实践。原来还可以这样,人最大的敌人果然是自己。工作调动后,我一直有些郁闷,但又无可奈何,今天 z 先生提醒我,我之前看书时说过,人不能总待在舒适区,想要提升,就应该主动去面对不愿面对的,去做不想做的。瞬间释然。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知行合一,战胜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