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陈海贤老师的心理书,帮我们听到更多内心的声音
这本书是我们熟悉的心理学大神陈海贤老师的一本心理书,阅读并践行的过程中,它可以帮助我们听到更多内心的声音。
书里有十个主题,匮乏、拖延、焦虑,敏感等,十个主题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困扰,以咨询者来信 + 陈老师回信 + 引用自己的实际案例和感悟 + 每章思考题 + 实践题 + 分享心理学实用工具的形式,让每个读者在收获领悟的同时,可以边去践行边得到反馈。
画生命树、空椅子技术、使用 WOOP 和 GDP 工具、慈爱冥想…… 真的有践行会发现,做完后跟看完只是脑子里想想会截然不同,就像我们在整理自己思路的时候,写下来跟只是想想也会有很大不同,而这一步骤是否省略,全看自己。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多很多的句子给我触动,甚至直接改变了我的观念和看法,比如,我开始尝试郑重地对待琐事,不再觉得很多事情是在浪费时间。
分享给大家最砸中我内心的三段话:
“琐事就是我们的道,以平常心对待琐事,背后就是慈悲和爱,对待琐事的态度,其实就民主态度。说众生平等,其实也得说 “众事平等”。不能因为它是琐事而轻慢它,尊重它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自我管理的本质,就是自我谈判。有时候我们会这样,迷茫、自我怀疑、焦虑,看不清远方的目标,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时候,如果你还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照亮你脚下的一点点路,那么就看脚下。走着走着,回过头,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慢慢开始明白,我总希望自己的故事是一个不断拓展自己心理舒适区,克服障碍、获得成功的故事。也许三五年后它会这样,也许还要更长。但它首先得是另一个故事:一个从失去中得到的故事,一个在迷茫中沉静的故事,一个逐渐发现真实自我的故事。真实的自我也许没幻想的那么好,但是让人踏实。如果我的才能只够支撑我做一些简单的事,那就做它,一直做它,只要它有价值。”
如果你也希望收获更多的幸福,改变某些状态;
如果你也希望更了解自己的潜意识;
如果你也努力想拥有更好的生活……
这本书,可以翻一翻。
心理学总能给我们答案……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6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今日读书349天 | 《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今日得到:1⃣️秉持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容易相信关系是不断成长的,也因此更愿意投入精力来经营和改善这段关系。他们相信,无论这个成长的过程有多艰难,矛盾总可以消除,关系总可以改善。同时,他们也愿意相信,好的婚姻和爱情并不会一劳永逸,而需要沟通和理解,需要用心维持和经营,至少在一段关系不可挽回之前,他们愿意做这样的努力。2⃣️人格的核心,其实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凝缩了我们对整个人生的理解,成了我们独特的人生线索。这个故事有一个目标,通常就是成功或幸福;有很多围绕目标展开的情节,就是你的每段人生经历。而我们的意义感,也通常源于对这个人生故事的理解。可以说,我们的人生就在完成这样一个独特的故事。只是,故事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故事是怎样的。我们一边当观众,一边当编剧;一边经历,一边修改故事大纲。3⃣️“远方” 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神奇的词。卡尔维诺说,对远方的思念、空虚感、期待,可以延绵不绝,比生命更长久。这种思念究其本质,就是对生命可能性的向往。当人们陷于生活的琐碎无聊、疲惫厌倦时,“远方” 就会在幻想中被制造出来。它所代表的可能性,既能容纳过去的失败、挫折和悔恨,又能容纳未来的希望。可是到了远方以后呢?如果你没有改变,他乡还是会变故乡,疲惫和厌倦还会爬上心头。你要么适应,要么开始重新迁徙,周而复始。4⃣️行万里路,最终还是为了回到内心深处。可是回到内心深处,又并非只有行万里路一途了。5⃣️我很幸运。生活给予我的,已经超出了我的期待。今日划线:📖去承认损失、去哀悼、去迷茫、去失声痛哭,然后去固执地相信,会有新的未来,从生活中长起来,哪怕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这个未来。结束 —— 迷茫 —— 重生,生活就在这样的循环中,滚滚向前。📖命运总是掩藏在琐碎的日常中,只有当深刻的变动来临时,你才能一窥究竟。那时候,我觉得我看到了它。可是,这一点都不妨碍转变所要经历的痛苦。一瞬间,物是人非。你发现旧的生活已经过去了,而新的生活还没到来,你被留在原地,不知道如何自处。📖我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你知道,有趣其实是用来对抗世俗的琐碎和无聊的。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总要做些不一样的选择,付出一些世俗的代价。我也经常怀疑,为这么小的一点点骄傲,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是否值得。好在,有趣本身,就是回报。📖有时候,黑夜中,我站在阳台上,看着城市的点点星光,我会想,这些有趣的人在哪里。他们散落在四方,却彼此确认,像一只蚂蚁看见另一只蚂蚁,一棵小草看见另一棵小草,一个孤独的旅者看见另一个孤独的旅者。他们卑微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这些理想若隐若现,却无法熄灭。他们感恩相遇,汇流成河,聚木成林。他们是这个世界的盐,让生活有味道。📖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它是指向光芒的手我很懒的,不想写长评。但还是来了,抑制不了表达的冲动。如果让我评一本 “我 2020 阅读书籍的 NO.1”,那就是这本。起初是在微信读书的推荐里看到这本,好奇使然,戳进来看。当时还留下了 “读了几页,就有幸福感” 的书评。时至如今,应该过去了一两个月(虽然我感觉有几个月)。在这期间,我又阅读了陈海贤老师的另一本著作《了不起的我》,根据陈老师的推荐,跟他的好友,李松蔚老师在线上学习心理咨询。越深入,对陈李俩老师的敬佩之情就越多。起初只觉得这本书是 “比较聪明的通俗心理学”,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地道破很多实相,而且很实用,我也常分享书摘。学心理咨询后,才发现,这本书对于咨询师来说,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陈老师用于咨询的理念、提问方式、语气…… 天呐,完全是宝藏。而持续关注他的好友,李老师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俩倡导的,都是一种更积极的思考方式。总陷在问题中?看看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好事情吧!觉得挑战太多?问问自己,学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他们倡导的思考方式,不是给你带来光,而是指引你看到光。当然,对我而言,当书中文字映入我眼帘,它本身就成光芒了。给的方法很好,但我相信,老师希望的,不是我们光吹捧,而是去实践,运用到生活中,为自己带来改变。如果有机缘,还可以和老师道句喜呢:“老师,虽然你没有直接给我带来的炙热人生,但你让我看到,我本来就有那种过去。也拥有亲手创造的力量。” 都说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既然已经学到了打渔的技术(改变自己的方法),希望认可陈老师理念的朋友们,都可以一起实践下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滋润心灵般的雨水陈老师的书都强力推荐,人生中治愈系的良药,书中很多人的经历自己也曾经历过,好在一切都已慢慢治愈。这点可以归因我变得愿意接纳了一切。接纳是什么?用老师的话来说,接纳自我的本质是舍弃,而不是追求。舍弃我们对生活的过度控制,舍弃我们想要成为 “完美自我” 的想法,舍弃我们对 “完美世界” 的执念。我们需要 “接纳自我” 并不是因为它有什么样的好处,而是因为缺陷就是我们生存的事实。很多时候,生活是粗粝而非精致的,但是这种粗粝背后,却隐藏着另一种生命力,在我们苦乐交融的人生里。真正的进步不是焦虑地自我怀疑,而是平静地自我接纳。不是被对自己的不满驱赶着,而是被美好的目标吸引着。真正的进步都不那么着急,我们默默耕种,耐心等着它开花结果,相信成长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在孤独中重生好评就不多赘述了,事实胜于雄辩!因为美好的作品需要发现美的眼睛,更需要一颗感恩虔诚的心!下面写下自己肤浅而真诚的读后感以示尊敬!文章说 “孤独是出厂的原始配件”,所以它是每个人的基本配置,我们无需徒增烦恼,因为没有回炉重造的机会!孤单单的我们从哇哇坠地来了,注定有一天我们还是要孤单单的离去!只是在你离去的前几分钟你是否可以平静而欣慰的对自己和家人说 “我这一生,没有白来,对得起自己和这个世界。我享受到了,也努力过了…… 足矣!” 所以孤独并不可怕,我们只有好好善待它,发挥它最好的独特性让它照亮生命之美!感觉孤独是敏感而内向的人,他们丰富极致的精神世界缺乏优秀的倾听者,他们渴望找到自己的同类,一路同行,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寻找生命的真谛!但渴望和现实总是有一段距离… 曾经我也写下这样的自省 “你一直都觉得很孤独,却一直和孤独做了这么多年的好友,习惯了,反而不适应新朋友的加入!” 现在我已经能坦然的接受自己的 “孤独” 同样平静的接受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把对未来的期待当成老和尚手中的一盏灯笼,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向未知的生命高峰探索和前行!世界和人生一样总是不公平的,有人的起点往往是其他人的天花板!但是难道这就是放弃和抛弃努力的理由吗?当然不是,要知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一定是带着自己的使命和謎思的!你要完成这个任务并积极探寻破解的方法。不求能与日月同辉,但求自我能灼灼其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从生活中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幸福的方法论推荐指数:★★★★
建议所以朋友阅读。
不论是我自己的感受,听周围的朋友的抱怨,还有看公众号上收到的留言,我感觉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奇特时代,我们理应比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条件更幸福,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去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交流,我们可以买到这个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美食,我们可以去所有自己想要去看到的风景。
偏偏我们没有那么幸福。我们焦虑,我们低落,我们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对过去的自怨自艾,和对未来的惶惶不安中。
这本书,就是陈海贤老师给我们的药方。
积极心理学的著作,其实很多时候看起来多多少少会有些接近「鸡汤」,这是因为很多让我们感到焦虑的问题,并不全然来自外界,而是来自我们对自我和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视角,去接纳更多,比如自己的不完美,现实的不完美,来给自己「解绑」。那和「鸡汤」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否给出更有效的方法,不是一味在劝说你「看开点」,「放下吧」,「勇敢些」,而是能告诉我们如何真的能做到。
另外一点不同,就是这本书看起来写得很「软」,但是背后是有很硬的知识在支撑的。所以,如果你想了解积极心理学,而又对专业教材望而生畏,不妨可以把这本书当做入门。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幸福其实很简单陈海贤老师这本书真的可谓直抵我内心深处。可以说陈老师提到的几乎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会经历的焦虑,如果说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陈老师随后提出的解决之道,我想应该是与自我和解。无论是更大的世界还是眼前的生活之间的冲突,还是对孤独、内向、敏感、不安、匮乏等等生活中必然会出现的绊脚石的论述,都相当的精彩。其实市面上有很多类似的书,但是绝大部分是鸡汤,还有一部分是毒鸡汤,或者是当前另一种流行的所谓 “父爱式关怀”。而陈老师选择的甚至不是说教的方式,而仅仅是和读者谈心的方式,告诉你你内心的焦虑与恐惧,内向敏感,怕与孤独都不可怕,是大家都有的正常想法,关键在于放下,在于承认它,在于不与自己为敌。我们谁不知道要想过更好的生活,就不能过于和自己较真,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又谈何容易?这时候书中的一些小技巧真的惊艳到我了。比如针对我个人而言,容易拖延,明明计划好了这段时间学习却总是喜欢想找借口改天再学,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对学习这件事有抵触。陈老师给的建议是,那可以和自己商量一下,要不然先学半个小时?就半个小时!如果真的学了半个小时以后还想玩,那就让自己放松一下,毕竟这半个小时是赚到了。我以前也听说过一个科学研究,说那些真正的成功人士不一定多聪明多努力,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懂得延迟满足。很明显陈老师的方法其本质也是让你延迟满足,但是这种把自我当做朋友,用略带撒娇的口吻与自己商量,显然比干巴巴的延迟满足四个字更加吸引人赶紧学着行动起来。这仅仅是本书的一个例子,类似的妙招还有很多。发现这本书是自己的一个幸运,读完本书,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很多的烦恼和不安,还是会敏感会焦虑,但也许到那时我还会翻出本书细细品味陈老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字,告诉自己慢一点,不要勉强自己,把自己当做朋友。幸福这件事大家谁都渴望却很少人可及,很难说外在的幸福是什么给你的,也许是房子车子,成功的事业和美好的爱情,但是内在的幸福一定是自己给自己的,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内在的自己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陈海贤的书总是能让人感觉到满满的温暖,前阵子人生陷入低潮的时候,一口气将他的两本书各看了两遍,感觉有被治愈到。这本书在 9 个章节里面,分别探讨了人们最常见的几种烦恼:不完美的自我、苟且的现实、平庸的生活、匮乏感、自我接纳、拖延症、敏感与内向性格、孤独感、空虚感。书中没有太多心理学的理论,而是搭配了大量的读者来信与真实案例,让人读起来轻松又能感同身受。当你知道自己当下过不去的烦恼,其实很多人也有的时候,你的感觉会好过很多,感觉自己并不孤独,感觉与世界有了联结。我在书中学到的几个重要的人生观:接纳不完美自己,相信自己的烦恼和悲伤只是暂时的,不被困在当下,找到更宏大的人生意义等。这几个观念,有效的帮助我摆脱了当下的抑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