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共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 28 篇中短篇小说。《罗生门》只是其中一篇,感兴趣的可以阅读《密林中》《地狱变》《鼻子》等的经典名篇。小说《罗生门》的故事发生在日本的平安时代末期。在这个年代里,连续不断的灾害把整个皇城搞得破败不堪,就连作为平安王朝政权标志的罗城门也无人打理,丧失了皇权的威严。 一天傍晚,一个四五天前刚被主人家解雇的仆人游荡到城楼底下避雨。这个仆人正为明天的生计发愁,他知道如果再游荡下去,一定会饿死在路边。但在这颓败的社会里,他完全找不到可以糊口的工作,除非当强盗。然而他心中的道德感又让他不敢做如此伤天害理的事。 在他内心摇摆不定时,他发觉城门楼上有动静,于是他蹑手蹑脚往城楼顶上爬。城楼顶上堆满尸体,他隐约看到一个又瘦又矮的老太婆正蹲在成堆的尸体中,看着一个已经死去的年轻女性。仆人在恐惧而又好奇的驱使下,直愣愣地看着老太婆的一举一动。只见老太婆开始拔女尸的头发。随着头发一根根被拔下,仆人心底的恐惧慢慢减少,对老太婆亵渎尸体的憎恶渐渐增加。 仆人最终按捺不住,大跨步地走到老太婆面前。老太婆被突如其来的男人吓得下意识地想逃。两人一番推搡之后,力气占上风的仆人一把将老太婆扳倒在地。在仆人的呵斥下,她断断续续地解释说自己只是想拿头发做成发髻去换些糊口的钱。她说知道自己做了十恶不赦的事情,但也是出于走投无路。 躺在这里的每具尸体生前其实都算不上清白,包括那个被她拔了头发的女人,要不是死于瘟疫,这个女人大概到现在也还在做偷挖拐骗的勾当。老太婆说自己不认为这个女人这样做是缺德,因为她也是迫于生计、无可奈何。现在自己出于同样的理由拔掉这个女人的头发,想必也能够得到理解和原谅。 仆人冷静听完老太婆的这一番话,心中顿时生出一种勇气。但这种勇气是他刚才在城门下摇摆不定时缺乏作恶的胆量。是饿死还是做强盗,他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他已经被世间的疾苦和老太婆 “人吃人并不可耻” 的逻辑,引入到黑暗的世界。最终仆人为了自己的生计,剥去了老太婆身上的衣服,跑出城楼,消失在夜色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罗生门》之《地狱变》有感:

      烈火中永生的艺术令人们对良秀肃然起敬,在 “救猫” 还是 “救名画” 中,大众显然默默选择了后者。也许在良秀的心中,“鱼和熊掌” 兼得了…… 虽然听着残忍,却是他自己心中的完美选择。最终,艺术品的生命力远远超过了人的墓碑,尽管 “故事” 永流传,但鲜活的依旧是那幅画作《地狱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罗生门》

        本书是经典短篇小说集《罗生门》。文集里既有标题作品《罗生门》,也包括芥川龙之介的名作《密林中》。这两部小说之间具有特殊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本书的核心内容: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罗生门》发表于 1915 年。这部作品以平安时代末期和位于首都平安京的罗城门为背景,深刻揭露了一个 “人吃人” 的残酷社会。日本导演黑泽明曾经执导过影片《罗生门》。这部影片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但不是同名小说《罗生门》,而是另一部《密林中》。《密林中》是一部在叙事结构上极具实验性的作品。芥川龙之介痴迷于日本典籍《今昔物语集》,无论《罗生门》还是《密林中》,均改编于此,而黑泽明通过电影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进一步改编,让观众看到了对暗之物语融入希望的现代阐释。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作家,他活跃于 20 世纪初,虽然以写作中短篇小说为主,并在 35 岁那年就以自杀结束了创作生涯,但这些都毫不妨碍他跻身于日本一流作家的行列。他的代表作《罗生门》发表于 1915 年。这部作品以平安时代末期和位于首都平安京的罗城门为背景,深刻揭露了一个 “人吃人” 的残酷社会。日本导演黑泽明曾经执导过一部在日本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罗生门》。这部影片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但不是同名小说《罗生门》,而是另一部《密林中》。《密林中》是一部在叙事结构上极具实验性的作品,如果把它当作破案小说来阅读,必定会走入死胡同。作家通过作品想要表达的其实是人生 “真相的不破解”。芥川龙之介痴迷于日本典籍《今昔物语集》,无论《罗生门》还是《密林中》,均改编于此,而黑泽明通过电影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进一步改编,让观众看到了对暗之物语融入希望的现代阐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各种悲剧能不看尽量别看了

          人难啊,难在有思想,感官有感受,能表达,能吐露,能倾诉。罗生门,日本京都的正南门。云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话题开始,故事的序幕拉开: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惨案如何酿成?凶手、妻子、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都各有说法。真相只得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谈论完毕,雨过天晴。砍柴人在罗生门旁发现一个哭泣的弃婴。他决定收养下来,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罗生门,地狱图,毛利先生,龙,南京的基督,竹林中,一块地,玄鹤山房,水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罗生门》我是先看的电影,电影讲的应该是结合了《竹林中》和《罗生门》两篇而展现的。电影不错,书写的也很好。我读作者的文章,有种看鲁迅文章的感觉,可能没有鲁迅写的深刻,不过从表达来说,芥川龙之介更胜一筹。很多的故事出自中国,也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很多的故事也是有所改编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底。属于比较符合自己的作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读的一本霓虹国作品

                罗生门为此书书名,且被人们广为引用,无疑是因其具有开创意义。然而,本人更喜欢地狱图,竹林中和水虎,以及几篇作者改写的宗教故事。也许是其内容更为直白吧。总体而言,本书中我喜爱的内容很多。比之川端康成的阴郁作品,虽然也有几篇喜爱,但是,我不会轻易再去读川端的作品。短篇小说还是比较快餐化的文体,导致人物的性格因事件发生的变化不多,即有些脸谱化,但是看着还是挺开心的。作者的笔法是相当好的,文字颇为引人入胜,阅读体验极佳。不禁令我想起刘慈欣三体中的文字,科幻作家的文字功夫还是差一些。但是,大刘的科幻诗和想象力是独步天下的。我始终为作者的自杀感到惋惜。从文字中能感受到他对真善美的向往,而生活却不那么完美。感觉作者也并非二元论,非此即彼,能够理解假恶丑的存在并不能完全否定生活的意义。可能是世界大战给那一批文人带来了太大的冲击,包括我下一部要读的昨日世界的作者茨威格。感觉从性格上,芥川并不是很极端,他也对人性的丑恶带有不少怜悯和宽容。然而,随着几部作品的呈现,明显能感到其精神状态的恶化。作者对中国和欧洲有很深研究,作品中充满中国元素,读起来饶有兴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阴郁的作家!

                  《罗生门》发表于 1915 年。这部作品以平安时代末期和位于首都平安京的罗城门为背景,深刻揭露了一个 “人吃人” 的残酷社会。日本导演黑泽明曾经执导过影片《罗生门》。这部影片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但不是同名小说《罗生门》,而是另一部《密林中》。《密林中》是一部在叙事结构上极具实验性的作品。黑泽明通过电影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进一步改编,让观众看到了对暗之物语融入希望的现代阐释。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作家,活跃于 20 世纪初,虽然以写作中短篇小说为主,并在 35 岁那年就以自杀结束了创作生涯,芥川龙之介痴迷于日本典籍《今昔物语集》,无论《罗生门》还是《密林中》,均改编于此,而黑泽明通过电影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进一步改编,让观众看到了对暗之物语融入希望的现代阐释。《今昔物语集》,共有三十一卷,收录了平安时代末期发生在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一千多个民间故事,其中有各种妖魔鬼怪。前面我们提到,包括《罗生门》和《密林中》在内,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有五分之一都取材于这本小说。他的成名作,短篇小说《鼻子》也不例外。《鼻子》这部作品还受到他的老师夏目漱石的高度评价。芥川龙之介说,自己终于发现了《今昔物语集》的本来面目,它充满了野性之美,是一部日本王朝时代的 “人间喜剧”。每次翻开书,他好像都能听见当年百姓的哭泣与欢笑。他还在《新思潮》杂志的创刊号上撰文说:“我今后仍然会继续采用这类作品进行创作,仅仅把它们归为历史小说是我不情愿的。” 芥川龙之介用自己的笔改写了古代传说,给出了一个近代的合理化的解释。同样,导演黑泽明用一台摄影机再次改写了芥川龙之介的故事。刚才我们提到,在电影的结尾,他有意安排樵夫主动把婴儿抱回家抚养。夕阳下,和尚在遍地疾苦的人间,好像又看到了希望。这样的表达不只是为了给色调灰暗的电影增添一抹光芒,给观众传递一份勇气,更像是向早早放弃人生的芥川龙之介使了个温暖的眼色,好像在说:对未来,我们或许是有着恍惚的不安,但同时,也总有希望。本书所收入的作品中,《罗生门》和《鼻子》的主题是揭露利己主义在社会上的风行。《地狱图》写一个艺术至上主义者为了追求艺术上的成就而献出生命,并指出暴君把人间变成了地狱。《密林中》堪称芥川历史小说的代表作。芥川借此作想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客观真理是不容易搞清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捏造事实。三个主要人物,只要有一个说的是真话,其他两个便是在扯谎。作者故意埋下伏笔,发人深思。《烟草和魔鬼》取材于近世传入日本的天主教。《戏作三昧》、《大石内藏助的一天》描述江户时代的社会现象。在《戏作三昧》中,作者借主人公泷泽马琴的内心活动,阐发了超然于庸俗丑恶的现实生活之外的处世哲学。《手绢》和《舞会》描绘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手绢》辛辣地讽刺了日本明治时期的思想家新渡户稻造对武士道的鼓吹。芥川所写的反映现实的小说,题材颇为广泛。《橘子》是唯一的一篇在沉郁、暗淡的生活中看到一丝光明的作品。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颓唐消沉为对照,歌颂一个农村姑娘的淳朴善良。《斗车》刻画少年心理。《一块地》描写农村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母亲精神疾病的影响,芥川龙之介是一个非常阴郁敏感的作家。“尽管只有二十九岁,却没有一点点的开朗……” 这是芥川龙之介在人生末期,描绘刚刚步入文坛的时候自己的模样。“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这是他二十岁的时候站在书店二楼发出的感慨。三十五岁那年,因为 “对未来恍惚的不安”,芥川龙之介自杀身亡。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