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作者提供一个镜头,使你得以清晰地看见自己和周遭的世界。

    我们不必通过各自完成的工作量来评价自己和他人。我们不必埋怨父母或祖父母那辈人比我们过得轻巧。我们也不必觉得那么孤立无援、如此疲惫不堪。我们可以形成这样一种不同凡响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哪怕仅因为我们存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婴儿潮一代谈到千禧一代,从美国工业革命谈到新科技浪潮下的民生变化。对于婴儿潮一代和千禧一代的成长轨迹和育儿心路不是吸引我的部分,因为我是 05 年出生的人,关于历史,只可想象,却难以共情。吸引我的是人何以时时刻刻都在工作和科技改变生活两个章节,这是接近我的生活的。“独立承包人” 逐渐取代领死工资的员工,方便灵活的背面是隐晦的反人性;咨讯全方位的轰炸,直逼你到墙角也不会停下。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躺平,只是希望活得像个人

        从经济发展较为靠前的美国中产阶级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将其定义为 “倦怠”,可以看到经济发展侧面的现实状态。尤其在当下,美国是否过度关注底层的断裂,与上层高科技股票不断创出的新高,却忽视了美国引以为豪的中产阶级所面对的困境。这种困境似乎又在很多国家的中产内部有一定的感同身受,也许这就是经济发展中的副产品,需要每一个国家努力去面对与克服。面对美国中产阶级的 “倦怠” 与 “焦虑”,发现自己并不特殊。这或许也是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个人成长中必须要面度的问题。本质上,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并不特殊,很多问题都需要面对,如何处理发展与生活的关系,是永恒的课题。作者,对于自己发展面临的困境展示的很充分,但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解释,似乎还存在进一步挖掘的余地。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之下,政策环境等方向性事件,都将影响每一个人,大多数都只能被动接受,但少数人确实掌控了进行决策的按钮,只是决策者未必知道长期演化的真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快跑,正在内卷的人别读

          千禧一代为什么躺不平?一句话总结就是供需不匹配造成普遍 “体面” 工作供大于求,而教育又被赋予 “获得体面工作” 的沉重期待,为了拿到 “好工作” 入场券,每个人都更内卷更没有生活。不知道为啥作者能洋洋洒洒写几十万字。读这本书的感觉并不太好,作者举了很多 “世俗不成功” 的案例,听起来怨念颇重,且这些问题是很多人身边都发生的,那身处泥潭的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作者并没有给建议,所以总的阅读体验是冗长,怨念,消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社会性焦虑绝非某个人的问题,但是生活中却没有多少人胆敢批判这些不合理的社会文化。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如此薄弱,即使社会因某个人努力而变好,但由于滞后性也不会马上显现出来,但是由于指出某些系统性弊端而得罪人,招来的报复总是如期而至。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接受,唯有少数偏执狂哪怕付出生命代价也要改变不合理的现状,如报道地沟油而付出生命的记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少人能做自己热爱的事仍能人生圆满;更有不少人一辈子都未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对人生却也没有大碍。“人生圆满” 于你、于我、于他,本身并非同一个概念有太多人,把工作干成了生活还孜孜不倦,而即便视之为事业,也不应让其吞噬整个人生;有太多人,把下一代的成就当成自己的业绩,表面上将子女视为一切,而实际上除了以一己之私 “塑造” 他们之外,自己乏善可陈;有太多人,浑身贴满标签,却终其一生都从未发现过真正的自己,未能与自我和睦相处兴趣爱好并非一定要 “变现”;育儿并非一定要 “晒娃”;工作并非一定要出人头地;人生并非一定要功德圆满任你神通广大,终也敌不过科技与算法;就算周密计划,世界恐怕另有计划。不妨活在当下、收放自如、能屈能伸、张弛有度人生答案,因人而异;人生值得,因你是你;人生艰辛,恕我不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躺不平的千禧一代》🍑

                《躺不平的千禧一代》:悬在空中的奔跑者 “躺平” 二字早已化作这代人的精神图腾,可谁又真正躺得下去?在房租账单与同辈压力的夹缝里,在 “内卷” 浪潮与身份焦虑的漩涡中,千禧一代被钉在一个尴尬的悬浮地带 —— 既不甘沉沦,又无力飞翔。他们口中念着 “佛系”,眼角却瞄着 KPI;转发着拒绝加班的宣言,深夜又默默点亮工作屏幕。这本书精准剖开了我们时代的悖谬生存:看似无数选择铺展在眼前,每一条路却都布满荆棘;社交网络展示着自由人生,实际却被算法豢养在无形的牢笼。当消费主义不断制造欲望,成功学持续贩卖焦虑,“躺不平” 成了这代人最隐秘的精神困局 —— 不敢放弃竞争,又痛恨游戏的规则。这代人的困境,不在于该躺还是该卷。真正的枷锁在于,我们只能在这两种被预设的姿态间疲于奔命,却丧失了对生活本质的想象能力。《躺不平的千禧一代》揭开的不仅是代际伤疤,更是一记警钟:在焦虑与自我和解的钢丝上,唯有重新定义自由,精神站立才是最终的出路。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