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段极其隐秘的经历直接展现给世人看,非常有勇气,堕胎的描述让人头皮发麻,不过这也让更多女性能够了解到堕胎的伤害性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真实,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进行叙述,仿佛身临其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这个故事,有强烈的身体共鸣

        在无法堕胎的 1960 年代的法国,大学生意外怀孕后,该怎么处理?不去分析,不去控诉,这个事件最直接的后果的承受者,是女人的身体。身体感受的描写牢牢抓住我的阅读兴趣,仿佛我的身体也能感受到她三个月来的感受,其中充满了不适,但想要一直读下去,期待一个结果。在她意外怀孕后,她的男同学、女同学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反应。在以为顺利又有意外的流产发生后,那些男同学和女同学又有了新的变化。真实的事件会让人的想法转变。这是事件带来的冲击。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落笔,虽然经历了意外怀孕和小作坊堕胎,在某种感受中,她依然期待孩子,身处人类世世代代的链条当中。故事的确不是教导什么,而是触动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事件》怎么说呢?我觉得作者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不过这个故事不能构成她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实力,所以豆瓣的打分也是颇有偏颇。故事讲的就是一位女大学生,意外怀孕,选择堕胎,差点闹出人命来的故事。通过故事我们看到了男性世界的无所谓,或者说不负责任;看到了社会对于堕胎这种事情的漠视还有打击;看到了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冷漠。也许很多的人都会经历一些意外,可是整个意外不能仅是年轻人自己的冲动,难道不应该有对于她们的保护?为何要选择 “黑诊所” 呢?面子问题?声誉问题?还有可笑的身边朋友的推荐,她们难道只是听说?是否也是亲身经历?男性为何没有准确的姓名?是不是泛指男性都是如此?在孕期还想着那种事情,甚至是他们自己家里,还有他的老婆。事件就是一个事件,也仅仅是个意外,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是不是有些不一样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进布拉扎咖啡馆,点了一杯热巧克力,把要批改的试卷拿了出来,却一行也没读下去。我一直在想,自己一定要去洗手间看一下。一对年轻的情侣正靠在桌子上低头彼此亲吻着。我最终站起身,询问酒保洗手间的位置。他指了指大厅深处的门。门直接通向一个储藏室,里面有一个洗手池,上面挂了一面镜子,右边是第二扇门,就是洗手间的门了。这是一座土耳其式厕所。我不记得三十五年前咖啡馆的厕所是不是也是这样。在那个时候,这并不是能够让我注意到的细节,因为几乎所有的公共厕所都是这个样子:水泥地上开个洞,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脚踏板,方便人踩在上面并蹲下来。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