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多数人而言,工作的动力在于拿到工资而不是工作过程本身的乐趣和意义;工作是消费时间的方式,而不是享受生命的过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助人为乐

      这一期最让我感动的是《此生未读完》的故事,讲述一个老奶奶在街头摆摊卖书之余热心助人的故事,让我眼眶湿润了一下。奶奶记录路过买书的人的信息,是为了牵线搭桥,匹配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和可以提供帮助的人,也能帮助单身人士遇到好的伴侣。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为他人提供价值,成为照亮他人的一缕微光。看到他人过得更幸福,自己的幸福感也会极大提升。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关怀,才点亮了这个地球,给予我们探索世界的勇气。感恩他人能带来很强大的精神动力,保持坚强的生活信念。这个故事也符合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善良的人想成为的样子。故事的最后,奶奶去了另一条街 “度人”,是做好事不求回报不留名的真善,只求真心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但愿这样的故事能继续下去,有更多的人去照亮别人,也有更多的人被照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十年前十年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大公司的人,主动和业务链条上下游的人交流、互助,甚至调岗,能够很好地抵消 “螺丝钉” 化。事实上,很多大公司都有轮岗计划,让足够优秀的人抓住这些机会。在小公司的人,一定要向公司里的 “金刚钻” 学习。这样,往好了说可以自己创业,中策是和公司一起成长,公司永远需要你,最差也是业内达人 —— 小公司出来的牛人都很能干。专业人士往管理线迁移,本质就是 “变宽”“万金油” 化的过程;管理岗往专业线切入,本质就是聚焦、“螺丝钉” 化的过程。所以,职业自由与否和公司大小没什么关系,关键看你能否理解业务的整体链条,从自身需求出发,看清局势,看透本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让我的大脑为之一震的一段话,摘抄如下:阶段性的个人理解并没有错,但是认知也有保鲜期,一旦过期就不再被需要。所以,生命不息,学习的过程也不能停步。只有不断审视自我,听取他人的建议,才能让自己保持新鲜的认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坐下来聆听

              卡夫卡说要得到智慧,唯一该做的事情就是,“聆听、沉着、安静,以及独处。世界会摘掉面具,放下挑剔,以赤裸裸的面貌,在你的脚下欢欣地展开”。帕斯卡也提出了相似的见解。他认为,人类所有的不幸均来自一件事,那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孤零零一个人,平静地待在一间锁起来的房间里。这位法国物理学家、哲学家以及作家指出,人类现实的样貌跟希望的样貌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反差。他们渴望快乐,却碰上单调乏味;渴望真正的正义,却陷入相反的状况;渴望永恒,却碰上短暂。人类处在分裂的状态,人的一生是一出不断上演的悲剧。“人类怀念失去的快乐。” 帕斯卡说,“人类的灵魂是一个唯有无限才能填满的无尽深渊。” 卡夫卡知道,忙于工作和处理问题的一天过后,只需要安静和独处,就能接触到那个无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多数人而言,工作的动力在于拿到工资而不是工作过程本身的乐趣和意义;工作是消费时间的方式,而不是享受生命的过程。—— 工作与生命意义的断裂甚至相悖,是造成现代人迷茫的重要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如既往

                  很久没有看读者了,一是现在也没有时间去专门买?二是现在的阅读的方式太多了!以至于忽略了。后来看到了得到上有,就拿来读了,还是以前的那种感觉,还是一如既往的方法好!文章虽短,里面有很多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提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者一直这么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书,但其中却有着让人思让人悟的道理,充满感动与阳光的故事,指引道路和希望的方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者是原创吗

                        读者文章内容不长 每期里总有一个两个 get 到了我 淡淡的文风背后折射下哲理的故事 但他们也只是蜻蜓点水 由你自己去体味和感悟他们更多的是搜集全世界的小文章来装点自己 真正的原创 他没有或很少 那他想成为大家呐 那要改变风格和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小小的故事,耐人寻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加入得到一年多了,看的大多都是职场类数据。今天翻一翻《读者》,哭得稀里哗啦。想到昨天公司同事大骂罗胖贩卖焦虑。一周停下来次,感受下职场以外的多样世界,挺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尼采:认知也有保鲜期

                              曾经的坚持被发现是个笑话,曾经自以为的真相竟然是个谬误。这并非说明曾经的你是多么的肤浅、无知,而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对当时的你来说是条必经之路,它们就是真相,它们理应被坚持。因为人总是在不断地学习进步,然后朝一个个新的人生阶段迈进。你阶段性的个人理解并没有错,但是认知也有保鲜期,一旦过期就不再被需要。所以,生命不息,学习的过程也不能停步。只有不断审视自我,听取他人的建议,才能让自己保持新鲜的认知。

                                转发
                                评论