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们为什么发胖?答案:减少游离糖摄入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这几乎成了这一代人的灵魂之问。那些对自己身材有要求的,那些处在亚健康甚至严重健康威胁的人们,那些美美的还要更美的女生们,都在反复和自己的身体做着抗争。


    这本书,正是为了这个问题而来。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人类基因的传承,和现代生活之间存在着诸多的错配,曾经身体储存脂肪的运作机制,是我们能存活下来的巨大生存优势,而在食品工业发达的现在,却成了一个致病潜质。
    本书一直在阐释一个核心理念,过高的含糖饮食,单糖果糖的摄入过量,才是脂肪堆积的本质原因,书中不乏可靠学术引述。值得用两小时快速一阅。
    书中还有不少拾趣的观点。诸如:
    1、我们往往不是因为多吃而发胖,而是发胖了才会多吃。从我们人体调节胖瘦的激素和酶入手去探讨脂肪堆积的问题。
    2、现代的烹饪艺术的全部技艺都是以设法使人吃的比需要的更多为首要目标而发展起来。
    3、统计学上,人群收入和肥胖比例呈反比。
    此外本书还给出了解决方案和健康的菜单,值得打印出来作为饮食参考。
    你是你吃出来的,你的身体是你认知和意识的延伸。希望大家借助这本书了解肥胖的一些本质问题,从而从认知层面驱动行为层面,达到持续的控制健康体重的目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运动不减体重,一定要搭配饮食习惯的改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肥胖的危害已经是全民基础性的共识了,身边也会出现一些明明不胖但是一直喊着减肥,或者一直坚持锻炼塑形的励志小姐姐。减脂减肥类的产品只有一出现,不管对身体有害无害、健康与否都会有自己的专属粉。甚至曾经有微商小姐姐跟我说,微商找项目就找减肥类的,需求量大呀… 但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身体关于肥胖那块的机制吗?我身边有个小姐姐,一到假日就睡觉,不东西,进入冬眠状态,一个国庆假期能轻好多斤,但是我… 就算是跟她一样,不吃不喝,也掉不了那么多,so 节食管用吗?身体以为闹饥荒了,随后如洪水猛兽般的食欲,真的抵挡不了,感觉自己都快成了饕餮了,恨不得一口气吞下所有。运动有用吗?运动虽然有用,但是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也不易坚持。本书用了理论 + 例证告诉我们,控制能量,节食,运动都不是最易坚持,且最高效的途径。那怎么瘦?什么让我们发胖?谜底来了~糖。我们因为糖多而胖,因低糖而降体重。此糖不止是甜味剂的糖,还包括淀粉类食物的糖。作者花了很长篇幅论证,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主食只是很晚才出现,人类并不会因为少摄入糖而阵亡。作者推崇低糖饮食,也不排斥生酮。我自己也曾尝试过一阵子的极低糖,效果确实是有,但是之后一阵子,对主食的渴望也如猛兽反扑。曾经好几年,我一直想减肥,试过生酮、节食、吃药、高强度运动,感觉人生很晦暗。现在慢慢想开了,哈哈,会保持尽量低糖,但是不会舍弃主食或者完全不吃糖,我觉得现在挺好,我本身也不是特别胖的那种,放下减肥的执念,安然享受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需要辩证采纳的减肥指南#每天解读一本书

          这本书中的研究成果都有些年头,放到今天不见得全都是对的,但是回看今天的国内的健身领域,又不禁怀疑它可能还是超前的,例如对肥胖是饮食太丰富、是运动太少等原因的批判,放到今天仍旧适用。


          总的来说本书讲的内容就是肥胖的主要成因是糖类摄入过量导致的胰岛素的分泌过度波动引发的,并非吃得太多,也不是动得太少,相反运动量的下降和食欲的增加反而是肥胖的结果,控制肥胖的关键实际上是控制糖类的摄入。
          书中很多观点很有争议,也很有启发,适合对饮食和健身有些基础知识的人阅读,比如书中提到肥胖是可以遗传的,但最新的研究证明这种遗传并不依赖基因,而是表观遗传的结果,简单说来就是你如果开始减肥,这之后你的后代就更容易偏瘦,而你若是肥胖他们这会偏肥,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果。
          好了不多说了,我要实验去了,看体脂什么时候能刷到 15%。
          以下是我的解读。
          一、关于肥胖成因的误解
          我们过去运用能量守恒的视角来看待肥胖问题,于是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吃得太多动得太少,甚至提出肥胖是富贵病的偏见,作者在书中通过大量例证论述了这些观点的错误,其中提到了美国一个印第安部落皮马人的生存状态,他们从富裕变得贫穷,只能依靠政府救济,而他们却从精瘦变成了肥胖,哪怕是那些每天劳动量很大的群体,肥胖也非常严重。
          最终作者从各种证据和相关动物实验中提出了一个观点 — 我们并非吃得太多动得太少而肥胖,而是因为肥胖变得吃太多动太少。
          二、肥胖的三定律
          讽刺热力学定律在人体这个复杂系统中的运用,作者提出了肥胖三定律,分别是:1. 人体的脂肪堆积是一个精细控制的结果;2. 脂肪堆积的微小失调也会引发肥胖;3. 引发我们发胖的因素最终也会引发我们吃太多。而这一切的起因都在于我们体内的激素调节,本来它应当平衡各个部分的能量划分,饮食结构的不均衡,结果脂肪堆积的调节系统失衡,于是进入了脂肪堆积的快车道。
          三、肥胖的原因
          最终作者得出的结论是真正使我们变胖的原因是糖,生理上糖类的大量摄入会导致胰岛素和血糖的迅速升高,激活囤积脂肪的反应,同时糖类还会刺激我们大脑的奖励机制,让我们形成类似上瘾的模式,而血糖的剧烈波动会让我们更容易疲劳,而减少运动,于是身体调节的天平就向肥胖倾斜了。
          当然这里的糖不只是白糖,而是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升糖指数高的食物。
          四、解决办法
          看到糖是源头很多人就会想到不吃糖,然而实际上我们要做的是减少对胰岛素造成大幅度波动的食物摄入,换句话说就是控制升糖指数高的碳水摄入,一句话的解决方案就是 “杜绝纯糖摄入,控制精制食品和水果,多吃蔬菜,” 同时饮食的调整也是个长期的事情,书中的实验提到很多过度肥胖人群要花上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不再对糖有特别的渴望。
          特别强调很多人会改为高蛋白低糖和脂肪饮食,但蛋白质比重超过 25% 人也会出现虚弱、腹泻的情况,所以控制饮食并不需要走极端要适当控制。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