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3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向光明,命由己造

    这本书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立命之学 - 袁了凡以自己的经历说明,人的命运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原本被孔先生算定命运,诸如科举名次、得子时间等都被一一言中,从而一度陷入命运既定的观念中。- 但后来经过云谷禅师的点化,他认识到命运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行来改变。人要立定志向,积极为善,并且要有敬畏之心,通过积累善念和善行来改造命运。 改过之法 - 书中强调改过的重要性。改过需要有羞耻心,认识到错误是不光彩的;还要有敬畏心,懂得因果报应,畏惧天地神明;更要有勇猛心,下定决心,毫不犹豫地改正错误。- 同时,改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细微的过错开始改正,如同治病一样,要找到病根彻底清除。 积善之方 - 详细讲述了什么是善、如何积善。善分为阳善和阴善,阳善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善事,会得到赞赏;阴善是暗中做的善事,上天会有更多的福报。- 积善要不图回报、不求名利,而且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从身边小事做起。书中还列举了大量古代的事例,如窦禹钧广积阴德,不仅自己延年益寿,而且子孙兴旺。 谦德之效 - 强调谦虚的美德。谦虚能够让人受益,骄傲会使人受损。越是有道德、有才能的人,越应该谦虚。- 就像水总是往低处流汇聚成大海一样,人如果保持谦虚的姿态,福分就会像水流一样汇聚而来。书中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谦德之人的福报,如虞舜大孝,又十分谦虚,最终获得天下人的尊敬和拥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自己,修业积善

      了解自己,是人生的第一步。我们常常在忙碌中迷失自我,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和追求。但《了凡四训》告诉我们,要静下心来,深入自己的内心,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避免盲目跟风,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修业积善,则是我们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修行。修业,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升,更是对自我品格的锤炼和塑造。我们要以敬业的精神,对待每一份工作,每一个任务,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积善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心存善念,行善举,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内归因,事上练。

        每一个决策都来自于你的认知、见识、心态、知识储备。That's something a guy like you could never understand.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昨日种种,今日之非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564 本)#2023 年读书主题(四)文学 - 经典文学《了凡四训》(108)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主题、52 个细分话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文学的主题开始,选择经典文学的话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一本是《了凡四训》,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之书。新增《训儿俗说》《功过格》《云谷先大师传》等大量内容。本书从 “立命、改过、积善、谦德” 四方面,阐述了 “命自我作,福自己求” 的处世观点。思想兼融儒、释、道三家精髓,被誉为 “东方第一励志奇书”。2、精彩内容:《了凡四训》是袁了凡的代表作,也是他最知名的著作,影响极大。该书核心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如何改变自身命运。作者根据自身经历,试图矫正存在于大多数中国人脑海中的两个 “意识惯性”:其一,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一切都该听天由命;其二,对命运不满,动辄怨天尤人,最后却诉诸鬼神、风水、命理,寄希望于外物之功。云谷禅师教授给袁了凡的具体方法,其实也只有八个字,曰:“反躬自省,积德行善。” 但要做到这八字之理,却是难上加难的。世上之人无数,观之念之,往往是反躬者众,自省者寡;行善者众,积德者寡。何以谓?行善可以积德,但积德不仅仅只有行善一途。读书明理是积德,为人谦让是积德,与人为善是积德,救人危急是积德,著书立说以开示后人也是积德,等等。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余者。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登第,授宝坻知县。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 “因循” 二字耽阁一生。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不惟是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