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学史明智
作者是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真正的明史专家,关于明史,很多人感兴趣启蒙的是《明朝那些事》,通俗有趣的把枯燥的历史讲得有趣,普及了明史,本书作者更进一步,从很专业的角度对 10 个关于明朝为什么忘的问题经济解答,非常专业,论据扎实,脉络清晰,方老师在《百家讲坛》上讲明史,从功底和水平远超前面一些中学老师,他认为最伟大的开国君主,第一位是秦始皇,第二位是隋文帝,第三位就是明太祖,当然不被 “公知” 认可。每个王朝都有由盛到衰的过程,作者非常好的梳理了这一过程,具体表现是在财政上,从开国朱元璋和朱棣通过定都和迁都,对富户地主的 “劫富济国”,让中央财政的充裕,带来国家的和平稳定,抵御侵略,有效赈灾。有些学者讽刺明太祖的反贪残酷 “官不聊生”,可这才表示中央的控制能力,到海瑞的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的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富户占有的土地数以万亩计,平民几乎无立锥之地,不言而喻,这肯定会激化阶级矛盾,中央统治的核心就是有能力调控贫富差距。而在明朝濒于灭亡的过程中,富人对政府一般持不合作态度。在他们看来,政府应该维护他们的利益,而不是剥夺他们的利益。一旦政府想要剥夺他们的利益,他们就要采取各种办法对抗。到万历时(距离亡国还有 70 年)国库空虚,因为官场大部分被富裕地区的科举人士占据,此时著名的 “明末三饷” 还是按照田亩分派,可江南和西北的粮食产出相差 5-10 倍,同等摊派可见荒唐,明朝后期,无钱不是真正没有钱,而是朝廷财政空虚(江南还在搞戏班斗富);无兵也不是真的没有军队,而是没有能够打仗、听从调遣的军队,各地只是把农民军驱赶去疆界,并不听朝廷指挥舍命剿灭,当年明太祖屯边的义务兵已经如清末的绿营,只能用雇佣军,明朝就在这样 “无钱” 又 “无兵” 的状态下,走向了灭亡的结局。本书的缺点反而是书名的文不对题,明朝不是说亡就亡,而是 276 年的寿终正寝。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77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明朝是亡国还是亡天下先说明朝灭亡原因,大体即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农民起义和女真崛起,内因是明朝自身腐败和封闭。农民起义又因为连年自然灾害、贫富差距、恶性摊派等;明朝统治者不作为、党争、贪污腐败、封闭等。再说明清之变,到底是亡国还是亡天下。亡国是朝代更替、易姓改号,亡天下是礼仪亡、秩序亡。清朝在取代明朝后,大大继承了周汉以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不可曰亡天下,只能是亡国。“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此说法,要么是糊涂,要么是别有居心。清朝的统治或者说清朝在继承传统中造成了两方面影响:一是多民族融合深入发展,中国疆域达到鼎盛。二是打断了晚明开放包容的民间文化,清朝统治不断加强,逐渐走向封闭落后,错过了大航海和全球化,只是在内部空转。最后说,明朝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朝代,明清之变和清朝统治更是中华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华夏文化研究中特别重要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更懂中国,更懂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