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外国人看中国

    非虚构纪实文学外国人看中国,本书作者和何伟应该是比较 “著名” 的,本世纪初正值中国转型,社会动荡,在中国生活娶妻的外国人,他们眼中的中国还是可以当闲书看,何伟写的三部曲里《江城》写的好,本书作者两本书这本还可以,因为感情比较真挚,毕竟是和老婆家乡人。东北在本世纪初正是悲惨衰落的时候,但外国人在那片土地上还是安全和自在的,当然他们对中国和一切发展中国家总是 “俯视”,挑毛病。中国人那个年月也确实土,仰视,让他们充满优越感,类似所有英美文学对殖民地的描写,有感情写的是同情,但骨子里不认为对方在奋斗改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位美国女婿眼中的东北

      我这位东北人在老外(迈克尔。麦尔)写的游记里系统地了解了家乡的历史,这样的游记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对游记的认知。作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走了很远的路、在妻子的老家东北乡村(荒地村)深入地生活了一年,为儿子完成了一本寻根之书。书中景致的描写细致入微,人物亲切生动,同时不得不叹服翻译的功力,可以让人忘记这是一本译作,完全如母语般写作。文字时常很幽默、时而很动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娓娓道来很亲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外部视角去看,更真实而有趣。麦尔对东北历史的追寻给了我很多可以下一步涉猎的线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站在外国人的视角,看我们原来是酱婶的。

          原本只是为了聊聊最近家乡 “尔滨” 的火爆,和自己体会了一把海外游子对待祖国时的心境。特意挑了一本聊东北的书。然而,没想到这本书却也是那么的精彩。让我忍不住在写完对家乡的一片痴念后,还想动笔写写这本书的阅读感悟。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美国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出生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同样寒冷的一个小农村。说那里的生活体验和东北是很像的。作者本身是受雇于国家地理的签约记者。属于公派出国采风写作的。只不过他娶了东北当地的一位姑娘,所以算是中国的女婿。而这个身份和对中国的热爱,使得他可以很快融入中国东北的乡村。当然,他的爱人,也就是我们那位东北姑娘是在香港任教生活的。他们属于两地分居。作者在姑娘的老家 “荒地村” 住了好几年。中间自然是有探亲假的,也就是在成书的那一年,他的爱人怀孕了,有了小宝宝,作者才结束了这次采风。然后就有了这本《东北游记》。这本书成书和出版是在 2017 年的 1 月,放现在一想已经是疫情前的时代了,那时候还是奥巴马执政期,那时候中美还没有贸易战,那时候我们还在看漫威的电影,那时候中美之间的友好远胜于现在。而那时候作者还可以在我们大地上随意的游历,观察我们的风土人情。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好玩。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在阅读感悟里表达过,阅读如同穿越。就好比今进入到了作者身体里,跟随着他的描述,全面体验一种在他的视角里是如何观察世界的。我曾经在一个作者的视角里看过英格兰 17 世纪时的乡村,也曾经以一个作者的视角,从新加坡开始,自广州进入内陆,游历了大半个中华民国时代的各个城市,也层伴随着一个作者走遍了非洲五十几个国家,跟随另一个作者游历中亚五国。。。太多次的穿越了,我乐在其中。然而,今天的体验是全新的。我居然穿越成一个老美的视角,来观看我出生长大的那个片家乡,体会着他用说给美国人的言语介绍着我们的孔子,我们的李白,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用词,我们的国歌,我们的爱国教育。这本书时不时就让我笑出声来,我们或无比熟悉,或引以为傲的一些事物,他都要用便于老美容易理解的话语重新说一遍。当然,以为他是在整个东北三省游历,所以到了长春他就聊聊伪满政府,到了大连,他会聊聊大连的博物馆,还是有那个不能提的名字对这个城市的建设,到了我老家黑河,他会给你讲爱辉跳跃,会讲海兰泡,会讲布拉戈维申斯克,而到了长白山,他有讲了当年美过的记者和传道士进入中国开始艰难的传教之旅,里面有一段让我特别惊奇的是,满语现在几乎已经要消亡了。我一直以为这几个大的自治区是解放以后就存在的。没想到满族的自治区是到 1983 年才确定下来。而因为大清两百年的统治,满汉融合的比满蒙都彻底。而他对满清八旗的描述更是让我笑出了声。我节选了一点,大家感受一下:“该组织是由来自蒙古的女真和汉军一起组成的,名为 “八旗”。里面包含了类似于俄罗斯哥萨克人的世袭庄园制度和武装种姓制度,将疆土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分别划归于正红、镶红、正黄、镶黄、正蓝、镶蓝和正白、镶白这八面旗帜之下。” 我头一回听别人这样介绍我国的一些名词和历史,太有意思了。还有一个解释二十四节气中冬至的,你听听:“对了,今天这个日子,中国的农民管它叫冬至。根据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周期,中国古人定下了二十四个节气,每个大概持续两周,冬至就是其中一个。冬至之前的节气叫做大雪,那一天,雪花如期而至,把整个荒地村笼罩在洁白的茫茫雪野之中。” 说实话,我还真没从他这个角度思考过二十四节气。还有一个是介绍梁思永的,你看看这么介绍你陌生不得:“他的哥哥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建筑师,父亲是创造了历史的改革家。梁思永被誉为中国的 “考古学之父”。” 能猜出他的父兄都是谁了吧。可咱们呢,一定会介绍他是梁启超的二儿子,或者说他是梁思成的弟弟。哈哈哈。这本书我推荐给大家当休闲娱乐来读,这别样的人生太有趣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美国人眼中的东北

            继何伟之后,梅英东是另一位贡献了诸多中国观察作品的非虚构写作者,早期同样是来到四川支教的 “和平队” 队员,后来搬到北京工作居住,大多数读者对他的了解,就是从那部《再会,老北京》开始的,对于素材挖掘的深度也许不如何伟,但作为一部记录下老北京胡同历史的作品,意义也足够深远。


            《东北游记》是梅英东的第二本中国观察,当时他的中国妻子在香港做律师,而他却来到妻子的老家,一个叫做荒地村的地方,租房子住下来,在所有不可理喻的眼光中,开始了解 “东北” 这片快被历史遗忘的土地。
            他记录下的与其说是东北的历史,更是东北的现在。荒地村已经不再是那个偏远、落后的小村庄,一家名叫 “东福米业” 的企业出现,加速了村庄现代化的进程,而村里子的下一代也不再下地种田,大家都喜欢孩子们能上学、将来做个白领,就好像麦尔的妻子弗朗西斯那样,走出小村子,来到香港工作,成为一名世界人。
            妻子的家人和三舅三姨等亲戚,成了麦尔了解东北的第一手资料,但他绝对不满足于此。他的征程涉足到哈尔滨、吉林、长春、满洲里、松花江,甚至诺门罕战役的遗址。
            麦尔时常会用幽默的口气描述他 “东北探险之旅” 中遇到的事,“越远离大城市,拿得到钱就越像反复用过的草纸”,而在友好城市那一章节,他则表达,“葫芦岛,这个已经破旧不堪的东北港市,竟然跟美丽的拉斯维加斯攀亲,就需要无限的勇气和足够厚的脸皮了。”
            平心而论,整本书的线索其实不够清晰,故事性也比较差,部分篇章的历史叙述过多,读起来略显枯燥,比如 “火车开往满洲站!” 这一章,就有太多历史事件的描述。但看完全书又觉得这大概是无法避免的,东北的地位太特殊了,它在近代中国扮演了太重要的角色,注定我们对它的认识,要从历史开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外人视角下的东北

              一个外国人用他的认知感受的东北,既有内部视角又有外部观察,跟我这个东北人的认知高度重合。这种局外人的观察值得考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950 年末,战争似乎就要结束了。朝鲜军队被赶出了首尔,退回三八线以北;美军占领了平壤,朝鲜的空军全线崩溃。美军总指挥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的指挥部宣布,他的军队可以回美国过圣诞节了。虽然战略情报局报告中国军队正在往鸭绿江边行进,麦克阿瑟却言之凿凿,中国不可能跨过鸭绿江。共产党刚刚打赢内战,全国民生凋敝,经济崩溃。共产党军队甚至不会立即打去台湾,更别说和美军作战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外国人视角下的东北

                  一个外国人能深入东北大地,捕捉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并相对客观不带偏见的反映给世界,让世界了解变革中的东北、发展中的中国,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初探东北历史和现状,一些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现状,通过他人视角有印证也有新解,其中一些描述,或有不屑,但也不会影响整体,换种角度看东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三视角下的东北

                      从第三视角看东北,真实感受且不失自己的观点,在现在形势下能达到这个出版程度已经很成功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