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9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用爱守护天性,以信任点燃成长,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与孩子彼此成就的双向奔赴。做孩子的充电站,而不是遥控器,给他无条件的支持,许他自主探索的勇气。养孩子像栽花种草,少点拔苗助长,多点信任浇水;少挑虫眼黄叶,多夸新芽花苞;自己也要经常施肥(学习),园丁长好了,花草差不了!1. 无条件的爱是成长的根基,养育的真谛是无条件的爱,不以成绩为交换,不因错误而动摇,让孩子始终确信我值得被爱。别拿爱讲条件,孩子考得好也爱,考不好也爱,闯祸了还是爱,这才是真心对他好!爱孩子要像阳光和水对植物 —— 阳光不会因为今天花开得不美就躲起来,水也不会因为叶子有点枯就不浇灌。根基稳了,枝叶才能茂盛。2. 点亮优点而非修正缺点,教育的本质不是纠正缺陷,而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种,让好奇心驱动探索,让创造力自由生长。多夸优点少挑刺,别老盯着孩子哪儿不行!他喜欢啥、擅长啥,你就多夸夸那儿,孩子自然越来越棒。就像挖金子 —— 总是盯着沙子(缺点)很沮丧,但你换把放大镜专门找亮点(优点),就能发现宝藏。鼓励得多了,金子会发光。3. 放手是最高级的管教,不管教的勇气,是信任生命的自有力量;少即是多的智慧,方能唤醒孩子内在的蓬勃生机。该放手时就放手,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比如收拾书包、选衣服),你就别插手。你越懒,他越能干! 学骑自行车 —— 大人不放手,孩子永远依赖你的辅助轮。当你大胆放开手,孩子可能摔一跤,但很快就能骑得飞快。跌过跤,才真正学会奔跑。4. 错误是成长的珍贵勋章,犯错非耻辱,而是学习在呼吸,当孩子跌倒时,请递上理解的双手,而非责备的刀斧。犯错时别骂,要教,孩子犯错太正常了,别急着发火。跟他一起想想下次怎么做好,比打骂有用一百倍。小树苗长歪了 —— 不是拿锤子砸直它,而是松松土、扶一扶、适当修剪。指责像锤子,让孩子更歪;教导像养料,助他向上长。5. 教育终指向自我觉醒,父母最深的修行,是以身照亮孩子的路,当我们活成终身成长者,孩子自会追随光的方向。教育本质是父母的自我超越与共同进化。家长也得一起长,想让孩子爱学习?你自己也得看看书、学点新东西。孩子是跟你学的,你上进,他就不掉队!两棵树紧挨着 —— 如果大树(父母)只顾低头指责小树(孩子)长得慢,自己却不往上长,小树很难看到阳光的方向。只有大树努力伸展枝叶,小树才知道该怎么长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做好自己

      教育就是你的模样,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园丁,不当木匠!

        樊老师的教育理念深得我心,育儿路上,就是把自己重新养一遍,或者说,孩子就是自己的镜子,从孩子身上看见自己人性的弱点,你每一次的愤怒之中,都隐藏着你内心深处的痛楚,那你自身的弱点,你受不了的地方,与孩子无关。有孩子与没有孩子,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感悟与体会,ta 是对你自身的照见。陪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打造学习型家庭,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记住这句话:孩子不会成为你期待的样子,ta 只会成为你的样子!爱 ta 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家长们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

          各位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看一看这本书,樊登老师关于孩子成长、亲子关系,展示的太好了,不论你是哪个阶段的家长,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仅是一本好书,更是一本好的索引书。

            这是读的第一本樊登老师写的书。 起因是自己有一天没忍住打了孩子。然后就非常后悔,想找一本儿童教育类的书学习一下,结果樊登老师的这本书里面反复讲打骂孩子是什么心态,会有什么后果,该怎么纠正?我觉着真是久旱逢甘霖。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樊登老师反复强调的。正向管教这种理念,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经常夸他就是那种人。或者说他正朝着那个方向努力。而不要反着说批评他的错误。更不能打骂。因为儿童的杏仁核是行为主导,后续从足够安全的环境中成长,他的前额叶皮层才能够逐渐发育,理性才能够占主导。当然这本书除了樊登老师自己的一些教育理念,他还引用了大量的教育著作,中国的国外的很多。每种观点都有出处。这点非常宝贵。这让我能在下一步的阅读中去寻找更好的书籍。所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很好的亲子教育书,更是一部很好的教育书籍的索引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做好自己

              看完后反思自己,自己离一个好爸爸的标准还很远,但我想只要自己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肯定离好爸爸的标准越来越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你在带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者即将为人父母,翻开这样一本书将会受益匪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孩子好与不好的成长都是通过幂次法则,在某一瞬间突然变化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多给他一些关爱,久而久之,这些正面的影响会在某一天喷薄而出,浇灌出人格健全、善于学习、充满阳光的孩子。2、鼓励孩子,而不是随时纠错,帮他培养自己的内驱力。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他无条件地信任和依赖我们,这种爱里面不存在交换、恐吓尤其是威胁。 3、培养一个人最重要的时机,不是在他做错的时候,而是在他做对的时候。当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告诉他怎样做是对的,并且告诉他为什么,这个孩子才能变得越来越自信,并且能够做出大量的正确行为。而做错事的时候,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而是跟孩子拉近亲子距离的最佳时机。  4、不要跟孩子总讲道理,因为内向型的孩子本身就容易思虑过度。他们容易琢磨各种事情,把一个细小的问题放大。如果你总是跟他讲道理会让他非常焦虑。不要总是反驳孩子,也不要经常跟孩子展开辩论,更不要轻视和忽视他的需求。5、作为父母,我们要激发孩子对自己的爱,让孩子认为自己有能力,可以管住自己,并且知道管住自己这件事是很重要的。父母通过理解、表扬、赋予孩子价值感,以及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等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6、管孩子最高的境界,叫温柔但有边界。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但不是宠爱他。我们借由孩子成了更好的、成熟的人,在有孩子之前,我们都是孩子。随着我们孩子的成长,我们一点点看清了自己。我们要慢慢调整、改进,学会好好沟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倾听、放手,学会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管教的勇气

                    5.1 期间给娃报了 100km 徒步挑战,遂我跟爸爸在家清净修养了几天,拿起书架上的书便翻了起来。樊登这本书很好读,全程的观点跟之前看到了园丁与木匠等书的观点很一致,很多东西不要给孩子强制性的管束、做教练、做顾问,当孩子的朋友,在教养这个事情上跟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家和万事兴” 环境好了,家长做好自己了,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了,孩子便会自发地去追求好生活,我们只是陪他走一段的同路人,他的这一辈子还需要他自己慢慢去走,我们跟他站在一边,帮他一起战胜困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家长给孩子的三根支柱

                      价值感、无条件的爱和终身成长的心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为母亲前的功课

                        ①用成长型思维代替固定型思维。将为人母,带着好奇探索未知。用阅读缓解焦虑,用知识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用一个个案例和故事稳心态②作为家长,轻松一些,所有与孩子相处的问题都有解法,只是有没有探索到而已。看完每一小节,都会引起一些思考,这些思考也许就是自己的成长。孩子不是父母的作品,而是他们的守护者和浇灌者。家长的作品,永远都是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长的觉醒

                          给与孩子更多的宽容,鼓励。和孩子共同成长,进步。让孩子能够自己掌控生活,产生内在的自驱力,而不是一味地监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好的一本家庭教育指南,引用了很多当今先进的教育理念。建议当父母的都去看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养育的真谛是无条件的爱,教育的本质不是管制、不是设定,而是引导和塑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身体的成长是有时限的,也有天花板的。但心灵的成长,认知的成长,是有无限空间和时间的确。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能成长好,因此会拼尽全力地使出各种招数。但在这个全速冲刺的过程中,我们却忘记了自己的成长,尤其是忘记了让自己的认知在不停变幻的时代下能与时俱进的迭代升级。顽固不堪的老旧思维,锁死了孩子向上成长的空间,也让亲子关系濒临破裂。作为父母,如果没有觉醒到自身终身成长、学习的重要性,就不能陪伴孩子走向幸福之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樊登老师的新书《成长的觉醒》让我感触颇深:1、这些年对他们的陪伴实在太少,年轻时的认知一直认为努力去挣钱,才能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才是对他们负责,才是最爱他们的表现,并且也以挣钱的多少来评判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但我忽略的一点,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扮演着各种角色,不但是女儿、妻子、妈妈,还有同事、朋友、同学…… 要不停地去转换和扮演好每一个角色,人类是社会的产物,既要工作还要生活;2、因为想挣钱,选择了一个无节假日的工作;因为忙,无暇顾及家庭;因为有家人的支持,一门心思的投入工作认为理所当然;其实不然,工作和家庭本就可以兼顾,尽量协调和平衡,做好每个角色;3、一直觉得只要能挣钱就是成功,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也从来没想到要去完善和提升多角色的能力,不愿意面对家庭琐事而选择逃避,这也是是极不负责的表现,正所谓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唯有做好老师的角色,让孩子看到、知道、懂得,才是言传身教,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4、妈妈这个角色也是第一次做,也不知道怎样做才算优秀,只有努力成长、学习,弥补自身的缺陷,重新认识自己,在过程中去成长、去优化,只要有一颗想做好的心,不断总结和迭代,就能在成长的路上一路前行,我陪伴他们长大,他们陪我变老;5、我的完美主义理论需要去改变,用良好的心态,去接纳他们的一切,善于发现优点和问题,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去赞美、去鼓励,去陪伴他们在一次次的挫折中起身再出发,允许一切发生,允许他们的不完美,正如人生本就是一场修炼,是一种经历和成长的过程;6、唯有父母从思想上、精神上、行为上去学习、去改变、去成长,才能更好地陪孩子成长,当他们跌倒时去鼓励、去共同面对、去做他们坚强的后盾、总结经验;当他们优秀时,去赞美、去肯定、去发扬和保持优点;7、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父母的言传身教,接受不抱怨,接受自己的成长,接受社会的现实,用正确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也希望他们在成长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生活,面对一切困难挫折时,用智慧和勇气去化解,从而不断成长和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长的觉醒,需要成长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会当父母也是一门技术活

                                      不是每个父母天生就会当父母的,这个是需要刻意练习掌握的本领。用成长思维看待自己,才会一样看孩子。言传身教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事。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丢到学校,丢到好学校就完成自己的责任。这是最简单的方式,低效率的付出,真正的高阶教育是与孩子一起成长。顺着孩子的想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孩子掌控力。成长是个马拉松,不要在学习阶段就把孩子的力量压榨完。课题分离,孩子不是你未实现成就的替身,你是你,他是他,只是借你的肚子来到人间。把孩子当成有缘分的朋友。不用患得患失,早点让孩子承受挫折是福气。不确定性会伴随他,你陪不了一辈子。把自己活精彩就是最好的教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道理很透彻,但有点自恋

                                        读完了这本书,很多道理确实很正确,也贴合日常。就是没有看到一个嘟嘟妈妈和孩子互动的案例,唯一提到的奶奶和姥姥也是 “反面典型”,难道养育嘟嘟过程里都是爸爸的好作用吗?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