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少不是问题,没有变好才是问题

    这本书对准备创业的人或者刚开始创业的人来说,就是一针强心剂。公司规模大小和盈利能力其实不是线性关系。小规模,但越来越好也是经营者的另一种价值体现。本书教你如何以自身条件建立自己的公司,决定你的期望收入;如何处理意外的危机,让重要客户感到满意等。我一直认为,创业很难,是那些智商超群、绝顶聪明的人才能做到的,一般人是不能做的,创业也有很大的风险。个人创业是可以学习、可以复制的,当然机会和运气也占很大一部分。盲目增长,小规模发展这一经营理念,它不只适用于只有一个人的企业,它是一种商业模式。一人企业也不是简单的自由职业者,它更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用这种经营方式来获得所有权和承担应有的责任。所以说,人少不是问题,没有变好才是问题。

      9
      1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选好商业模式,一个人负责

      每日一书:《一人企业:一个人也能赚钱的商业新模式》。一人企业是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专注于变好而不是变大,维持小规模精进而带来自由。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 CEO,一人企业是新科技条件下的商业新模式。深挖自己的思维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之一。弗吉尼亚大学的蒂莫西・威尔逊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相比一个人独自思考,人们更愿意受电击。但如果你一个人独自思考,就会激发出很多可以改变思维模式的点子。“一人企业” 的经营理念不只适用于 “只有一个人的企业”—— 它是一种商业模式,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实力来变得更自立,对自己的职业道路更负责任。米歇尔・波伦的饮食观念可以总结为三个简单的规律,那就是 “吃东西、不要吃太多、大部分是蔬菜”。与之相似,“一人企业” 模式也可以简单地总结为 “从小规模起步、确定发展模式、保持学习”。“一人企业” 的四个典型特征:适应力、自主性、速度和精简。实现对 “一人企业” 的控制需要的不仅仅是你在所服务的企业里学到的核心技能,还需要熟练掌握销售、营销、项目管理、留住客户等能力。速度不仅仅是指疯狂的快速工作,而是用最好的、新颖而高效的方式来完成一项任务,这也是 ROWE 方式的工作理念。苏格拉底说嫉妒是灵魂的肿瘤,意思是其他人的成功很容易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当我们把自己和其他人作比较时,我们就会搞不清自己是谁,自己到底要什么。我们把史蒂夫・乔布斯、埃隆・马斯克和奥普拉这样的人当作偶像,认为他们的成功模式(创建商业帝国)是指引我们走向幸福和职业成就的金钥匙。内向型领导尤其是那些管理着技术高超、充满活力的团队的内向型领导非常容易成功,这是因为一个更安静、更冷静的领导更容易认真倾听、聚精会神,不畏惧、不间断地工作很长时间,他们也能够领导和他们一样的人。你越真心对待并维系你新建立的客户关系,你就会越关注你所做的事是如何帮助他们的,这样他们就越愿意留在你身边。客户的成功是 “一人企业” 盈利的基石。如果你的企业只有一个专长,以及一个胶棒、一个回形针和一团麻绳,那么你可以想一想:我用这些东西能帮助谁呢?总而言之,以小规模起步,最大限度地简化你的想法,并找到实现它的方法。与其等待(有时需要几年)大利润,不如让小利润推动你前进,这是更聪明的做法。放弃 “增长等于成功” 这种想法,会让你更快地取得更大的收益。如果你努力工作(为了它带来的独立性,为了你完成工作时的成就感,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那么热情可能会随之而来。热情不是创造成功的催化剂,而常常是成功所带来的结果。个性 —— 一个人的本真,也就是传统商业以 “专业” 为幌子教你压抑的部分,是 “一人企业” 最大的竞争优势。优质客户服务不仅仅是礼貌待人。迅速反应、解答问题、尊重客户不应该受到嘉奖 —— 因为这样的服务是必须的。“一人企业” 要想发展和脱颖而出必须通过培养感情、实现互惠、像对待非常重要的客户一样对待消费者(提示:他们就是最重要的人)等方式来实现突破。一个以信任为基础的 “一人企业” 是从创造一个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开始的;然后在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优点和效果之前,企业会严格测试产品的性能。在这种战略中,留住客户比不断增加新客户重要得多。在研究如何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时,厄本发现信任包括三个方面:自信(“我相信你说的话”)、能力(“我相信你有兑现承诺的能力”)和仁慈(“我相信你是为我着想”)。在确定最低可行利润时 —— 你的企业在没有负债的情况下正常运行的界限(下称 MVPr)—— 要记住这个数越小,你就能越快实现。所以你首先要把重心放在核心业务上,降低成本和开销,确保公司能小规模经营。通过用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尽快实现 MVPr 并在发布后不断地调整、完善它,你的 “一人企业” 就可以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业务体系,其产品和功能可能会不断变化,但始终坚持为消费者服务的宗旨。HootSuite(互随,加拿大的著名社交媒体管理工具)的萨姆・米尔布雷斯提出了一个著名理论,即你可以把你与一个受众的大量的互动分成三部分。萨姆认为其中三分之一应该是关于你的企业或者你自己的内容,三分之一是别人分享给你的内容,三分之一是你与你的受众的个人互动。西山温泉庆云馆是如何因没有选择大规模扩张而取胜的最佳注脚就是它的同行 —— 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经营的企业金刚组。这是一家佛教寺庙建筑企业,其创立者金刚重光发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佛教迅速发展,因此需要修建寺庙。在其后的 14 个世纪里(创立者离世后),这家企业一直在繁忙地修建寺庙。就像西山温泉庆云馆一样,金刚组也把重心放在客户服务上,并在其所在的领域精益求精,因此得以长盛不衰。你可以建立一个小到没法倒闭的企业。你可以让一个 “一人企业” 度过经济衰退,不断适应客户的不同需求,通过保持小规模、保持专注力来规避竞争,以低成本来获得利润。

        6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2年阅读的第40本书

        ・ 如果你一个人独自思考,就会激发出很多可以改变思维模式的点子
 ・ 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去想自动化、基础设施或者经费的问题,而是应该从为一位客户解决问题开始,然后是下一位,这样,你就会把注意力放在以你现有的条件立即为客户提供服务上。
 ・ 对 “一人企业” 来说,要回答的问题永远是 “我要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企业变得更好”,而不是 “我要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企业变大”。
 ・ 更多不一定意味着更好,更好才是真的更好。花时间和精力去掌握一项技能是有好处的,但是还是要讲究平衡。
 ・ 以小规模起步,最大限度地简化你的想法,并找到实现它的方法。与其等待大利润,不如让小利润推动你前进,这是更聪明的做法。
 ・ 放弃 “增长等于成功” 这种想法,会让你更快地取得更大的收益。
 ・ 在熟经济环境中,大家都会节俭起来,只购买那么他们信得过的企业的产品。
 ・ 你多么努力,你都不能让自己的时间变多,既然如此,你就需要更好地统筹安排时间。
 ・ 最好的销售永远不仅仅是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是表明态度 —— 向顾客展示为什么他们应该相信你,并愿意以任何价格购买你的东西,原因只是他们认同你。
 ・ 不要要求消费者去关注你的企业,相反,你要做独特的、不同寻常的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从而让你的企业脱颖而出。
 ・ 任何规模的 “一人企业” 都需要有独特的个性,你的个性就是你的品牌说话和行为的方式。
 ・ 企业的共情有时候仅仅是做一个富有爱心的的人而已。
 ・ 你教的越多,你的手中就越觉得你是专家,然后再需要买东西的时候,他们就会愿意为你的专业知识付更多的钱。

          转发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商业→协商之术

          本书虽然是 “一人企业” 但是还是涵盖了一个人无论是自己做老板,还是与人合伙做生意,或是在一个公司中打工,与之应具备的相应能力。如果你为自己打工 (自己做老板),你就必须培养出成功地宣传自己的服务或产品,并且维持好与客户的关系的能力。如果你与承包商或自由职业者合作 (合伙),就需要有快速使人能信任你的能力。因为唯有信任,他们才愿意与你配合,从而领导 (引导) 他们。在企业中,虽然企业可能会说 “领导” 不是你需要扮演的角色。但是如果你不能适时的表现出具有处理问题的能力,你就不能进一步获得实现自主性所需的控制权、主导权。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客户真的不关心你是否盈利,但如果你卖给他们的东西有助于他们获利,他们就不会离开你,他们会忠诚于你的企业并向其他人推荐。如果你仅仅把你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视作交易关系,你就会整天想着怎么卖给他们更多东西、多久卖给他们一次。你越真心对待并维系你新建立的客户关系,你就会越关注你所做的事是如何帮助他们的,这样他们就越愿意留在你身边。客户的成功是 “一人企业” 盈利的基石。总而言之,以小规模起步,最大限度地简化你的想法,并找到实现它的方法。与其等待(有时需要几年)一笔大利润,不如让持续的小利润来推动你前进,这是或许更有效的做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人企业:一个人也能赚钱的商业新模式》

            贾维斯认为,所有人在创业之初,就应该认清自己的需求,到底是想开一家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他提醒创业者们,创业不能只有盈利和增长这种目标,你的目标也可以是 “做出一个好产品”,“让员工幸福”,“让用户真的受益”,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你自己的满足感。现在很多人除了主业,也拥有一份副业或者小生意,比如做自媒体等等。你也可以用本书提到管理 “一人企业” 的方式,来发展你自己的副业。本书核心内容:一、为什么创业者的目标不一定是扩张?二、如何打造一家 “一人企业”?如何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第一,在创业的最初,贾维斯就建议创业者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真的想把手头的生意做得特别大吗?你可能觉得,现在我创业八字没有一撇,能不能成还不一定呢,想这个未免有点太早了。但贾维斯认为,在创立企业之初就要做出选择,到底是否要小规模创立一个企业,并且保持小规模经营。大部分人都希望做得越大越好,那我们先来梳理大多数企业扩张的原因,来看看是否有你的理由。企业追求扩张的原因其实不外乎四点:通货膨胀、投资者的意志、客户流失和创业者的自我意识。第二,如何打造一家 “一人企业”?如何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从产品,规划和价值观三个角度来思考。首先,尽快做出一个 “最简化可实行产品”(MVP),这个产品成本要低,但能够呈现产品的主要特色。第二个,就是规划方面,给企业设定上限。第三,保持个性,让你的产品和企业拥有稳定、明确的价值观。“一人企业” 当然也可以很有野心,也可以追求高利润,一人企业之所以保持小规模,我不认为是创业者缺乏远大抱负,而是如今一个人就已经可以做出很多成绩了。互联网让我们能和美国的画家合作,直运模式让小企业无须仓库和员工,按需印刷无须为购买机器和仓储而增加成本,技术的不断革新让我们能轻松地完成以往一个团队才能做到的事情,也让我们更容易维持 “一人企业”,并且不把无限扩张当作终极目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通过成为 “一人企业”,或者只是通过掌握这种思维方式的关键因素,你可以培养在任何工作、任何企业或者你自己开创的任何项目和企业中积极发展的适应力。通过确保你的企业在尽可能小的规模下能够健康发展,你就可以确保它在发展壮大时也可以健康发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加拿大人,一人企业

                我觉得这本书大部分观点很有意思,但是我很难想象在中国一人企业如何生存,除非是能力非常出众,书中说到要服务好客户就能盈利,我觉得在中国这一条很难达成,因为总有比你好又比你便宜的头部企业和你竞争,除非你的能力非常稀缺,不然我相信不到,也许试用与那些开餐馆的,把当地客户服务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适合想创业或再创业的朋友

                  读完这本书,感觉像给自己量身定做的,因为自己现在创业就是走的这个模式。一人企业不是只有一个人(当然也可以是一个人,看具体情况。它还能嵌入大公司中),而是用最少的人员、最灵活的方式运作完整的团体和项目,真正实现人员扁平化,提高组织灵敏度,而一人企业其实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还是比较高的,需要一个人能跨领域跨专业处理多项事务。个人觉得,这样的模式适合轻资产的服务型企业,比如知识创造型的企业。如果有想要出来创业的朋友推荐去看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人目标是成为比尔盖茨、拉里佩奇,有人目标就是成为一人企业主

                    一人企业会由于无法上规模而没法实现大型产业为人类创造的价值,例如矿产、制造、交通等。所以,一人企业并不是适合全社会所有人。社会发展是多元的,必须要有人承载大企业、必须要有人打工,当然也必须要有人可以将自己的能力转化为产品并不断创新迭代满足一部分用户需求并获得丰厚回报,从而过上自己期望的生活。有人的目标就是成为比尔盖茨、有人目标就是成为拉里佩奇、有人目标就是成为国家领袖、有人目标就是成为一人企业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是讲企业管理,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本神奇之书,看的时候经常会蹦出很多启发,对于我的作用非常大,就像在建设高楼前先打好地基一般。不知有没有人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另外这本书要看完了,希望我能再看到能让我有这种感觉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人企业

                        经营自己,一人企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而美还是小而强,本文作者推荐后者,对增长避而远之,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不敢苟同。就像庄子逍遥游里的鲲鹏和小鸟,是展翅万里还是掠空低飞,它们都有各自的志向,各自的世界,大有大的远大理想,小有小的内心安顿,一个人可以很强,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把个人企业办起来的操作手册

                            对于现在大环境不是那么友好,很多人找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这样的一本书对当下的普通人,有一些指导意义。书中作者所说,“如果你卖的是邮件列表软件,那么一定要告诉客户邮件营销的重要性;如果你卖的是运动文胸,那么一定要告诉客户健身或者跑步的科学知识;如果你卖的是旅行箱,要向客户传授一些旅行的技巧。” 相信大家可以感觉到,现在的销售已经有很强的社交属性了,大家只相信朋友,如果你不是,那么请你成为客户的朋友。你说的方法就是成就他,在你擅长的领域帮助他。除了上面的内容,本书还介绍了很多创办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几乎囊括了创造一人企业的方方面面,如果你是一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或者擅长某一方面的服务,那么我推荐你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人企业

                              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感觉本质上是打造职业备胎,对自己、对家人负责。也许有一天备胎转正了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贾维斯在书中引导我们思考管理大企业的弊病,其实说明了一个商业世界正在发生的新趋势:过去有严格规定和等级制度的企业,正向自由灵活、自主度更高的工作模式转变,商业世界正不断被新的工作模式和技术所颠覆。贾维斯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变工作方式让我们有机会用最小的投资、人力和时间成本来发展。贾维斯自己就是一个 “一人企业家”,他工作了将近 20 年了,每年都能获得稳定且有所增长的收入。这和他很多在大企业或初创企业工作的朋友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因为每当经济形势出现变化时,他们就常常面临被裁员和减薪。在美国,为自己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不雇佣任何人,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2015 年,这些人中,年收入达 100 万美元的,人数增长了将近 6%。38029 家 “一人企业” 获得了百万美元以上的年收入,这些企业的经营领域,既包括需要动用实验室的高科技项目,也包括洗衣服务等寻常的事务。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趁着年轻,你一定要尝试一次“一人企业”这件事

                                  不得不承认,得到的【每天听本书】这个栏目已经成为我不可或缺的图书供给渠道了。其实一年前我就追平了得到的更新速度。现在每天听的都是得到最新上线的解读书。而今天推荐的这本《一人企业:一个人也能赚钱的商业新模式》就是得到今天刚刚新鲜出炉的。其实在我看来,这个所谓的一人企业,只是作者针对于以往自由职业这个领域的拆分和新名词的包装。我们以前谈自由职业时,是比较笼统的。你靠写文章谋生算,靠做独立设计师,插画师赚取利润算,你靠开课销售教程也算,甚至你专职做网红,直播带货都算自由职业。旅行家,体验师,美食评价,主题摄影,这些在我们看来统统都算是自由职业。然而在这本书的作者眼中,这里面有些是自由职业,有些则是一人企业。那他是怎么定义的呢?。。。“一人企业” 也不是简单的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是用时间来交换金钱的。无论他们是按小时还是按产出来获得报酬,只要他们不工作,就不会有报酬。这意味着每次接到工作任务,他们都需要去做些什么,花掉自己的时间来换取收入。。。。。。。一人企业是利用各种系统、自动化和流程来建立一个长期业务,就不是用时间来换金钱,而是在工作之外、在一对一的关系之外运营和获利。比如,无论你生产实物商品、销售软件还是在线授课,消费者和用户都可以购买和消费这些商品和服务,不需要你的 “一人企业” 为每次交易花费时间。虽然开发产品可能需要消耗时间和反复推敲,但是对 “一人企业” 来说,消费者的数量可以无限增加,这样就可以不断获益。。。。你看,其实这就是对原来自由职业得重新定义而已。在他的概念里,只有做出了可以产生复利,边际成本为零的那些模式才算是一人企业,而一对一售卖的就不算。在这里我无异于对这本书品头论足,只是不希望读者被新概念误导,解释一下而已。其实我是非常认同原书的观念的,只是,身体力行后也想给读完书有想法的同学提个醒,走这条路并不轻松,也不一定成功,但绝对获益良多。所以我才在标题里强烈推荐大家趁着年轻时试一下。收获一:会成功扭转固有的打工思维。这里我没有任何去评价打工思维和创业思维孰优孰劣的问题,打工思维有他稳定,持久的一面,但也有他僵化死板的一面。有了创业思维也不一定就功成名就,更是有很大概率身败名裂。但是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过创业思维的训练,那么即使打工也很难打好。不理解创业的艰辛和困苦,就很难全面的去看待一份工作。那些创业失败后,重新回到单位打工的人一定认同下面这句话:“打工其实是最简单的。” 收获二:会成功的拓宽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处世经验。自己开过公司后,才会知道注册和注销的流程,以及知道做这两件事到底有多麻烦;有了公司后才会理解财务这个岗位有多重要;才知道谈下来的项目金额和最终要的回来的款项有多大的差距;才会知道面对账单而自己收入青黄不接时有多惶恐,而那时的人有多脆弱,有多无底线;才会知道什么 996,什么 715,你要面对的局面是 007,是 724,根本没有什么上下班之间的差异,睁开眼睛就是想着赚钱的开始。收获三:你会发现,你开始自律了,如果你自己不监督自己,改变自己,你甚至有可能连一个月都挺不过去。尤其当你还请了一两个帮手的时候,想想每个月要给他们开支,每天睁开眼睛,你就欠人家几百块钱,每个月到发薪日时的那种提心吊胆,会让你不自觉的就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自律,自省,不断激励自己。要不,你怎么挺下去呢?收获四:当然,很多人还是获得成功了的。只是成功大小的不同而已。但你收支平衡,略有盈余时,你会发现自由职业带来的自由。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你喜欢的咖啡厅办公,你可以想加班到几点就加班到几点,你可以自由决定自己这个月是多赚一点,还是多休息一会,掌控自己的感觉贼好。所以,即使前面提到的困苦再多,享受过自由职业或者一人企业好处的那些人,终究不会再本本分分打工了。要么,直接奔着管理团队入股为目标,要么本着东山再起在企业里努力工作学习,积累经验、人脉。所以这么多收获存在,我建议每一个 28-35 的朋友,当你专业技能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时,尽可能的尝试一次自由职业或者一人企业吧,你会爱上那种感觉得。而这本书会告诉你要如何去做,才能创建一家一人企业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天生我材必有用,别具一格降人才。

                                    读完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企业无论大小,都应该是 “生活方式” 企业。(当然,这个观点有些绝对,不过应该会很合 “一人企业” 人群的胃口。)工作不再是一种雇佣方式,而是一系列任务或项目的集合。最好的销售不仅仅是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还有表明态度。[此乃开脑洞之言] 更好 or 更大??—— 选更好。如何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产品、规划、价值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个体时代,做一个规模小到无法倒闭的公司

                                      《一个人的企业》… 企业的英文是 Enterprise ,翻成企业,也翻成进取心,港台翻成企图心… 企业是有企图心的实体,实体的企图心就是企业家的企图心,企业家其实就是野心家,和企业规模没有毛线关系,甚至可以不是做企业的… 看了这本书又恍然了一回,以后我看到企业这两个字大概率不会再满怀艳媚了,那不过是一类有各种野心动机的人罢了… 我也有野心,我也是企业家,一个人的企业家,用自由职业的方式实现某种企图心… 悄悄说句话:一个人的企业,规模太小太不容易倒闭… 好书推荐(石木翻书每天翻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人企业》值得推荐一下

                                        本书中的观点源自我的信念,即所有企业,无论大小,都应该是 “生活方式” 企业,而不应该陷入企业运营的定式中。事实上,从理论上说,每个企业都是生活方式企业,因为每个企业都代表着经营者的生活方式。疫情当下,如何经营好自己这个 “一人企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小企业非常有益的参考

                                          员工少的企业,能耗低。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力强。这是很大的优点。追求体面的规模的扩张,往往伴随着经营成本的大幅增加。如果同时业务失去焦点,提升了整体的风险。成本增加了,就像吃的多,那么经营环境波动时,饿死的风险就会很大。作者说的,确实都是金玉良言,值得好好深思和考虑。说真的,如果年收入一两百万美元,保持企业规模在 20 平米办公室,也是可能做到的。不要拘泥于一人企业,几人也行。他这个意思,说的是生存力最强的,成本最低的企业形态。冰河世纪到来,万千生物灭绝后,也能存活下来的,肯定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物种形态。好了,这里有一个问题。我想试着挑战一下。活着,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企业多半是要死的。死之前,达到一定的高度,也服务了社会,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企业家也实现了自我的成长,再奔赴下一个战场,继续战斗。愈挫愈勇,越战越强。罗永浩是不是这样?周航是不是也是这样?他们都失败过,非常体面地失败过。我们会为他们的勇敢尝试和奋力一搏而感到痛苦,惋惜和敬意。他们未竟的努力,带来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无论是商业服务和产品,还是人文精神上的。企业可以退场,在合适的时候。只要人还活着,继续向前呗。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