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全新深度力作,独特视角剖析明清败局之根源。

内容简介

历史是连续的,在从明至清的王朝更迭中,权力结构的基本盘,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惯性。腐败,正是分析这个权力结构的入口。

本书聚焦明清,以清晰的逻辑和鲜活的细节完整讲述了朱元璋、弘历等人的反腐始末,通过对其背景、历程、结局及影响的阐述,集中探讨了明清两朝深陷腐败泥潭的种种困境。并以“陋规”这一贯穿明清两朝的腐败现象为切入点,再现当时的帝国制度结构以及官场生态,深探明清衰败的根本原因,提出跨越时代的反思。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腐败:古代王朝的无解难题
  • 第一章 朱元璋:注定失败的铁血反腐
  • 第一节 最痛恨贪官的皇帝
  • 第二节 严密的监管体系
  • 第三节 严酷的反腐运动
  • 第四节 思维混乱的反腐条规:《大诰》
  • 第五节 激进反腐的高潮与落幕
  • 第二章 海瑞:一个清官的孤独抗争
  • 第一节 “笔架先生”的另类精神
  • 第二节 理想与现实的夹攻
  • 第三节 逆势而行,革除“常例”
  • 第四节 一边受排挤,一边升迁
  • 第五节 千载留名“骂皇帝疏”
  • 第六节 全面施展政治理想
  • 第七节 痛苦的赋闲
  • 第八节 异端,还是“神”?
  • 第三章 康熙:千古明君亲手定下畸形制度
  • 第一节 天性善良的皇帝
  • 第二节 康熙反腐的两个错误
  • 第三节 黄宗羲定律
  • 第四章 雍正:古代反腐的成功案例
  • 第一节 站在父亲的对立面
  • 第二节 洞悉下情的天子
  • 第三节 养廉银改革
  • 第五章 乾隆:前严后废的情绪反腐
  • 第一节 卓有成效的早期惩贪
  • 第二节 明君老去,贪腐急速蔓延
  • 第三节 王朝兴衰系皇帝一念
  • 第四节 皇帝带头腐败
  • 第五节 享乐: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
  • 第六节 “议罪银”之罪
  • 第七节 不断升级的腐败段位
  • 第八节 极具弹性的贪污罪名
  • 第九节 一场自欺欺人的亏空盘查风波
  • 第六章 嘉庆:反腐的下滑曲线
  • 第一节 一百分的接班人
  • 第二节 诛和珅初显身手
  • 第三节 面对腐败该何去何从
  • 第四节 改革当口举起保守大旗
  • 第五节 全面守成
  • 第六节 从伟大到尴尬
  • 第七章 和珅:清代第一贪官
  • 第一节 怀才误此身
  • 第二节 大理财家
  • 第三节 一个巨贪的诞生
  • 第八章 官场:晚清官员的妥协与坚守
  • 第一节 “不妄取一钱”的林则徐
  • 第二节 “不要钱”的统帅曾国藩
  • 第三节 不为钱所“累”的李鸿章
  • 第四节 “不以一钱自污”的左宗棠
  • 第五节 “赤贫”刘光第和“巨富”那桐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2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制度结构和官场生态

    每日一书:《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本书以明清 “陋规” 的腐败现象为切入点,讲述朱元璋、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的反腐始末,描述海瑞、和珅、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刘光第、那桐等清贪其事,分析制度结构和官场生态,好书值得一读。在农民起义中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现象,那就是每一次起义中受冲击最严重的都是官僚阶层,而不是地主阶级。据宋洪迈《容斋随笔》说,唐末黄巢起义 “尤憎官吏,得者皆杀之”。而元末陈友谅起义军,每攻克一地,得官员皆活煮之。洪武四年(1371 年)甄别天下官吏,洪武十五年(1382 年)的 “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 年)的 “郭桓案”。其中,尤以 “空印案” 与 “郭桓案” 的规模最大,两案连坐被冤杀的人数达七八万之多。朱元璋亲自制定了《大诰》—— 这一与雍正的《大义觉迷录》并列的千古奇书,作为这次运动的学习材料。这本皇帝亲自撰写的《大诰》,简单说,就是一本血淋淋的案例汇编。朱元璋把他惩办的大案、要案,编成一册,夹杂着大量的说教。由于是朱亲自写作,所以文辞鄙俗、体例杂乱,多语句不通之处,唯以说教和吓唬为能事。明代的县官其实是很难做的。因为这一职位处于上层社会与基层社会的夹缝地带,事务繁杂,应酬众多,想做到左右逢源,必须有超乎寻常的技巧。在上司面前像奴仆,接待路过的官员时如同妓女,管理钱粮像个账房先生,对待百姓则像保人媒婆。如此辛苦,还有那么多人争先恐后去做,是因为这里面有巨大的好处。地方官是最容易致富的职位,因为他们有直接税收权。明代有一个政治术语,叫 “守令之害”,也就是说,知府县令这类的地方官,通常都是地方一害。海瑞说到做到。他把所有的 “不合理收费” 一刀切,不光是自己的 “常例”,还包括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阴阳官、医官、六房吏等大小官吏的各类 “常例钱”。“他如户房钱粮册,工清军匠册,刑审录,礼寺观兵、乡兵、民壮等册,皆有上房旧例。今尽革去。” 这一举动不亚于一场 “政治地震”。不但全县官吏如遭晴天霹雳,通省官员都目瞪口呆!嘉靖皇帝可以算作一个典型的 “昏君”。他个性很强,行事荒唐且固执己见,从不与大臣妥协。他酷爱方术,为了炼出长生不老药,竟然摧残宫女,以获原料。宫女们走投无路,联合起来趁他睡着之时,企图用丝带勒死他,然而慌张中丝带被打成死结,嘉靖大难不死,是为明史上有名的 “宫婢之变”。皇太极就认为,凡事莫贵于务实。在征服中原的过程中,满族统治者就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一切判断从现实出发,因势利导,灵活实用。雍正皇帝对列祖列宗的这方面经验总结得最深刻到位。在短短的十三年间,相继推出创建军机处、确立秘折制度、推行改土归流、废除贱民制度等林林总总的重大改革措施。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是 “养廉银” 和 “火耗” 归公改革。“火耗” 归公和实行养廉银制度,使清代的税收附加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经费的不足,这是清代反腐制度建设的最大一项成就,也是中国历史上反腐制度建设中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阿根廷-米莱的知音

      本书是 3 年前重新包装的炒冷饭,充分反映一代公知的知识枯竭,本书 15 年前出版会大受欢迎,现在再看就只能进废纸篓了。全书老调重弹,20 年前老百姓对社会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作者等一批公知自然将腐败和大一统皇权专制相联系,得出的结论就是要反腐败就要反专制,要放权,要精简政府。理由很充分,朱重八的 “剥皮揎草” 都制不了,开篇的点明:” 腐败:古代王朝的无解难题。” 首先这就是个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伪命题,如同你说:” 死亡:人类的无解难题 “。任何问题都需要有时限,熵增定律已经决定了王朝会有更替,公司有兴衰,每个人有生死,国家初始万象更新,朝气蓬勃,特别是战争和危机时刻,需要万众一心,自然就廉洁,如果太平日久,自然就懈怠,官僚主义,腐败滋长。所以组织和机构才需要自我革命,引入新鲜血液,革命就是社会的进步的必然手段,贪腐只是组织衰老的表象,而不是病因。现在阿根廷就是典型的案例,新总统米莱大肆作秀,出行表面是乘民航,但随行保镖上百人。一上任就砍掉一半的政府部门,全面私有化,政府职员都下岗了,自然难有腐败,但能成功吗?起码如果这样搞,国家的军力肯定不行,想收回马岛在米莱任上是妄想了。更不要说近年来美国军工体系和政府揭露出来的腐败层出不穷,普通百姓也看明白了,日韩蛙岛的各种反腐已经成为政客的做秀手段和党争工具。贪腐当然要反,依靠的是技术的进步,西方国家的反贪并不是依靠所谓的舆论监督和选票,依仗的是税务局,电子交易的监督和金融监管,再加上大数据,让收入越来越透明,财产越来越透明。新加坡公认的廉洁,主要就是税务稽查结合消费交易跟踪,让你贪腐了也花不了,贪腐容易洗白难。而中国的制度优势更有世界独有的 “党建”,组织的强大是人民的需要,历史的必然,根治腐败如同社会治安,需要公民让渡部分隐私和权力,而不是别有用心的想解散组织,国家将四分五裂,回到丛林社会,我相信大部分国人都不希望中国变成阿根廷。

        3
        9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上不吃草

        陋规是啥,就是灰色收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钱怎么来的,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陋规,晚清官场上的不少人比如官声不错的林则徐和曾国藩就收过,其中不乏少数认为这是合理合法的收入。 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他们的堕落和腐败,但是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也是无奈之举。既要马儿跑,又要马上不吃草。翻看一些明清时期的官吏收入,尤其是吏的,别说养活自己,不倒贴就不错了。没有办法就只能如此,否则正常的运作是难以维持的。 当然也有像海瑞、于成龙这样官方大力提倡和弘扬的典范,但问题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作为道德楷模激励人心,摆着好看是一回事,真要按着来,自己不说,众叛亲离是常有的,处处被排挤更是毫不意外。就这样还指望能完成正常的工作,也亏的是统治者的小气抠搜和懒惰,选择了一个看似廉价合理的方法。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靠道德感召是解决不了肚子饿的。哪怕像朱元璋一样整天挥舞屠刀,也杀不尽天下的贪官。 《独裁者手册》里提到,掌权者如果没有钱来收买实际选民和制胜联盟,放纵他们贪污就是一种解决方案。但不是每一个人统治者都能接受这一方案,于是大刀高高举起,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依然是前腐后继。关于此问题的深入思考,作者的《顽疾》里给出了一些启发和解决办法,其中对于新加坡和香港的分析就值得借鉴。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5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