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0
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体验思维,始于商业却不止于商业 “以人为本” 的理念共鸣说来有趣,我和黄峰因哈佛大学结缘。经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杨志清介绍,我俩相识。几年之后,他在我的推荐下顺利入选哈佛商学院全球高管领导力课程,我与黄峰从此正式成了哈佛校友,他成了我的学弟。实际上,我和黄峰第一次相见之时,的确有一种再次回到青年时代的感觉。我们在唐硕见面,让我想起了 26 年前在加州帕洛阿尔托工作的时光。1993 年,我与斯坦福大学校友王维嘉(Victor Wang)共同创立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公司就位于斯坦福校园旁边的研究园,离 IDEO 办公室不远。王维嘉是《暗知识》一书的作者。我们当时立志为中国市场打造一款无线数据的通信设备。在第一台设备面世之前,我们访谈了很多工业设计师。当时的我,对体验经济下的设计及理论知识并不十分了解,所以我并未充分利用当时的机会学习 “以人为本” 原则,而这正是后来让苹果公司及乔布斯享誉全球的设计原则。多年后与黄峰的相识让我意识到,当年自己多么年少与天真。也正是这一认识,让我想要向他学习,那种感觉,就像是学生走进自己喜欢的课堂一样。和黄峰午餐期间,我和他及他的合伙人探讨了很多问题。在体验经济大环境下,商业模式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以人为本” 的原则具体指什么?唐硕作为一家以用户体验起家的咨询公司,自身品牌及设计实力又是如何转化为风险投资的必备条件的?黄峰一定能感觉到,我对他目前所从事的事业具有极大的兴趣,其实我也是在弥补自己 20 世纪末创办企业时的遗憾。多年来,哈佛商学院在其 MBA 课程第一年,就教授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维”。学生在校内学习基本概念和方法后,就能在 “全球商战沉浸”(Field Global Immersion)实践课堂里去帮助企业设计完成真正的产品或服务。2018 年,由 930 多名哈佛商学院 MBA 学生组成的团队,在学校课程结束后前往全球十几个城市,并开始在当地企业实践。作为哈佛中心(上海)的常务董事,我协助安排包括上海在内的多座亚太城市作为实践基地。在此我要感谢黄峰帮忙联络其合作伙伴蔚来汽车作为实践基地之一。其间他还抽空与 80 名哈佛商学院学生分享自己的商业实践。再次感谢黄峰对哈佛商学院的支持。体验的递进与黄峰的价值观演进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季周末,我在公寓的阳台上翻开黄峰的新书。获取新知识时的感受和晒到秋日阳光的感受相差无几。书里的很多观点都很有见地,也有一些很新奇的观点,我的脑电波开始接收到新的刺激。随着年岁渐长,我对阅读内容的筛选逐渐形成以下三层标准:(1)有趣的;(2)工具性的;(3)引发思考的。在我看来,黄峰这本书同时符合这三个标准。即使你不是体验行业专业人士、企业高管或者教育家,你也能从书中找到一些与你的生活或工作相关的东西。我总结了一下我对整本书的三点整体观感,希望能激发你的一些新思考。首先,这本书的逻辑是 “垂直的”(Vertical),以宏观的历史视角深入分析。每一章都有符合当时商业环境与社会发展的详细案例研究,当然这主要是基于黄峰本人的从业经历,也正是由于这些经历,他和他的团队能与客户一起分析问题、创造价值,将 “以人为本” 的商业战略落实。而且,这本书能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带你回顾体验经济的发展历史,并进一步解析体验经济现状。黄峰很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读者进一步理解体验思维中的概念,并以这一视角来重新审视商业发展进程中品牌、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一章一章,观点清楚且引人入胜,能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如果我负责教授一门商业课程,我会把这本书作为必读书目之一。其次,这是一本能令人视野开阔(Horizontal)的书,书中案例涉及多个行业,读者能涵盖各个年龄段。我猜想,黄峰在写书之前应该有对其核心读者做过详尽的研究。我可能虚长一般读者几岁,我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感到十分欣喜,因为书里的内容很吸引我。同时我发现,书里有很多例子也很贴近年轻人的生活。简单来讲,只要你生活在当今的数字经济当中,你一定对各种 “以人为本” 的体验十分熟悉。这一理念,从战略选择到战术应用,正在帮助各行各业的品牌找到核心人群,通过更广泛的服务体验创造和沟通价值。其中包括了更高满意度、更多钱包份额、更好的口碑、更强的影响力等。这本书揭开了很多看似熟悉的生活场景背后体验经济得以运行的底层模式,读起来就像是那些恍然大悟的 “啊哈时刻”,随着书里内容一章一章深入,你将会对体验经济中的各种商业模式有更清晰的了解与判断。最后一点,这本书是 “打乱思路” 的。毫无疑问,这本书是关于商业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也可以轻松将这些理念运用于生活中的其他非商业方面。即使你不是管理者、企业家或教育家,你仍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有趣有用的知识框架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个简单的例子,黄峰在第一章中描绘了一个金字塔结构,来阐释他对企业提供价值演变四阶段的理解,好用、好看、更好地解决问题、意义与关系,有点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模型。黄峰这张图是在讲商业价值的演进,但是我忍不住开始思考,商业语境之外人类的哪些活动也遵循类似从 “有用” 到 “有意义” 的价值观演变呢?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教育,这也是很多中国父母特别关注的一个事情。很多父母会把教育当成一个功用性很强的事情,比如是让孩子将来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但其实,根据黄峰的这一理论模型,“找工作” 这种属性只属于 “有用” 的第一阶段。父母会敦促孩子根据考试标准学习知识,这就意味着,考试结果是教育成败的衡量标准。这个标准之上,家长们也可能会期待学校提供一些 “好看” 的功能,如课外活动或慈善活动等,让学生们的简历能看起来更出彩。紧接着,也许就需要教育能进一步 “解决问题”。最后,人们或许应该将 “为生活创造意义” 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教育体系将如何及何时从 “有用” 转变为 “有意义”?或者教育是否同时为社会不同阶层提供了不同的价值观?换言之,对某些人来说,教育只停留在 “有用” 的层面,但对另一些人来说,教育的价值远远超越了找到工作、赚到钱这个层面。未竟问题留待大家共同思考。我觉得,有时一本书也像一幅艺术作品。创作者的技艺是否高超,不仅体现在作品本身的结构、色彩、逻辑和故事上,还应该由其所能激发的观众想象力和潜力来衡量。我十分清楚,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大脑一直处在十分活跃的状态。黄峰这本书带给我很多新思考,也希望能激发你的新想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体验思维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长久以来,口碑传播以其自主性、广泛性被认为是最为有效、实用的传播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为体验落地找到方法论

        1. 从新理解体验时代的需求;人:从消费者变为共建者;提供价值:从产品交付到品牌服务;可持续:从供需关系到共生关系 2. 步骤:先数字化,再数据化,最后智能化 3. 划分我自己的 MOT 的实现策略:品牌层面定义,产品与服务体验 + 环境体验 + 沟通体验 + 行为体验;定义重要场景;找到触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商业创新永无止境,保持动态迭代

          体验经济不是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一样的具象经济形态,而是以赋能者的身份将前三者融合,创造更持久的新价值。人群不断岛屿化与原子化的同时,新阶层持续崛起。随着互联技术与智能设备的普及升级,变化日新月异,中国商业环境史无前例得复杂。体验创新,是体验经济中商业创新的有效之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说说Amway

            书中花大量篇幅讲述了 Amway 的故事,个人觉得不妥。Amway 独创的直销、多层直销的模式,本质上仍是以心理学技巧骗取大量低端劳动力助其营销,同时避免为这些人支付工资、社保等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其很大比例的收入均来自其多层直销网络的参与者。换句话说,直销员既作为消费者,又作为免费劳动力服务于企业;从这一角度来说,Amway 模式的道德水平应受到严重质疑。再考虑到其性价比不高的系列产品,不得不说安利模式是所有商业模式中最具争议的奇葩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体验思维

              体验经济之中最关键的,不在操作方法,而在顶层思路。传统经济中(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商业重心更偏向行业与品牌。而体验经济中,商业的重心是人。我们在获得、分享体验方面高速迭代,效率与品质越来越高,成本与门槛越来越低,类型与方式越来越丰富,人们的话语权与参与度史无前例地高。品牌是人们体验的聚合,而非由传达与洗脑构成。这样的时代下,体验思维应运而生。体验思维迭代了商业创新在人、价值、可持续三个维度上的认知,成为在体验经济中指导品牌创新的顶层思路。体验经济是体验思维的土壤,没有体验经济,就没有体验思维。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再不掌握这种思维,生意就没法做了

                体验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根本途径,而我们早已身处体验经济。在体验经济推进下,中国经济开始领先世界。西方商业创新理论越来越难为中国的商业创新提供有效指导,体验思维在体验经济的土壤里应运而生。
                本书凝练了体验思维 ® 提出者黄峰 17 余年的商业实践案例,迭代了商业创新在人、价值、可持续这三个关键维度上的认知,并成为了指导品牌创新的顶层思路。
                人,从消费者变成了品牌的共建者。人们在购买产品之外,也会更多地参与到品牌文化、品牌价值观的共创当中。
                价值,从产品交易到品牌服务。在体验经济中,价值并不是只围绕 “生意成交”,可以说,品牌和人的所有接触,都在传递品牌价值。
                可持续,从供需关系到共生系统。体验经济整合了品牌与人、人与人、品牌与品牌三组关系,彼此赋能、协同发展,构建出一个共生系统。
                每个关键维度都有详尽丰富的商业案例论证,包括小罐茶、招商银行、芝麻信用、威马、安利等知名品牌。同时书中也有关于数字化转型、00 后人群洞察、5G 技术新可能三大话题的深度思考。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能为身处体验经济的品牌带来更多新思路与新方向。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商業覌察还行

                  題目範圍大了些,要做实際操盤应用有困難的,但当作案例集还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内容太范

                    没有什么干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比较空洞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