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周国平聊西方哲学

    言必称希腊,可以算是聊西方哲学的常规操作。提到西方哲学的根,我们广为熟知的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堪称其中的杰出代表。《西方哲学史讲义》里作者周国平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读者讲述了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哲学史。限于古代和近代,止步于现代。对于此段哲学史感兴趣的,非常建议打开这本由我国当代知名哲学家主讲的西方哲学史。1. 主观视角本书的一大特点在于作者的主观视角。作者在书中讲到每一位哲学家和其相关的历史,都是带有很明显的个人特色。作者在书中展现了不光是他看到的,还是经过他思考过滤筛选后用自己语言讲述出来的。冷冰冰的哲学史因为作者的讲述多了几分温情,更由此增添不少趣味。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既不用担心搞不懂晦涩难懂的哲学术语,也不用害怕离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太远。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不好的地方。书中所讲述的观点和看法是一家之言,难免会引起异见读者的不适。对此方面介意的读者可能更适合选用教科书那种更加客观中立的风格。就个人而言,我是比较喜欢作者的讲述风格。整体的阅读体验也是比较愉快的,哪怕是一本大部头,一点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时常会读得津津有味。书中关于古代西方哲学的部分尤为精彩。选取哪位哲学家,如何去讲述,这些都是作者主观选择的结果。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所意识,避免被带偏。激发对哲学的兴趣、对西方哲学史大体上有所了解,有此类需求的读者打开本书准没错。2. 以人讲史打开目录,读者很容易发现本书讲述哲学史不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来开展的。在时间线的基础上,本书更聚焦于一些有一定代表性的哲学家,这些呈现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作者本人的影响。以人讲史,更加关注具体的哲学家,也会让相关的历史变得没有那么无聊。读者可以在了解哲学家的生平和观点等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认知。对于那些相对陌生的来说,如此安排可以更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西方先哲中哪怕没有专门了解学习过,我们也会在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中知晓一些。当这些哲学家一字排开之后,我们更容易在彼此的对照中做进一步的认识。各花入各眼,想要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哲学家和流派可谓是易如反掌。赫赫有名的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外,近些年颇具热度的斯多葛派也非常值得了解。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奥勒留,虽然身份不同,生活在相近的年代里的他们让我们领悟到了斯多葛派的多姿多彩。我们很自然会关注到这些哲学家的观点,但也要注意他们的行为。可以当做一个具体的人来了解,又要放到其所存在的历史阶段中去,更加要清楚如何为我们所借鉴。3. 以古鉴今阅读哲学书籍,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除了满足好奇心、享受智力游戏带来的乐趣之外,多少还是有点想要加以借鉴的意图在里面。至少对我而言,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会试着了解如何在当下应用以及发扬光大。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可能和书中人相隔数百年,甚至是数千年,可即便如此,仍会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当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不妨对先贤的做法加以借鉴。哲学是对死亡的练习。书中诸多哲学家的介绍中也或多或少提到和死亡有关的。蒙田关于死亡的思考和看法颇为有趣,不过作者的解读更得我心。我们对于死亡最难以接受的恐怕就是自我的永不存在。当一个活生生的人化为虚无,虽然理智上能意识到不过是一堆生物电波的消亡,可又有几人真正可以坦然接受?自由意志哪怕是假的,我们也愿意相信,毕竟这是组成自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斯多葛派用理性帮助我们接受这一事实,可哪怕再合理,感性席卷而来之时理性也时常是不堪一击。正如我们每日学习思考关于死亡的,真正来临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是否可以真的如期待般那样从容应对。4. 关于自我死亡未至之时,我们还是要更加关注自我。尤其是对那些恐惧自我消亡的人来说。一个充实的自我、一颗宁静的心灵听起来很简单,可如今能拥有这些的人可以说少之又少。在快节奏生活的现代化都市里,人们会逐渐变得异常忙碌,用各种瞎忙来逃避自我。除此之外,更加常见的是不断变换外部环境,不停地进行各种旅游。简单来说,为了避免直视自我的干涸,人们可以做任何事情。想要更为清楚地认识自己,不如试试待在屋里什么事情都不去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那些被手机支配的现代人更是如此。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用塞涅卡的话来说,生命短暂,有限的时间应该花费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去。不虚度光影、不按照他人的意愿度过,这才是对自己的生命最为基本的尊重,扪心自问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果要给出点建议,我认为书中关于阅读的还是值得参考。好的阅读可以让自我变得完整和丰富。除了有字书之外,生活这本无字书一样值得我们认真对待。5. 关于阅读提到阅读,书中关于阅读的内容可一点都不少,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点自己的看法,读者当然也可以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不过最好还是对相关的内容都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着手调整自己的阅读习惯。爱默生提倡的创造性阅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把自己的生活视为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这种主动的阅读方式其实也可以说就是六经注我。我们阅读他人的书籍,到头来还是为了更好理解自己。开卷有益,但并非无害。错误的阅读不光会浪费时间和精力,更会迷失自我。对于具体的阅读,有些时候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很多人阅读的一个误区是想要记住读过的内容。相比于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我们更加应该专注于自己的理解。通过独立思考,让知识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充实心灵。在阅读之时不求甚解、为我所用。读书只要能推动我们的思考就是有益的。在鼓励我们阅读的时候,蒙田等哲学家也提醒我们不要读太多的书。这是因为知识带来视野的开阔,也会带来不少的负担,让我们思想上变得混乱。对有些人来说更会滋生出傲慢的负面情绪,由此带来的无知更加可怕。6. 写在最后周国平对我来说,属于耳闻已久不怎么了解的哲学家。他的书目前完整读过的除了本书之外也就是《人生哲思录》,对哲学兴趣不大的可以选择这本偏文学的作品。哲学科普读物,有像罗素《西方哲学史》这样的畅销书,也有中国学者参与的。周濂的《打开》、刘擎的《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从惊奇开始》、赵林的《西方哲学史讲演录》、徐英瑾《用得上的哲学》、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我们有了很多的选择,却也难免会陷入选择的悖论。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听从他人的推荐,此类做法都是可以的。不过更加重要的是亲自去体验,合适就继续,不合适可以换个。每一本书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更会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去了解并加以理解,在翻阅完后就可以多一点怀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如今依然适用。对于作者和作品的喜爱是一回事,对于其中观点的赞同与否又是另一回事。至于加以践行,没经过一定的独立思考也是不行的。先哲的智慧和现实的反馈相比,后者更加值得我们重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哲学家们有很深入全面的解说,难得一本通俗易懂的哲学书,喜欢周国平老师的作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灵魂涤荡

        第一本正儿八经看完的哲学书。看的这三个月,一直在思考、被触动,灵魂仿佛得到了涤荡。昨晚看完后,半夜醒来,突然想起尼采抱马痛哭那段,也有想流泪的冲动。这本书讲的不仅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叔本华等等名家,还让我认识了蒙田、洛克和爱默生。以此为终点,与过去告别。也以此为起点,开启自己思考人生。认真过每一天,力求无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容易读的一本书

          作为业余爱好者,是从听周志伟的西方哲学音频接触的,也看过一些浓缩版本,整体感觉,周国平这本最好读,今天刚读完读一遍,准备空了再看一遍。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